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物美商業私有化 新華百貨重組增添懸念

  • 發佈時間:2015-10-22 11:20:2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海波

  在港上市的物美商業(01025.HK)10月20日公告要約收購計劃,擬實施私有化退市。按照公告,物美商業控股股東物美控股擬以比收盤價溢價近90%的價格收購公司股票。

  退市一旦完成,同樣作為新華百貨(600785)控股股東的物美控股,與私募大佬崔軍的股權之爭或再生變數。目前新華百貨擬實施重大資産重組正在停牌。有業內分析,不排除物美控股完成退市後,將物美商業資産注入新華百貨,返回A股上市。

  新華百貨三季報顯示,前十大股東中,物美控股持有總股本30.93%的股份佔據控股股東位置,崔軍旗下的上海寶銀創贏投資和上海兆贏股權投資的四隻基金,以佔股本30%的持股比例為公司第二大股東,與物美控股持股比例相差不足1%。一旦物美商業資産注入新華百貨,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必然上升並將鞏固控股地位。但重大資産重組需要2/3股東同意通過,作為第二大股東的崔軍會否配合物美控股,也是疑問。

  傳統零售下滑

  物美商業退市

  “雙十一”的熱浪正濃,傳統零售大賣場經營面臨寒流。而作為北京最大的商超集團物美商業正計劃從香港退市。

  10月20日,在香港上市的物美商業發佈公告宣佈,董事會接獲公司控股股東物美控股發出的通知,物美商業將實現私有化,從香港正式退市。按現金要約價每股H股6.22港元,以要約涉及的H股總數5.35億股H股計算,H股要約的最高價值約為33.29億港元;按要約價每股內資股人民幣5.07元,涉及的內資股總數4383萬股內資股計算,內資股要約最高價值約為人民幣2.22億元。

  資料顯示,物美商業已于10月5日宣告停牌,停牌前收報3.27港元/股,總市值僅為17.55億港元(約14.4億元人民幣)。按照公告現金要約價為每股H股6.22港元收購,溢價率約為90%。

  對於退市理由,物美方面表示,公司主要業務為在中國經營大型超市和便利超市。近年來,該集團的盈利狀況一直受到日益上漲的人工及租金成本,以及源自線上及線下運商競爭的不利影響。

  物美商業是北京及華北地區最大的連鎖超市集團,在北京的市場佔有率約為35%。截至今年6月30日,物美商業零售網路共有門店586間,其中大型超市180間,便利超市406間。公司自2003年11月21日起在聯交所創業板上市,並自2011年6月30日起從創業板轉板到主機板上市。但上市後公司股價差強人意,近三年來物美商業的股價跌幅分別為57%、73%、81%。

  事實上,面對網路購物的衝擊,2015年上半年,儘管物美營業收入上升約11%,但股東應佔溢利與2014年上半年相比下降約20%。半年報指出,公司盈利狀況將繼續面臨現行市況疲軟所帶來的下行壓力,經濟增長放緩及中國零售額下跌是預期經營環境仍將嚴峻的部分原因。

  新華百貨前三季度

  凈利下滑41%

  2006年,物美控股收購新華百貨2280萬股的國有股份,持有新華百貨27.7%股權,成為新華百貨的控股股東,物美借殼登陸A股市場。

  今年以來,物美控股與崔軍之間圍繞新華百貨的股權之爭卻持續發酵。剛發佈不久的三季報顯示,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物美控股與崔軍之間的持股差距只有0.93%,其中物美控股增持907萬股,而崔軍旗下基金則增持4275萬股。

  今年前三季,新華百貨實現營業收入54.76億元,同比增長8.9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5億元,同比下降42%。雖然新華百貨沒有對利潤下滑做出解釋,但公司的發展前景並不明朗。

  目前新華百貨因為籌劃重大資産重組自10月8日起停牌。恰在此時,在港上市的物美商業宣佈私有化退市計劃,讓同為物美係操盤的新華百貨重組交易增添想像空間,證券時報將持續關注。

新華百貨(600785)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