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電科院涉虛假檢測案 查出千份問題檢測報告

  • 發佈時間:2015-12-19 07:5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晏耀斌  責任編輯:王斌

  高壓電器的合格與否,直接關係到用戶的用電安全。

  電器檢測行業的五大企業之一,瀋陽變壓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變所”),公開舉報上市公司蘇州電器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科院”)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由此揭開了高壓電器檢測行業的亂象。

  按照規定,檢測機構必須在收到客戶樣機並經過一系列檢測程式後,方能對電器出具合格與否的檢測報告。舉報稱,沈變所為了獲取證據,自己成立了幾家“殼”公司,在沒有提供樣機的情況下獲得了電科院的電器檢測合格報告。

  舉報稱,沈變所開始舉報電科院。2014年12月,內蒙古警方據此抓獲多名犯罪嫌疑人,並查獲千余份電器造假報告。但蹊蹺的是,截至2015年12月,距離電科院造假風波歷時一年,被抓獲的犯罪嫌疑人早已取保候審,而該案則再無後文。

  警方介入

  內蒙古警方的一次行動,揭開了電器檢測行業的黑幕。

  2014年12月,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勝華騰科電力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華騰科”)向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賽罕分局經偵大隊報案稱,有仲介代理機構提供虛假文件,售賣電器檢測合格報告。

  據《證券市場週刊》報道,呼和浩特警方偵查發現,上述案件涉及合同數量巨大、涉及面廣——仲介機構代理檢測合同多達上千份,將該案上報公安部批示。

  出具電器檢測合格報告的單位則是電科院。公開資料顯示,這是一家市值上百億元的創業板上市公司,主要從事輸配電電器、核電電器、機床電器、船用電器、汽車電子電氣、太陽能風能發電設備等各類高低壓電器的技術檢測。

  證據顯示,蘇州吉力品質管理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吉力”)、蘇州中保科技檢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中保”)和蘇州倍通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倍通”)等三家企業,係仲介公司。

  按照電科院電器檢測規範,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市場部或項目工程室,負責承接“客戶直接委託本院進行檢測的任務”,並規定“待客戶樣機驗收合格後,將順序卡和計劃表交計劃室安排檢測”。從制度層面考察來看,“客戶樣機驗收合格”是必備條件,只有滿足這一條件,客戶樣機的檢測才能進入下一程式。

  內蒙古警方查獲發現,上述三家仲介公司在收取樣機準備費、樣機服務費和檢測費後,向送檢公司出具了電科院的電器檢測合格報告。“根本不需要提供樣機,就獲得了合格報告。”

  上述案件涉及的電器檢測報告,就是電科院以國家電器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的名義出具的,而電科院則是國家質檢總局授權的國家電器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

  電科院招股書及歷年財報顯示,電器檢測業務收入在公司營業收入佔比中高達98%左右,2014年4.22億元的主營業務收入中就有4.15億元來自電器檢測業務。

  企業舉報

  報案後,蘇州吉力、蘇中中保和蘇州倍通等三家公司負責人被警方採取措施,相關案情浮出水面。

  案件的起因是來自電器檢測領域內的企業舉報,舉報方為勝華騰科。該公司的報案材料顯示,勝華騰科為入圍電網設備集體採購項目,聯繫了上述幾家蘇州電力檢測代理公司,在未提供任何電器檢驗樣品的情況下,通過支付代理費的方式,順利“獲取”了由“國家電器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出具的合格檢測報告。

  一份視頻資料顯示,2013年6月6日,一家電器廠商與某仲介代理公司商談合作時,仲介公司的一位業務員稱,“我們公司代理的檢測産品保通過,我們跟蘇電院實驗室的關係很好,如果不通過,就是把補交的錢補交了,根本不會再做二次試驗。以前拿著舊的樣機送進去,幾天就可以拿到報告,現在不敢把試驗做得太快,怕引起上面的重視,這個試驗出報告怎麼這麼快呢,這樣一看就露餡了。”

  合同顯示,2013年6月7日,北京先科中電電力技術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先科”)與蘇州吉力品質管理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力諮詢”)簽訂了編號為20130607001的《産品品質認證技術諮詢服務合同》。

