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寧高寧調任傳聞背後:中糧面臨許多並購整合後遺症

  • 發佈時間:2016-01-05 08:17:00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文章導讀: 和寧高寧打過交道的研究集團管控的專家白萬鋼對寧高寧的評價是:“他是個理想主義者,有時候主動跳出來代表一個群體發言,有點堂·吉訶德的氣質。”外界希望寧高寧可以再走一程,利用他的國際化經驗交出新的答卷。

  2015年12月最後一週,一則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首先是華遠地産董事長任志強在微網志轉發一篇名為《寧高寧憾別中糧》的文章,並稱“寧總,我的老師”。文中提到,現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即將被調離工作了11年的中糧集團,下一站很可能是到中化集團擔任一把手的相關內容。

  接著多家媒體連番報道追問,並且紛紛預測寧高寧的去留。《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先後致電中糧集團和中化集團,都沒有得到明確答覆,但很多消息人士都認為這一傳聞不是傳説。不過,截至2015年12月31日,這一傳聞仍未得到官方正式確認。

  自我定位:不是“紅色摩根”,而是“央企放牛娃”

  “外媒都説您是紅色摩根,您對這個稱呼如何看?”這是2011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寧高寧時的提問。

  “那都是媒體的稱呼,中糧是堅持走全産業鏈,希望打通從田園到餐桌。”寧高寧如是回答。

  彼時正是寧高寧掌管中糧5年之際。2005年12月28日,寧高寧接替周明臣出任中糧集團董事長。此前,他在華潤集團服務了近20年,把華潤從外貿企業轉型為投資集團;入主中糧後,寧高寧力推全産業鏈,集團2011年盈利首次突破百億元。

  和改革開放後的大多數企業家一樣,作為中國最後一批知青,寧高寧是時代的幸運者。他出生在山東濱州,1978年從軍隊考入山東大學,讀的是經濟係,畢業後赴美國匹茲堡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學碩士,主修財務。回國後進了香港華潤,一待就是18年。

  無論是學歷還是經歷,作為恢復高考後第二批大學生、第一批國內MBA,寧高寧抓住了時代的機遇。

  在華潤集團,寧高寧利用收購整合,在地産、啤酒、零售、紡織、電廠、制藥、建材多個領域跑馬圈地,如同一個多世紀前橫掃美國金融與實業界的摩根,被媒體譽為“中國紅色摩根”。但他自己説,“我的角色是職業經理人,是央企的‘放牛娃’”。

  自述50起並購:不是“加法”,是“減法”

  在華潤的操盤成功,讓寧高寧空降到中糧之後,企業操作手法也延續了之前的邏輯:重組新疆屯河,重組中土畜,重組中谷,招納華潤酒精,收購深寶恒,控股豐原生化,接盤五穀道場,入股蒙牛……

  據媒體統計,中糧11年間發起了50起並購,這不僅讓中糧成為中國食品行業的巨無霸,還實現了諸多品牌産品與服務組合,擁有福臨門食用油、長城葡萄酒、香雪麵粉、五穀道場速食麵、悅活果汁等50多個品牌。寧高寧被外界譽為“並購狂人”。

  按照寧高寧的説法,中糧的並購貌似“加法”實際是“減法”,並購不是橫向戰略而是縱向戰略,目的是加強板塊協同性。他希望用全産業鏈這根“竹籤”,將整個中糧像糖葫蘆一樣穿起來。

  公開資料顯示,中糧資産從寧高寧任職前的600億元增長至今,已超過719億美元,336個分公司和機構覆蓋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擁有超過180家工廠,2014年其營收為1991億元,旗下擁有蒙牛和中糧屯河等8家上市公司。

  與此同時,寧高寧對於中糧的大手筆改造,也引來質疑一片。

  中糧的攤子越鋪越大,8家上市公司大都虧損,集團國際業務的業績貢獻已多於國內業務。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梳理髮現,中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2015年上半年的業績顯示,除蒙牛能夠保持利潤增長以外,其餘上市平臺均呈現凈利潤減少甚至虧損的局面。目前,中糧集團的負債率已經高達60%以上。

  之前,有消息稱,為了改善集團旗下上市平臺業績,中糧有希望實現整體上市來達到利好。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糧商們對“帶頭大哥”中糧一直寄予厚望,但中糧也面臨著許多並購後遺症,例如“資本運作新招迭出,但投資回報實堪憂慮”。寧高寧的做法也面對著一些爭議,例如央企該不該繼續聚焦在如此充分競爭的行業?一些收購是不是物有所值,風險如何控制?

  下一站的巨大挑戰

  作為央企掌門人,如果寧高寧的下一站真的是中化集團,他會如何操盤?與中糧集團一樣,中化集團也是全球500強企業,而且體量更大。

  資料顯示,中化集團主業分佈在能源、農業、化工、地産、金融五大領域,是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最大的農業投入品一體化經營企業;也是化工産品綜合服務商,同時涉足高端地産酒店和非銀行金融領域。目前,中化集團在境內外擁有300多家經營機構,控股中化國際(600500.SH)、中化化肥(00297.HK)、方興地産(00817.HK)等多家上市公司,同時是“遠東宏信”(03360.HK)的第一大股東,並於2009年6月整體重組改制設立中國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化也面臨著改革與轉型。據媒體報道,中化集團已成為石油和化工行業第一家成立高規格國企改革領導機構的央企,但下屬子公司眾多,存在較大的整合空間,面臨著行業利潤下滑、國企改革進入實質階段等挑戰。在國際上,境外資産已經超過70%的中化集團也有一場“硬仗”要打:該公司正在尋求收購瑞士知名農化企業先正達(Syngenta)。據媒體報道,中化開出的收購價格達到440億美元,擬分兩個階段完成。

  2015年10月,中化集團成立深化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總裁蔡希有為組長。按照計劃,中化集團深化國企改革工作將分兩個階段進行:2015年底前,與相關部委溝通,並研究細則;2016年初至年中,形成整體方案(討論稿),職能部門也形成各自專項工作方案,並在徵求意見、完成審批程式後實施。同時,在中化集團“走出去”的戰略中,中化董事長劉德樹曾表示,要以“一帶一路”作為重點,積極參與國際産能合作和産業轉移,圍繞石油、農藥、天然膠這些重要行業,做長久産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為外貿行業“老兵”,中化集團實現了從貿易代理向行銷服務、産業服務的戰略轉型。寧高寧履新後會在中化複製華潤和中糧的大刀闊斧嗎?

  和寧高寧打過交道的研究集團管控的專家白萬鋼對寧高寧的評價是:“他是個理想主義者,有時候主動跳出來代表一個群體發言,有點堂·吉訶德的氣質。”外界希望寧高寧可以再走一程,利用他的國際化經驗交出新的答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