465家公司1月份增持自救 與大股東一起等東風?
- 發佈時間:2016-01-31 07: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庭
“慘遭熔斷”、“創下史上最大單月跌幅”、“首個大股東爆倉”等,例例“驚悚”都集中在了這個1月;幸好,終於熬到了月末最後一天。回顧本月,各家上市公司的股東都在忙於增持,在完成自救與抄底的同時,或許只待反彈“東風”!
大盤跌跌不休,股價紛紛折腰,破凈、破增、破警戒線、破平倉線、破員工持股價,每天各大新聞網站都刊登著此類消息,讓人心寒不已,而在這之中,各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們無疑是最受傷的那位。
或許是越挫越勇,或許是底部臨近,又或許是兩者兼併,總之1月出現了大規模的增持潮,給低迷的市場之中帶來了些許活力。
增持規模遠大於減持
回想新年伊始,“減持潮”一度扮演了市場之中的“黑天鵝”角色,而時至今日,卻是“增持潮”在努力挽留著市場中僅存的一絲信心。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截止1月27日,兩市共有608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在1月份進行了增減持股份。其中,重要股東進行增持的上市公司有465家,增持約17.1億股,參考市值合計為206.3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被增持約368萬股,增持股份的平均市值約為4436萬元。
進一步統計,增持數超過6000萬股的上市公司就有4家,分別為 成都路橋 、 海南航空 、 圍海股份 和 勝利精密 ;此外,另有48家重要股東的增持數量超過1000萬股。
與之對應,今年1月兩市減持的上市公司為131家,減持4.9億股,參考市值合計為85.64億元。減持數超過3000萬股的上市公司分別為 龐大集團 、 中毅達 、 盈方微 和 德豪潤達 ;另有16家上市公司被減持股份超過1000萬股。
總體上看,重要股東進行增持的上市公司遠遠多於減持的公司。
此外,1月股票增持的主要力量來自於大股東,其中,公司類股東的增持行為有406次,增持股份達到14.37億股,佔比達到八成以上;上市公司高管的增持行為達到930次,增持股份合計為2.1億股,佔比為11.78%;其他個人股東的增持次數為106次,增持股份合計為1.36億股,佔比為7.63%。
既是自救也是抄底
滬指今年創下史上1月最大跌幅,受此拖累,個股股價更是攔腰截斷。據1月28日數據統計,兩市之中共有63隻破凈股,167隻個股跌破 增發價,以及345家上市公司股價跌破大股東質押平倉線。
面對股價連連折腰,大股東增持自家股份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據統計,1月下旬發佈擬增持計劃的公司比上旬多了逾50家。此外,僅在1月27日,就有23家上市公司同時發佈增持公告,這確實顯示出大股東越跌越買的勇氣。
大股東逆市增持無疑是穩定公司股價的一劑強心針,尤其是那些敢於拿出較大資金進行增持的個股,其股價回穩止跌的情況會更加明顯。
當然,在資本市場中,風險與機會總是並存,經過此輪劇烈調整,無論是板塊估值,還是個股估值,都得到大幅修復,投資機會也隨之逐步顯現。
市場之中,大股東出現增持行為時通常被市場解讀為該公司的股價已進入價值區間,在二級市場上具備投資價值。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在快速回調過後市場逐步恢復理性的過程中信心很重要,産業資本大比例增持行為表明瞭大股東和高管看好企業後續發展,上市公司獲得增持後的一段時間,除業績增長率、凈利潤增速普遍都會有所上升外,也增強了投資者信心,對股價恢復起到了良好作用。
只待東風
對於完成抄底與自救的大股東們來説,他們需要的就是一股眾人期盼的“東風”。
月末最後一個交易日,大盤的表現似乎讓投資者們重拾了對於2月的期望。1月29日,滬指暴漲3.09%,以月跌幅22.65%收官1月。
歷史統計,自2000年以來,上證指數2月份出現上漲的概率高達80%,居於其他月份之首。即使是08年大熊市2月也僅微跌0.8%,隨著二月的來臨,在歷史規律的護航下,或許現在的弱勢局面有望改變。
從滬股通來看,自1月27日,滬股通大舉 凈流入44.85億後,29日再度凈流入17億。滬股通是投資者委託香港經濟商購買A股來投資國內市場的途徑之一,所以滬股通這個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資對A股市場的態度。
況且,從滬股通以往的表現來看,其精準抄底的概率很高,最著名的抄底便是去年8月股市災後重建。
2月將迎來中國傳統春節,在此之際,以一場眾人期盼的“東風”來喜迎新年聽起來似乎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