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股權紛爭升級 康達爾直面牛散“逼宮”

  • 發佈時間:2015-09-21 02:50:16  來源:新京報  作者:陳楊  責任編輯:楊菲

  曾經經歷過呂梁“黑莊”事件、一度瀕臨退市的深圳市康達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康達爾,000048),股權紛爭進入新階段。

  9月15日,停牌一週後的康達爾公告稱,在出售資産方面已與燕園創新(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就涉及出售資産標的初步達成了意向。此前康達爾停牌公告表示,擬出售價值約3.9億元以上的公用事業板塊公司股權,置入控股股東華超投資旗下的商業物業和物流用地。

  有投資者猜測康達爾該做法,是在“牛散”林志聯合京基集團、王東河結成一致行動人,進一步“逼宮”康達爾控股股東華超投資的背景下做出的反擊。不過,康達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出售公用事業板塊的目的是為聚焦主業,交易方燕園創新與華超投資沒有關聯關係。

  “牛散”隱身13個股票賬戶

  在康達爾宣佈停牌的前一天,即9月7日,公司發佈《權益變動報告》顯示,公司股東林志、京基集團以及王東河達成一致行動人協議。

  其中,林志(通過其控制的13個股票賬戶)持股19.8%,京基集團持股4.84%,王東河(京基地産副總裁)持股0.09%。上述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康達爾股份9.666千萬股,佔康達爾總股本的比例為24.74%。

  同日,康達爾發佈的另兩份公告稱,上述一致行動人所披露的持股比例與康達爾股東名冊所記載的股東持股情況不同,其實際持股比例為10.27%;同時,康達爾臨時董事會決議,將以訴訟方式向林志等13名自然人追繳短線交易收益。

  結合近期康達爾的公告,一場控股股東與牛散的股權衛冕戰躍然而出。而圍繞衛冕戰的進攻方林志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的爭端也一直不曾停歇。

  根據該公司去年年底披露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林志通過其控制的13個股票賬戶,自2013年9月5日開始買入股票分別至當年10月10日、10月29日和12月11日,合計持有康達爾股份比例分別達到5%、10%和15%。

  康達爾方面表示,截至2015年6月末,其前十大股東中,第三名股東陳立松、第八名股東溫敏、第九名股東邱洞明和十名後的另九位股東陳木蘭、林舉周等的股票賬戶均受林志控制,13個賬戶合計持有公司19.8%的股份。

  在“分身”把戲被戳穿後,林志也由於在觸及舉牌紅線時均未依照相關規定履行報告、通知及公告義務,而于去年11月25日被深圳證監局下發行政處罰決定,要求林志改正,並給予警告,處以罰款60萬元。

  控股股東出手自衛

  按林志方面的口徑,林志及其一致行動人的股份佔康達爾總股本的比例為24.74%,並且不排除未來十二個月內進一步增持。而目前康達爾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也不過31.66%,面對步步進逼,華超投資也積極反擊。

  今年6、7月,華超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季聖智等曾在高位多次增持,保護第一大股東地位決心昭然。

  9月8日的停牌公告也引發投資者的疑慮,擔心華超投資為保地位,注入自家資産的同時將原本收益穩定的公用事業板塊通過躲閃騰挪納入自家囊中。對此,康達爾公司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出售公用事業板塊的目的是為聚焦主業,交易對手燕園創新與華超投資沒有關聯關係。

  此外,康達爾還宣佈將起訴林志等人,追繳短線交易收益。

  此前,由於未曾履行信披義務,林志也因此繞過了短線交易的限制。《證券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將其持有的該公司的股票在買入後六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後六個月內又買入,由此所得收益歸該公司所有,公司董事會應當收回其所得收益。

  早在2014年12月22日,康達爾董事會曾要求林志等13名自然人向公司上繳股票短線交易所得收益,但該費用一直未上繳。

  而最新詳式權益報告書顯示,林志於今年6月曾買入1560萬股,個人持股達到5.33%,但同期林志還減持了1.1萬股。此外,林志配偶曹燕梅、京基集團董事陳輝之女陳家慧,3至8月期間均買賣過康達爾公司股票。

  9月7日,康達爾發佈公告稱,林志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披露的持股比例與康達爾股東名冊所記載的股東持股情況不同,其實際持股比例為10.27%。

  對於股權認定問題,康達爾相關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如果權益變動報告書披露的持股數額包括了與林志一起違法購買公司股票的12名自然人所持的股份數,也應如實披露每個人實際持股數,並將其列為權益變動報告的簽署方,按照權益變動資訊披露義務人的標準來披露他們的資訊。

  康達爾認為,林志與另外12個自然人可能涉嫌虛假資訊披露,因其並未參與簽署一致行動協議,也沒有作為一致行動人來披露。如果林志等人不認為是數據披露錯誤,那就是惡意隱瞞參與一致行動的人士,性質更為嚴重。

  爭奪背後或因地産收益

  從與林志聯手的京基集團身上,或許能夠找出為何對農業概念股康達爾窮追不捨的原因。

  康達爾今年上半年營收增至12.32億,同比增長68.55%;歸股凈利潤1.44億,同比大幅增長24.89倍。特別是二季度單季確認收入8.66億,同比增長117.04%;盈利1.38億,同比增長68倍。以上利潤的來源,主要為對山海上園項目一期2號樓已具備交付條件的商品房確認銷售收入。

  康達爾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中科創業,在上世紀末臭名昭著的呂梁黑莊事件後,華超投資接手了康達爾,此後康達爾就成為了一隻業績平平的農業股。

  轉機出現在2011年11月。彼時,康達爾獲得了深圳市西鄉和沙井兩塊商住土地的開發權,西鄉項目只是象徵性地交了一千多萬的土地出讓金。

  今年為康達爾貢獻了巨大利潤的山海上園,正是4年前的西鄉項目。該項目周邊生態環境極佳,而極低的土地出讓金壓低了成本,使得康達爾在這個項目上的潛在利潤巨大。2014年就有人估算,其可售的35萬平方米的住宅面積的銷售收入接近百億,除住宅面積外另有15萬平米的鋪面和寫字樓價值也達60億到80億。

  此外,4年前康達爾取得的沙井項目,雖較西鄉項目土地成本稍貴,但仍是頗具潛力的項目。業內人士估測,這兩個項目未來將為康達爾帶來最低200億的潛在利潤。

  康達爾無疑也對這筆收入頗有信心,早在2013年5月,康達爾就在深圳前海成立深圳市康達爾前海投資有限公司,要涉足P2P業務等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其背後的底氣,無疑是房地産業務未來可能産生的巨大現金流。

  除了已開發的地塊,作為農企,研報顯示康達爾在廣東東莞土地流轉了幾千畝土地作為養殖基地,且保留作為旅遊與地産發展用地的可能。

  康達爾在地産方面的潛力,無疑對京基集團這樣的老牌房地産大鱷、曾經的深圳第一高樓京基100的締造者有著巨大吸引力。

  儘管此前京基集團公開表示看好康達爾未來的發展前景與投資價值,目前入股康達爾僅屬於長期投資行為。但在其8月的增持行動中,京基集團一共買入1.890千萬股,粗略估算耗資約5億元,而其2014年全年凈利潤約為8億元。

  一位分析人士表示,並不排除其希望通過入股的方式謀求在地産業務方面的進一步合作。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京基集團董事長陳華要求一個項目的利潤至少要達到50%-60%。康達爾低廉的拿地價格對利潤的提升顯而易見。

  新京報記者就此問題致電京基集團及京基地産,但公司方面表示相關人士不在公司,無法解答問題。

康達爾(000048)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