  合同顯示,吉力諮詢作為乙方,負責申請高壓産品認證的申辦手續,幫企業代交試驗費和做好向檢測機構辦理産品申報所需資料的工作;幫助甲方新增産品順利獲取高壓型式試驗報告及型號備案證書。

  合同約定,“甲方要求測試的産品名稱為:非晶合金油浸式變壓器,産品型號為:SH15-M-315/10,試驗樣品由乙方(指吉力諮詢)提供,確保順利通過型式試驗,試驗過程中若産生二次費用,由乙方承擔。”

  2013年7月27日,北京先科公司取得了上述型號由國家電器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出具的合格檢驗報告。報告編號:13U0168-S;該報告批准人為電科院董事長胡德林。

  和北京先科一樣,勝華騰科通過同樣的合同從蘇州倍通、蘇州中保等仲介公司獲得了電器檢測合格報告。而在電科院網站,亦可查詢到報告,批准人同樣為電科院董事長胡德林。

  行業混亂

  案發後,電科院也到蘇州警方報案,稱勝華騰科等故意通過仲介公司來對電科院的檢測過程“誣告陷害”,是“假公司報假案”。

  調查發現,勝華騰科事實上是電器檢測領域的另一家公司——沈變所一手成立的,註冊地設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舉報人沈變所董事長沈成心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認為,業內發生了惡性競爭,“掮客”般的代理仲介公司活躍在設備檢測環節,使用種種非法手段,擾亂了市場秩序。“之所以舉報,就是要將這條灰色利益鏈公布於眾。”

  目前,國內從事高低壓檢測的公司只有沈變所、電科院以及西高所、武高所和廣高所。五家企業前身均為機械工業部下屬檢測機構。經過改制前兩家公司為民營企業,後三家依舊是國有企業,市場上也就形成了沈變所和電科院兩家競爭的局面。

  沈變所的前身,是原機械工業部下屬的檢測機構。後來幾經國企改制,變為職工持股。2003年,沈變所現任董事長沈成心通過現金收購,成為沈變所的實際控制人,從2007年開始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

  全民所有制企業電科院于2009年7月變身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發起人為胡德霖、胡醇父子,兩人分別持有公司70%和30%的股份。

  2009年9月,中國檢驗認證集團(以下簡稱“中檢集團”)的控股子公司中檢測試集團公司,以每股4.6448元的價格向電科院增資0.627億元,其中0.135億元計入股本,佔公司股本總額的40.3%。直接持有中檢測試公司68%股份的中檢集團,則間接持有電科院32%的股份。

  公開資料顯示,中檢集團是經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許可、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資質認定、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以“檢驗、鑒定、認證、測試”為主業的獨立第三方檢驗認證機構。

  資料顯示,中檢集團是不屬於國資委管轄的國企,前身是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總公司,在中國質檢系統內的地位非比尋常,“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管理著國家認監委和國家標準委,國家認監委又管理著中檢集團”。

  中檢測試集團公司的董事長陸梅,目前是電科院的董事之一。2006年2月至2011年1月,陸梅曾擔任國家認監委認證管理部主任。電科院與中檢測試集團公司合作後,則是高壓設備檢測領域中唯一一個全能選手,擁有變壓器、開關等“全套”檢測資質。

  據此前媒體報道,有業內人士曾指出,電器設備檢驗市場是絕對的賣方市場。因而在電器設備檢驗環節,形形色色的仲介代理公司開始應運而生,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能量”,讓企業提供的樣品提前送檢;而更有甚者,竟然不需要設備公司提供任何樣品,就可以幫助設備公司拿到檢測合格證。

  沈變所認為混亂的市場損害了其公司正常的經營,所以董事長沈成心採取成立公司來獲取檢測造假的證據。而胡德霖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要求廠家或企業提供自己生産製造的、完整的産品,要求他們提供完備的證明手續。如果送檢單位産品有瑕疵,我們拒絕檢測。”

  12月18日,內蒙警方向本報記者透露,因案情重大,該案件已經上報公安部,但目前公安部並沒有回復結果。不過內蒙警方仍然在偵辦此案。“其他的,比如蘇州警方如何介入此案,並不了解。”

電科院(300215)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