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A股演“捉妖記” 多只妖股跌停

  • 發佈時間:2015-10-27 02:31:42  來源:新京報  作者:趙毅波 金彧  責任編輯:楊菲

  在上週五證監會開出鉅額罰單後,妖股似乎“妖氣不再”。昨日,證監會處罰涉及的特力A跌停。一批此前曾連續漲停的“妖股”如海欣食品暴風科技梅雁吉祥安碩資訊等開盤便出現暴跌。

  鉅額罰單震撼妖股

  上週五,央行宣佈“降息降準”,受此影響,昨日滬深股市雙雙高開,港口、航運、農林、汽車等板塊紛紛大漲。上證綜指高位震蕩後收報3429.58點,較前一交易日微漲0.50%。

  不過,受證監會對操縱證券市場案件處罰影響,昨日,包括特力A在內的被證監會上週五“點名”的公司集體跌停。除潛能恒信短暫反彈跌幅收窄之外,截至收盤,特力A、暴風科技、海欣食品,洛陽玻璃、梅雁吉祥等妖股均以跌停價收盤。

  所謂妖股,指的是走勢與大盤或常理相悖,沒有基本面支撐,也沒有題材和概念的股票,經常暴漲暴跌。近期以來,伴隨著大盤急劇調整,妖股不時出現,上述特力A正是其中之一。據記者梳理,從9月14日至上週五,特力A的股價在不到20個交易日暴漲三倍,其中有16個交易日出現漲停。

  大大資本董事長竇爽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以特立A為首的一些妖股跌停,其主要和直接的原因是證監會對操縱股價的處罰。

  上週五證監會表示,擬對12宗操縱證券市場案件違法主體及相關責任人員罰沒款金額總計超過20億元,這是今年以來證監會單次通報罰沒款額最高的一次,其中就有吳某樂、深圳市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涉嫌合謀操縱“特力A”、“得利斯”股票價格案。

  “現在大家人心惶惶,都在出逃”,妖股特力A的一位投資者昨日表示。上述投資者表示,“在缺乏題材和概念的時候,每只股票都有表演的機會。越是價格不起眼的股票,有時候越有機會成為遊資炒作的對象。”

  證監會監管轉型加快

  下半年證監會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不斷加大,最近一個月,基本每個週五都會開出罰單。2014年內,證監會全年罰沒款僅為4.68億元;今年9、10兩個月份開出的罰單總額達43億元,已是2014年全年罰沒款規模的近10倍,罰單總額有快速增長的態勢。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自今年4月24日正式部署開展“2015證監法網”行動以來,已在180天內集中打擊了7批不同類別共106起重大案件,其中過半已陸續進入行政處罰和發佈環節。其中22起集中移送公安機關,對93名涉案人員採取限制出境措施。

  上週五公佈的12宗市場操縱案件主要發生在股市異常波動期間。對此,業內有觀點認為,6-7月份的股市巨震,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説倒逼了監管轉型。

  據媒體報道,證監會高層對相關案件查處設定明確時限,節奏和強度大大提升。因此,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稽查局逐漸從幕後走到臺前,專項執法將向常態化演變。“證監會稽查部門會始終對各種違法違規活動保持高壓態勢。”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相關人士對此表示。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證監會監管將趨於常態化、制度化、格式化,有點像中央巡視組,可以形成長期威懾,不是“一陣風”。

  股民故事

  買妖股被套太深難出逃

  昨日妖股特力A跌停,股民陳先生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自己很早就買了特力A,但貪心一直沒出來。之前一直以為只是遊資在炒作,根本沒想到這裡面水太深,最後監管層都來查處股價操縱,“身邊的人都勸我趕快出手,但目前被套得太牢,根本難以出逃。”

  當被記者問及“特力A三季度業績靚麗,會不會減輕出逃壓力”的時候,陳先生説,常理上説肯定減輕了出逃壓力,但大家肯定都明白這個,所以肯定會有不少人借機出逃。但自己可能不一定人云亦云,畢竟證監會只是查了股價操縱者,炒作特力A的遊資並沒有受牽連,這些遊資以後會不會繼續炒這個股票就不好説了。

