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13年後重組方案通過 “造假王”銀廣夏獲重生

  • 發佈時間:2015-10-22 09:22:2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海波

  從15年前跨越世紀的大牛股,到後來的“造假王”,銀廣夏(*ST廣夏)這期間歷經幾番重組失敗,在資本市場上走出了一條曲折無比的重組之路。10月21日,證監會召開並購重組委工作會議,8家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産計劃同時上會,其中,備受市場關注的銀廣夏申請赫然在列。根據證監會昨晚公佈的審核結果,歷時4年的重組終於修成正果,銀廣夏重組獲得有條件通過。公司股票22日復牌。伴隨著此番重組順利過會,銀廣夏曆經13年艱難歷程,終獲重生。

  □今生

  重組過會

  15年前,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有一個十分響亮的名字,那就是牛股銀廣夏。後因業績造假使得投資者陷入“銀廣夏陷阱”不能自拔,其間經歷十分曲折,此次因一次至關重要的重組再次回到投資者的視線中。

  因破産重整從2010年11月4日起停牌的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銀廣夏),經歷長達4年的醞釀後,終於在2014年底拿出重組預案並復牌。根據今年4月份最終敲定的重組方案,銀廣夏擬通過定向回購股份與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寧東鐵路100%股權,注入資産的交易價格為44.87億元,新增股份的發行價格為每股4.96元。

  公開資訊顯示,寧東鐵路主要從事煤炭鐵路運輸服務,2012年至2014年,實現凈利潤3.43億、3.12億和1.57億元。

  財富證券分析師趙歡等市場人士認為,為了確保此次銀廣夏徹底翻身,本次重組方案可謂不惜血本,寧夏回族自治區拿出了寧夏國資最好的企業——寧東鐵路,目的就是確保重組成功。最終的結果無疑是令人滿意的。

  根據證監會昨晚公佈的資訊,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回購和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産暨關聯交易事項”獲得有條件通過。審核意見為:請申請人結合鐵路運力、運價及未來區域發展補充披露重整計劃預測利潤的可實現性,並作風險提示。

  擺在銀廣夏面前的就是,在今年內完成重組,營收水準達標,擺脫暫停上市之憂。

  脫胎換骨

  對於這只因業績造假讓投資者遍體鱗傷的昔日大牛股,在重組完成之後,能否徹底擺脫“銀廣夏陷阱”的困擾,市場分析人士多數持樂觀態度。

  趙歡分析認為,重組之後公司將脫胎換骨。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寧夏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的一個戰略支點。寧東鐵路作為當前全區經濟中最具活力、最具潛力的“一號工程”——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唯一的運輸服務企業,當前和未來與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無疑是相互依存、共進共贏的戰略夥伴,這一命運共同體已成長為寧夏經濟新的增長點。

  此外,從公開的資訊中可以看出,寧東鐵路殼乾淨,資産品質高、現金流量好,經營業績連年快速增長,且隨著物流運量、運營里程的增加和運價提高,形成的區域行業的優勢,這些因素都將為上市公司提供持續、穩定、良好的利潤來源。

  股票復牌

  二級市場方面,根據《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經申請,公司股票自2015年10月22日開市起恢復交易。對於上市公司的表現,投資者昨天在股吧裏議論紛紛,有投資者留言表示:“終於等到了,廣夏妖股從此誕生”,“重組通過,熱淚盈眶,今天終於如願以償”。

  趙歡認為,銀廣夏復牌以後應該會有不錯的走勢,加上每年年底市場資金都會炒作ST股重組以及摘帽子行情,所以ST股往往能夠跑贏大盤。不過ST股畢竟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大盤一旦疲軟,部分ST股由於只有題材預期支撐而無實質産業支撐,調整幅度往往會大於大盤。

  □前世

  第一藍籌

  這只昔日的大牛股曾經帶給投資者的喜悅和傷痛要追溯到15年前。銀廣夏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一家上市公司,是自治區黨委、政府重點支援的21家優勢骨幹企業之一。

