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産業迎來戰略並購期 兩類化工企業受益
- 發佈時間:2015-09-02 07:33: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楊菲
國際油價連續三天大漲。分析人士認為,預計後期反彈力度有限。對下游行業影響方面,石油石化部分子行業將得到成本支撐,短期內預計盈利有所改善;而隨著油價底部得以確認,油氣並購的機遇正在出現。
對油企業績支撐有限
油價近期反彈直接利好石油企業。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上半年業績全部下滑。其中,中國石油實現凈利潤254億元,同比大幅降低62.7%;中石化實現凈利潤254億元,同比下降22%;中海油實現凈利潤147.3億元,同比下降56.1%。
油氣上游開發生産佔比較大的中石油和中海油受低油價的“傷害”更大,原油價格暴跌利空勘探生産業務。上半年,中石油勘探與生産板塊實現經營利潤329億元,同比降低近68%。另一方面,油價下跌使得煉油和化工業務成本下降,下游煉化業務盈利得到改善。上半年中石化煉油業務實現經營收益同比大幅增長57%,化工業務由虧轉盈,經營收益同比增加141億元;中石油煉化業務自2011年以來首次整體盈利,同比扭虧增利近81億元。但從整體業務佔比來看,油價暴跌仍使得石油企業業績大幅下滑。
分析師指出,近幾日國際油價的小幅回暖對國內油企業績的支撐有限,但考慮到高成本原油、成品油的庫存消耗已經持續了大半年,加之油企開源節流等經營策略的調整,油企的整體效益應有所好轉。同時,此次反彈部分確立了油價的階段性底部,有利於石油企業下半年在成本等方面保持較為穩定的趨勢,至少不會低於上述企業2015年第一季度的“最差”業績。
兩類化工企業受益
一般而言,油價上漲將為下游産品提供成本支撐,有利於下游企業産品提價。但由於下游行業內需不振,預計此次國際油價小幅提升對行業整體影響有限。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國際油價小幅反彈有利於兩類化工企業,首先是非石油基為原料生産化工産品,終端産品有望隨石油價格上漲,價差擴大,甲醇、聚氯乙烯、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氣等産業有望受益。A股市場涉及的公司主要有新奧股份,公司目前甲醇産能國內最大,涉足焦爐氣制LNG領域;鴻達興業擁有氯鹼一體化産業鏈;此外,涉及煤化工改造升級的三聚環保等。還有一類是可享受低油價庫存收益的石化産業,如己二酸、丁辛醇、甲乙酮、丁二烯、PDH、環氧丙烷、MDI、丙烯酸、PX-PTA-PET産業鏈等。前期油價處於低位時,這些行業公司通常以較低油價儲備原材料,而近期的油價反彈有助於對相關産品産生提價支撐,企業盈利能力或將繼續改善。主要涉及標的有華魯恒升,公司擁有16萬噸/年己二酸+20萬噸/年丁辛醇産能、MDI製造龍頭萬華化學、東華能源、齊翔騰達、濱化股份、海越股份、衛星石化、桐昆股份、榮盛石化、恒逸石化等。
油氣並購迎來窗口期
券商分析師指出,近期油價觸底反彈,基本可以確認油價已接近底部區域,後期繼續大幅探底的可能性降低。油氣並購迎來戰略機遇期。
前述分析師表示,油價持續低迷導致部分企業被迫出售資産以換取現金,這或許預示著北美和世界其他主要産油區域,將陸續出現具備戰略意義的區塊出售。儘管國際油價短期難以持續、大幅度反彈,但油田、油氣企業的並購戰略性機會或許已經出現。
梳理近期A股油氣上市公司海外並購資訊發現,“三桶油”在經歷了前幾年的並購高峰後,目前出海步伐較為謹慎,仍以常規油氣為主。此前中國石油總裁汪東進在股東大會上表示,目前公司關注的還是以常規油氣為主,對於中小油氣公司,中石油一直在跟蹤;對於大型石油公司,主要策略是形成大型石油公司之間的戰略聯盟,進行資産和股權的互換。
而民企的步伐則較為激進。自去年以來,已相繼有準油股份、洲際油氣、長百集團、新潮實業等上市公司發佈了海外收購油氣資産的公告。從近期上市公司的中報看,部分已收購項目在業績方面已經有所體現。洲際油氣近期公佈的中報顯示,公司實現凈利潤140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4.09%。業績增長主要是由於公司通過收購實現了主業向油氣行業的轉型。由於油氣業務的毛利率較高,公司總體利潤率得到提升,凈利潤同比大幅增加。其中,公司2014年6月收購的哈薩克馬騰石油公司完成産量24.94萬噸。而今年8月完成對哈薩克克山公司100%股份的收購。收購完成後,洲際油氣的剩餘可採儲量達2.2億桶,未來儲量轉化為産量和利潤的能力得到提升。公司表示,2015年下半年,將繼續做好已購油田的增儲擴邊、滾動勘探、區塊優選、措施增油等技術提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