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央企再合併中冶整體併入五礦 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發佈時間:2015-12-09 02:33:52  來源:新京報  作者:趙毅波  責任編輯:楊菲

  央企合併再下一城。12月8日晚間,國資委公佈消息稱,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冶集團)整體併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冶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兩公司均為世界500強

  公開資訊顯示,中冶集團是全球最大最強的冶金建設承包商和冶金企業運營服務商;是國內産能最大的鋼結構生産企業。2015年公司在“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位居第326位。

  五礦集團是一家國際化的礦業公司,主要從事金屬礦産品的勘探、開採、冶煉、加工、貿易,以及金融、房地産、礦冶科技等業務,2014年,中國五礦實現營業收入3227.57億元,位列世界500強第198位,其中在金屬類企業中排名第4位。

  目前,中冶集團旗下的中國中冶自8月26日以來長期處於停牌當中;五礦旗下的上市公司股價昨日則出現異動。

  國企改革專家、上海天強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祝波善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從中國中冶停牌,而五礦旗下大部分上市公司並未停牌可以看出來,重組會比較簡單,未來兩集團層面會進行整合,但這些上市公司可能是平行關係。

  “強化五礦在行業的競爭優勢”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市場與投資研究室副主任江飛濤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中冶集團的傳統優勢在於冶煉技術和工程領域,在它進入五礦集團之後,會對後者在行業內的地位有極大提升。畢竟,五礦集團傳統上是鋼鐵貿易商,後來才逐漸並購了一些鋼鐵生産企業,通過此次重組,五礦集團有望進入僅次於寶鋼、武鋼等巨頭以下的鋼鐵行業格局中的第二梯隊。

  上鋼網高級分析師張磊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五礦集團業務更偏重於流通端,中冶則偏重於生産端,所以二者的資産中重合的部分相對較少,這次更像一次産業延伸式的合併重組。

  有聲音認為,當前鋼鐵行業産能嚴重過剩,此次事件或許原因之一是通過兼併重組以壓縮産能。

  但江飛濤認為,通過並購來去産能是講不通的。一家企業並購另一家企業的目的就是獲得其資産,肯定不會是為了削減産能。目前鋼鐵行業確實嚴重産能過剩,但通過破産等方式來去産能的可能性更大。

  昨日,國資委公佈中冶併入五礦的消息後,新京報記者致電中冶集團值班室,當被問及重組進展的時候,對方表示對此並不了解,請關注官方通告。此外,新京報記者致電五礦集團官網所公佈的聯繫電話,雙方以“只是前臺”為由,不予轉接。

  或為成立國有資本投運公司鋪路

  祝波善分析稱,這次五礦和中冶重組模式雖然簡單,但不會止步於此,很可能與之前中央所提出的組建國有資本投運公司有關。畢竟,目前央企數量如此之多,組建國有資本投運公司的前提就是壓縮央企數量,將同行業的央企合併。在納入中冶之後,五礦未來的地位可能進一步提升,成為國有資本投運公司的雛形。

  國金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楊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五礦和中冶作為鋼鐵産業鏈兄弟企業,其重組符合本次國企改革關於“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及“央企強強聯合”的政策思路。事件符合預期但時間點早于預期。

  楊件認為,鋼鐵作為充分競爭行業的功能定位,決定了其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的重要對象,央企龍頭寶鋼、武鋼合併符合該背景,本次五礦中冶重組也進一步強化了其預期。

  看點

  合併突然,之前無任何傳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五礦和中冶重組是今年國內央企又一次重大戰略重組;也是長期以來罕見的央企被整體併入另一家央企的案例。

  國企改革專家祝波善表示,此次五礦和中冶的合併出現得很突然,之前並無任何的傳言,跟以往的央企重組模式也不太一樣。“以往基本上是‘強吃弱’或者強強聯合,但中冶集團的經營至少從公開資料看並沒有出現大的問題,這次卻被整體劃到五礦旗下。”

  “目前中央的方針是減少央企的數量,五礦和中冶均屬於冶金行業,前者的體量相對更大一些,但具體是誰兼併誰的意義並不大,畢竟這肯定都是中央統一安排的”,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市場與投資研究室副主任江飛濤表示。(趙毅波)

  觀察

  “央企合併潮不會就此打住”

  隨著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併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以及本月1日國資委通報的南光集團和珠海振戎實施重組,國資委官網上顯示的央企名錄中,央企數量僅剩108家。

  三年前,央企數量還是118家。可以看出,本輪央企整合重組的力度之大。

  央企合併消息密集傳出

  自去年備受矚目的南北車開始,此後核電行業的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已經完成合併,成立了新的“國電投”。目前,鐵路行業的中國中鐵中國鐵建、航運業的南北船、鋼鐵行業的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三大貨運航空、中海與中遠集團等,要麼多次傳出合併傳聞,要麼領導層對調、共同成立領導小組、旗下上市公司長期停牌等讓人遐想聯翩,或者萬事俱備、只等給出公告。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央企合併不會就此打住。他認為,這既是供給側改革後的第一個大動作,也是《指導意見》中清理退出一批與重組整合一批的兼顧。

  李錦提到的《指導意見》指的是今年9月,中央對外公佈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要以管資本為主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和效率。

  “産能過剩行業重組可能性大”

  前不久的“供給側改革”,也提到從供給、生産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産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要求清理僵屍企業,淘汰落後産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李錦認為,此次中冶集團和五礦集團所在的金屬、礦業、工程建設等行業,都面臨著國內的産能過剩,正是上述文件中,提到要改革的重點部分。而在此之後,各類基礎建設、鋼鐵生産等同樣産能過剩的行業,也存在著很大的重組整合的可能性。

  “還將有多項重磅動作”,李錦表示。此外,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鐵路、基建等都是排頭兵,更增加了需要重組、強強聯合的需求。

央企控股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航太資訊 27.13 7.28%
2 中國長城 8.79 7.20%
3 有研新材 11.38 6.75%
4 易華錄 34.11 5.96%
5 中航飛機 18.18 5.8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中環裝備 14.12 -3.81%
2 國投中魯 12.52 -3.32%
3 天科股份 12.31 -3.15%
4 中材節能 9.58 -3.04%
5 淩雲股份 15.21 -2.75%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