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永輝超市管理團隊進駐聯華 業務整合即將啟動

  • 發佈時間:2015-08-31 07:26:41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永輝超市對上海聯華超市的整合取得實質性進展。8月28日晚,永輝超市公告稱,該公司關於協議受讓聯華超市2.37億股股份事宜已獲得上海市國資委批復,公司將儘快完成後續股權轉讓及登記程式。

  此外,永輝超市證券事務部亦向21世紀經濟報道證實,該公司將向聯華超市派駐的首批管理團隊也初步敲定,由原永輝超市福州區總經理、電商部門副總經理林嵩擔任聯華超市總經理,隨林嵩一同的永輝係管理團隊已于8月25日正式入駐聯華超市。

  歷時四個月的永輝、聯華股權重組正式升級到業務整合階段。繁複低效的聯華超市將迎來歷史轉捩點,如何提效增利,並有效對接永輝業務將考驗這支空降管理團隊。

  操盤手來了

  今年4月,永輝超市擬以約7.44億元的代價受讓聯華超市21.17%的股權,成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

  永輝超市證券事務部沒有透露進駐聯華超市的永輝係團隊所涉及的具體職位。此次調任聯華超市接任總經理一職的林嵩,曾是永輝大本營福州區總經理,後擔任永輝超市電商部門副總經理。據公開媒體報道稱,林嵩精通超市各方面的業務,尤其是永輝超市的起家業務生鮮運營,同時對永輝整個戰略發展和創新業務也很了解。

  此前永輝超市董事會秘書張經儀曾對記者表示,永輝超市的幾筆對外資本運作都將涵蓋兩個功效,即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

  這也意味著永輝入股聯華後,不僅在戰略上有利於永輝完善在江浙滬的區域佈局,繞過市場壁壘,而且要在股權收購後,通過對聯華超市的管理改革、戰略調整以及業務整合等工作,提升聯華超市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進而提升該公司估值和股價,實現永輝的股權升值。

  但是張經儀也認為,參股的聯華,其內部經營較為混亂,這對公司會是一個挑戰。

  過去,隸屬於百聯集團旗下的聯華超市遭遇了國企頻繁的人事變動,管理層團隊不穩定被認為是聯華超市業務下滑的主要原因。據統計,自2003年重組以來,百聯集團董事長、總裁職位均出現四次更疊,由此引發聯華超市管理層近幾年出現動蕩。

  中銀國際分析師唐佳睿表示,借助永輝超市管理經驗及優勢資源,可推動聯華超市改革與轉型,提升盈利能力,但需防範人才管理風險。主要取決於永輝對聯華超市的影響力,民企與國企不同的是,民企的運營管理流程及執行力不會因人事因素而受到影響。而在國企,人事的因素則更為關鍵。

  張經儀曾公開表示:“如果沒有話語權,沒有把握,永輝不會入股聯華。”可見,身為第二大股東的永輝超市將在聯華超市未來的決策與管理上擁有主導權。

  制度變革先行

  據張經儀透露,未來,永輝會從管理理念及制度上對聯華超市進行變革。

  其中,解決聯華超市繁複、低效的管理模式和落後的超市運營模式將是永輝係管理團隊的重點。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1月15日,永輝超市已開業門店有340家,其銷售規模370億元,凈利潤約8.5億元;而聯華超市截至2014年底,門店規模4291家,銷售規模近315億元,凈利潤只有3100萬元,兩者經營效率差距甚大。

  根據永輝超市提供資料顯示,組織轉型,優化管理制度依然是今年的工作重點。首先要革除僵化的大企業病,其特點是條塊太多、層次太多,缺乏創新。永輝希望打造一個柔性、簡化的組織架構,能夠適應快速、靈活的發展要求,組織的設計、變革、扁平化一定圍繞靈活、簡單、效率。

  其次就是在運營機制上,永輝的重點依然是提升供應鏈,尤其是其生鮮供應鏈。增加自有品牌、全球商品和地方特色商品;供應渠道將更扁平化,增加直接採購規模,去中間環節。

  “用數據透明化評估、用制度規範整個供應鏈體系。在大後臺體系中用工業化的思維去做中央廚房、物流體系,以工業化、標準化來實現未來供應鏈的升級轉型。”永輝如此規劃其供應鏈體系。

  有媒體透露,永輝超市和聯華超市已經在戰略、運營等各個層面展開對接和融合。但永輝方面並沒有向記者確認,是否將該公司的“合夥人”制度和供應鏈體系嫁接到聯華超市。

  但張經儀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戰略投資者,永輝超市看好與聯華超市的合作,永輝主打的生鮮是目前超市行業盈利能力最強的板塊,而聯華所在的華東市場能補足永輝超市區域佈局上的短板。

  聯華超市已連續三年業績大幅下滑,該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將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降幅約為70%-90%。張經儀認為,永輝收購聯華超市時每股3.92港元,股價相對較低。“聯華超市規模大,底子也不薄,凈資産收益率低,未來空間大。”張經儀説。

永輝超市(601933)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