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頻現重組失敗 復牌後多現一字跌停
- 發佈時間:2016-01-24 07:22:00 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楊菲
全球股市遭遇集體回調,A股波動增大。與此同時,上市公司重組的腳步也在放慢。 沙鋼股份 20日發佈公告稱,因交易標的的多項核心問題未能達成一致,重組夭折。停牌半年多後復盤,該公司股票連續兩日一字跌停。而沙鋼股份並非孤例,羊城晚報記者據 同花順 數據統計發現,最近一個月以來,兩市共有605家上市公司處於重組進程中。其中,共有24家上市公司因各種原因終止了重組進程。分析人士認為,在去年牛市高位中停牌並購重組的個股,一旦重組項目告吹,復牌後下跌概率更大。
A 弱市中出現例重組失敗
近一個月以來,兩市已有20余家上市公司以各種理由宣告終止重大資産重組。投資者面對突如其來的“黑天鵝”總會“刨根問底”,但不少上市公司公告對重大資産重組原因往往一筆帶過。記者梳理髮現,交易對價、交易方式、交易範圍等核心問題難達一致是主流原因,也有上市公司因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終止重組。
以最新終止重大資産重組的沙鋼股份為例,早在去年6月份,沙鋼股份就因籌劃重大事項開始停牌,去年12月底公佈重組進展,稱與擬收購的涉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標的資産交易對方仍在協商中。直至1月20日,該公司重組事項終止並於第二天復牌。當晚,多位投資者在深交所的投資者關係互動平臺詢問公司:“什麼原因造成重組失敗,是不是你們要價太高了”、“明知道重組失敗會造成股價大跌,為什麼不促成重組成功”,而公司方面對此一致回應原因為“(交易各方)就本次交易標的的資産範圍、估值、盈利補償等核心問題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重山資本投資經理梁明暉向羊城晚報記者分析,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失敗的原因很複雜。“主要原因可能有兩方面,一是企業並購重組除了用自有資金外,也有以股權、現金及股權置換等方式實施,當資本市場行情不理想,被收購方不看好置換的股權的後期價值,可能就會導致重組終止。此外,交易各方可能涉及一些業績承諾,相關協議無法達成一致也會導致項目告吹。另一方面,未來註冊制、新三版分層以及戰略新興板的落地,融資渠道會越來越多,尤其去年以來新三板市場火爆,也會吸引部分企業選擇先掛牌新三板,再尋求轉板,這也會衝擊主機板借殼的情況。”
B 復牌後慘遇人氣和股價“雙殺”
開年以來,A股市場風險劇增,在此背景下以重組失敗復牌的上市企業絕大部分都遭遇了人氣和股價“雙殺”,以多個一字跌停開啟復牌之旅。以沙鋼股份為例,該股20日公告停止重組後,21日復牌就跌10.01%,封上跌停板,22日再一字跌停到收盤,跌停價附近壓超過241萬手封單。無獨有偶,四川金頂1月11日晚公告終止重組事項,14日復牌後也連續3天“一”字跌停。復牌迄今,短短7個交易日累計跌幅超過40%。
在震蕩市中,重組失敗這只“黑天鵝”讓投資者避之不及。梁明暉表示,兩種重組失敗的標的股在弱市中尤其要注意。一是相關上市公司原本就瀕臨虧損邊緣,希望通過兼併重組被“金主”借殼,實現“烏鴉變鳳凰”。這類涉及變更控股股東、變更主營業務等的重大資産重組一旦失敗,肯定會對股價造成較大的利空影響。二是上市公司在牛市高位時就進行停牌重組,即使是一些資質業績較好的上市公司,在市場低位時復牌,大概率都會補跌。“比如部分上市公司在去年6月高位時停牌,復牌後除非出現很大的利好,否則大有可能會補跌回大盤的跌幅。”
“如果是一些小型的收購項目失敗了,但上市公司本身資質較好,收購失敗後公司保留了更充足的現金流,這種情況對上市公司的股價衝擊就比較小。”梁明暉説。不過,重組失敗的個股也並非完全沒有參考意義。
興業證券 張憶東則認為,投資者可將目光集中在已公告並購重組失敗或未通過證監會審核的標的。這樣能大大提高並購重組股定位的“精準度”,同時節約了長時間在一隻股票中埋伏等待的時間成本,從而更為有的放矢捕捉並購重組的投資機會。這些重組失敗的公司已明確顯露了公司的並購重組意圖,後續再次啟動資本運作的概率較高。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