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畢舸:上市公司業績為何總有“黑天鵝”

  • 發佈時間:2015-11-02 02:31:49  來源:新京報  作者:畢舸  責任編輯:楊菲

  這些年來,上市公司業績頻繁“變臉”,有的從之前一直高喊的“盈利前景預期良好”,到給出底牌後,卻是忽現“黑天鵝”,業績慘不忍睹,對於這些動輒“變臉”的上市公司,僅僅是市場用腳投票並不足夠。

  《騙我一次,算你狠;騙我兩次,是我蠢》,這樣的標題不是知音體,而是發生在一位海外投行分析師對於上市公司兗州煤業的分析報告中。

  兗州煤業近期公佈的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約為384.54億元,同比下跌21.63%;凈利潤13.8億元,同比跌近29%。但三季度兗州煤業凈利潤達到7.44億元,環比增長80%。可是,海外投行分析師對此表示強烈質疑,通過調整資本公積金,兗州煤業為今年前三季度“創造”了10億元營收,但按照國際會計標準,該公司將錄得大幅虧損,而不是盈利。

  “黑天鵝”曾經是歐洲人言談與寫作中的慣用語,寓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一切。生活中,隨機性隨處可見,在資本市場也是一樣。即便是這位精於算計的投行分析師,也被A股頻出的“黑天鵝”擺了一道。

  圍繞著兗州煤業業績報告是否有詐的爭議還在持續。但是,上市公司業績“忽而高漲,忽而暴跌”並非孤例。這些年來,上市公司業績頻繁“變臉”,有的從之前一直高喊的“盈利前景預期良好”,到給出底牌後,卻是忽現“黑天鵝”,業績慘不忍睹,有的則是之前長期處於業績虧損狀態,一夜之間卻中“六合彩”似的就實現了利潤大逆轉。

  比如2013年1月,16家上市公司相繼下調了業績預期,業績地雷集體啟動,投資者大呼“坑爹”。其中遼通化工發佈2012年業績修正預告,將2011年10月末預期的全年盈利額1億-2億元的利潤極度縮水成1000萬至20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7.62%-98.81%。在2014年,九安醫療在當年2月底給投資者的資訊都是公司處於微盈利狀態。然而僅僅過了一個多月,公司業績忽然發生“質變”,由此前的下滑16%變為下滑約為219%。

  被“海水沖走”的獐子島扇貝更是令人難忘,然而在剛剛公佈的三季度業績報告中,這家巨虧的公司又神奇地宣佈實現扭虧為盈,其理由包括營業外收入“節節高”、同時還巧用財技,通過折舊期限延長的財務變更,為最終的賬面收益做出重要貢獻。

  “來路不明”的收入增長,所謂的財務包裝手法,以及勾勒未來願景的“講故事”,幾乎是當下眾多上市公司業績隨意“變臉”的殺手锏。回到兗州煤業,通過對專項儲備的透支,大幅度裁員以及資本公積金削減,而填充賬面利潤,無助於業績的真實改善。上週五(10月30日),兗州煤業收盤價下跌3.87%,説明看上去很美的業績報告也騙不了久經考驗的投資市場。

  曾幾何時,確實有為數不少的投資者並不關心上市公司業績,甚至反向操作,越是業績差、隨意“變臉”的上市公司越是他們眼中的“價值洼地”。而某些上市公司,則通過財報業績的左右挪移,一次又一次忽悠市場和投資者。

  對於這些動輒“變臉”的上市公司,僅僅是市場用腳投票並不足夠,監管層如何對此類業績“反覆”現象加大監管力度,讓上市公司資訊披露更為公開透明,讓“騙”了專業分析師和廣大股民的獐子島、兗州煤業,付出高昂的失信成本,才是遏制此類惡習屢教不改的根本所在。

  畢舸(財經評論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