  在萬眾矚目之下,銀廣夏于1994年6月17日上市,上市之初的幾年,曾因其驕人的業績和誘人的前景而被稱為“第一藍籌股”。

  頭頂這一星光熠熠的稱號,銀廣夏在1999年末到2002年之間,上演著一段段傳奇。真正讓銀廣夏一戰成名的紀錄發生在2000年。

  在2000年幾乎貫穿全年的滬深股市大牛市中,銀廣夏以全年440%以上的漲幅高居所有上市A股漲幅第二,公司股價從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啟動,一路狂升,至2000年12月29日,創出了37.99元的歷史高位。因公司于2000年4月19日漲至35.83元時,次日實施了10轉增10股的分紅方案後,即進入填權行情,折合為除權前的價格75.98元,全年上漲440%。

  公司也因此戴實了“跨世紀大牛股”的桂冠。因當年優異的表現,多家機構均大力推薦。談起銀廣夏15年前創造出的牛股神話,多數人士至今還津津樂道。

  業績神話

  資本市場,從來不乏神話,但神話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巨大陷阱的魔咒也屢屢應驗。就在風光的背後,一張包裝的假面也被一層層揭開。同樣頂著“老牌績優”頭銜的藍田股份如此,銀廣夏也未能擺脫這一命運。兩家公司都上演了編造業績神話的一幕,並因此在資本市場“一戰成名”。

  除了公司股價之外,銀廣夏公司在上市之初的幾年,創造的業績同樣令人瞠目結舌。利潤從上市之初僅幾百餘萬元開始,一路拔高,直到2000年,公司定下的3個億提前完成,最終實現5億多元的盈利。就在投資者為此紛紛傾囊出動、進場搶籌之際,事實證明,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2001年8月,《財經》雜誌發表“銀廣夏陷阱”一文,銀廣夏虛構財務報表事件也隨之被曝光。至此,縈繞在銀廣夏頭上的光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造假第一股”。

  此事件在當時轟動了整個資本市場,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證監會隨後介入調查,揭開了銀廣夏的假面。

  2002年5月,證監會對銀廣夏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間累計虛增利潤77156.70萬元。

  證監會在檢查中發現,銀廣夏自1998年至2001年期間累計虛構銷售收入104962.60萬元,少計費用4845.34萬元,導致虛增利潤77156.70萬元。其中,1998年虛增利潤1776.10萬元,由於銀廣夏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廣夏1998年及以前年度的財務資料丟失,銀廣夏1998年度利潤的真實性無法確定;1999年、2000年、2001年1-6月分別虛增利潤17781.86萬元、56704.74萬元、894萬元,當期實際虧損分別為5003.20萬元、14940.10萬元、2557.10萬元。

  股民索賠

  神話破滅後,市場的第一反應就是倉皇出逃,銀廣夏股價自2001年的9月10日開始走上了連續15天的跌停之旅,股價從30多元高位一路狂瀉到6元附近,投資者經歷了從天堂到地獄般的折磨。

  在此期間,持有銀廣夏股票的投資人損失慘重,甚至遭遇了血本無歸的悲慘經歷。一度被多數基金經理重倉的銀廣夏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黑天鵝”。

  至此,損失慘重的投資者走上了漫漫維權路。根據維權律師提供的資訊,當時有逾千名中小股民訴訟標的近2億。

  銀川中院依法受理了股民訴銀廣夏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從2001年到2006年4月12日民事訴訟調解正式結束,但耗時5年的民事訴訟依然沒有因此終結,最終獲得了九成原告和解,涉及金額9213萬。其中,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陶雨生和上海律師嚴義明代理了最大的兩宗訴訟。

  重組沉浮

  一夜之間,銀廣夏從王座跌下,之後的漫漫長路經歷了多次重組失敗,“一把辛酸淚,誰解其中味”。

  公開資訊顯示,此前,銀廣夏分別於2002年和2008年進行過兩次大張旗鼓的重組過程。

  第一次發生在2002年,一家叫中聯實業的公司進入了銀廣夏的視野。但隨後的幾年裏,如同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盼來的重組方,並沒有解決銀廣夏的難題,銀廣夏始終靠變賣資産抵債來度日。直到2007年,伴隨著大股東中聯實業幾次三番地減持,在銀廣夏身上套現了數億元之後,最後幾乎全身而退。

  於是,在2008年,銀廣夏馬不停蹄再次走上了重組之路,此次的重組對象為浙江長金。當年4月,頭頂著準重組方光環,浙江長金董事長朱關湖進入ST銀廣夏董事會換屆選舉名單,並很快升任董事長。然而,雙方的蜜月期僅僅維持兩年,最終的結果是,2010年1月,重組方朱關湖被舉報詐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