  另一位資深投資人張先生表示,自己曾在10元以下價位買入另一隻“妖股”洛陽玻璃,當時在底部剛剛漲起來,翻了一倍就賣出了,賺了大概五十萬。這也就是一個月中間發生的事。

  公開資料顯示,洛陽玻璃股價跨越20元大關發生在6月初,其後大盤開始急劇調整,洛陽玻璃股價也數次腰斬,但最終在國慶節後又“妖性大發”,目前股價40.40元,是今年初的四倍。

  專家建議

  董登新 操縱市場應罰個傾家蕩産

  幾乎每週五都會開出罰單成為近一個月來證監會的“新常態”。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如此懲罰短期內可以震懾違法犯罪分子,不過,長期來看,依然無法根治違法犯罪。今年證監會對違法操縱市場的案件處罰力度和頻率均高於去年,但是,證監會對上述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依然太輕,導致違法成本太低。

  董登新稱,證監會今年很忙,到處滅火。可是證監會如此頻繁密集地懲罰違法犯罪行為,這恰好説明瞭我國資本市場違法犯罪活動的猖獗。雖然證監會今年部署“證監法網專項行動”以來,處罰企業超過百家,不過,這可能只是整個資本市場違法犯罪活動的冰山一角。

  在董登新看來,無論是大老虎還是小蒼蠅,證監會都披露過。但是,僅憑證監會監察部門的有限人手,能查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不管證監會一次性開出20億元的罰單,還是數萬元的罰單,懲處力度都遠遠不夠。應該按照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做法,違法操縱市場者應被罰得傾家蕩産,甚至牢底坐穿。如此一來,犯罪成本提高,犯罪分子會收斂很多。

  因此,董登新建議,監管部門應儘快修訂《證券法》中關於違法犯罪懲罰力度的條款。只有把法律威懾力做大,再配上人力監管,兩者相結合,才會凈化資本市場。同時,這也是註冊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和必備的市場環境。(金彧)

  劉俊海 督促違法者賠償投資者

  昨日,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從歷史數據來看,今年以來證監會對內幕交易、違法操縱市場等行為的處罰力度和處罰金額均高於往年。不過,這都是證監會根據《證券法》進行的量刑,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大的處罰力度。

  劉俊海稱,證監會如此頻繁密集地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罰,釋放了“重典治亂,猛藥去疴”的信號。誰有病誰吃藥,未被處罰的違法者不要幸災樂禍。同時,這也標誌著資本市場依法治理的現代化、新時代、新常態來臨了。今後將樹立法制在資本市場中的基礎性地位。

  劉俊海建議,今後要以加大處罰力度為契機,儘快啟動《證券法》二審,全面建設投資友好型社會。今年4月份的《證券法》一審沒有考慮到市場失靈、救市措施等暴露出來的問題,有關部門目前正在研究。

  “罰和賠都需要。市場如眼睛,法律是牙齒,目前法律有三顆牙”。在劉俊海看來,監管層還需要司法救濟,行政處罰只是其中一顆牙,還有兩顆牙:民事賠償和刑事責任。行政處罰只是開胃小菜,“民事賠償”大菜還在後面,監管層應該督促操縱者再拿出幾十億元賠償遭受損失的投資者。

  觀點

  “鉅額處罰難擋妖股再現”

  市場人士認為,雖然特力A等妖股很可能就此倒下,但也會有新的妖股問世。

  一位基金行業人士表示,投機炒作是市場的天性,監管層打擊股價操縱是應該的,但改變不了資金對個別股票的炒作。尤其是現在大盤陰晴不定,遊資為了尋找出口,很可能鋌而走險。

  大大資本董事長竇爽認為,出現妖股是弱勢股票市場的一個特徵。從趨勢來看,證監會對操縱股價的打擊會趨於嚴格化和常態化,為投資者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市場,但這不會阻礙未來妖股的出現,只是這些可能出現的妖股,其股價的提升未必有那麼顯著,以符合證監會的執法尺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