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收縮戰線 欲合併煉化和銷售板塊
- 發佈時間:2015-09-18 03:00:1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楊菲
中海油收縮戰線急於“甩包袱”
欲合併煉化和銷售板塊有業內人士稱,中海油現有的運作模式會使得煉化及銷售公司各自考慮自身利益
欲合併煉化和銷售板塊
有業內人士稱,中海油現有的運作模式會使得煉化及銷售公司各自考慮自身利益
中海油8月份低調公佈《總公司煉化産業優化整合方案》後,拉開了其煉化板塊業務改革的大幕。
據透露,中海油將逐漸從效益差的煉化企業中撤股,目前明確的是將從中海石油東營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石化”)撤股,而中海石化近一年多處於停車狀態。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中海油就已經開始收縮戰線“甩包袱”,對煉化業務進行調整,集中發展優勢資源。同時,中海油還有意將煉化和銷售板塊合併。
有業內人士表示,中海油現有的運作模式會使得煉化及銷售公司各自考慮自身利益,並在結算價上存在分歧,而將兩個板塊整合的優勢則體現在此。
收縮戰線“甩包袱”
據中海油相關人士表示,中海石化為中海油早年收購的石化企業,中海油擁有絕對控股權,中海油計劃對該公司進行股權置換,拋售其在該公司的部分股權,中海油由原來的控股方轉為參股方,股權由原來的51%變為30%。
公開資料顯示,中海石油東營石化有限公司是由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中海油全資子公司)收購山東中海化工集團有限公司51%股權成立的國有控股公司,2008年11月5日註冊成立。公司現有12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80萬噸/年延遲焦化,2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一套,4萬噸/年氣體分離裝置,2萬噸/年MTBE裝置等。
有市場人士表示,中海石化近一年多處於停車狀態,在當前形勢下“甩開包袱”,集中發展優勢資源也就不難理解了。
除中海石化外,有消息稱,中海油在渤海灣地區的其他煉廠也將進行煉化業務調整。
對此,上述人士表示,渤海灣地區其他煉廠暫時不受影響,煉油能力在100萬噸/年的山東海化即將於2015年底擴能,煉油能力有望提升至400萬噸/年。
實際上,中海油拋售股權的動作在2014年已經悄然進行。2014年7月份,中海油收縮其新能源業務,擬出售其持有的海油碧路(南通)生物能源蛋白飼料全部74%股權;2014年10月份,中海油擬拋售海南中海油氣有限公司50%股權;此外,2014年中海油集中拋售了4家化工公司股權,及一家化工廠的整體權益。
據安迅思數據顯示,中海油集團在全國擁有13家煉廠,合計煉能在3770萬噸/年,佔全國總煉能的近7%。
此外,中海油對兩家較大型煉廠的規劃正在逐步推進落地。
據了解,中海油惠州煉化二期2200萬噸/年煉油改擴建以及100萬噸/年乙烯項目將於2016年底投産;中海油大榭石化餾分油綜合利用項目預計將於2016年一季度投産。此外,其還規劃15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預計將在餾分油綜合利用項目投産後繼續推進。
欲整合煉化和銷售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8月4日,中海油董事長楊華主持召開總公司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總公司煉化産業優化整合方案》。
楊華在會上表示,煉化産業改革要實現三個目標:一是實現公司協同效益最大化,防範油價大起大落的風險;二是理順煉化産業體制機制,進一步釋放改革的紅利;三是優化煉化産業結構,打造公司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目前大家對煉化産業優化整合的必要性、緊迫性已經達成共識,改革時機也基本成熟,要積極推進煉化産業優化整合工作。
上述方案公佈一個多月,中海油煉化産業改革的腳步也越來越快。在低油價的背景下,傳統油企不改革不動刀,似乎難以改變現有的窘境。
據中海油某銷售公司人士透露,中海油有意將煉化及銷售兩個獨立的板塊合併,而具體方案預計將於2015年底前公佈。
該人士還表示,目前“三桶油”中,煉化及銷售板塊均是分開獨立運作,中海油將兩者結合反映了其運營的靈活性,所謂船小好調頭。而且煉化公司也可充分了解市場行情,以此來優化煉廠的生産運作。
以海上油氣勘探“起家”的中海油,在煉化板塊遠不及中石油、中石化,500萬噸/年以上煉能的煉廠僅有中海油大榭石化、中海油惠州兩家煉廠。
安迅思原油分析師馬琛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游煉能佈局的限制導致其在下游油品分銷上存在“市場份額小”的困境;由於加工的海洋油品質多屬於重質、高含酸原油,這也導致其在産出産品結構上的限制;中海油部分煉廠開工率低下,一定程度上制約産品的市場佔有率。因此,一直以來,中海油都面臨著“上岸賣油難”的問題。
馬琛還指出,隨著中石油、中石化在加油站業務的不斷擴張,民營加油站也站穩腳跟,中海油似乎錯過了發展加油站業務的良機。
“而這也是中海油急於改革,發力煉化和銷售業務的原因之一。”有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