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轄8家上市公司貫穿全産業鏈龐雜 中糧係如何應對
- 發佈時間:2015-06-08 06:11:03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恒
編者按:今日,央企整合的急先鋒“中國中車”將迎來其在資本市場的首秀。似乎是為了同門大哥捧場,上週五,鐵路概念股全線上漲。值得一提的是,看似與中國中車不沾邊的中糧集團旗下的多家公司也聯袂上漲,引發了市場對“下一個”的猜想。在A股圍繞5000點逡巡之際,不知正在駛入快車道的央企整合,能否加油、給力?
央企整合的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市場的極高關注度。比如,此前有媒體公開報道稱,中糧集團正考慮多個重組方案,並已邀請投行對業務重組提供建議,以實現業務整合及主要業務整體上市。
此後,在各種公開場合被追問大股東整體上市進展已經成了中糧旗下各家上市公司共同面臨的公共問題。在中糧屯河的業績説明會中,關於大股東中糧集團整體上市的問題就貫穿了整個説明會全場,而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于中國糧油控股股東大會後,也被問及中糧集團重組一事。
對於“東家”的整體上市進展,涉及的上市公司在回復時的答案大同小異“重組仍積極考慮當中,時間表亦正在研究。”但是,對於全産業鏈佈局的中糧集團而言,成為國際大糧商,借助資本的力量顯然是必經之路。只是,這條路還有多長?
目標是國際大糧商
多年來,中糧集團對於旗下的業務,一直秉承的是全産業鏈式的佈局。
在官網上,中糧集團如是描述自己:“全産業鏈模式下,我們將小麥、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麥、糖、番茄、肉食等産業鏈有機組織起來,實現了整個糧油食品鏈條從種植到食品行銷的暢通無阻。”
中糧集團稱,按照市場、客戶和消費者需求,組織農民引入優良品種,提升種植、養殖效率,推動農業産業化;通過合理佈局的物流和加工設施,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供應鏈系統;以消費者洞察為引領,形成品牌、渠道和研發體系,源源不斷地提供高附加值的新産品。然後,中糧集團把農産品通過全産業鏈成為最終消費品的過程形象地稱之為“從田間到餐桌”,事實上這個直觀的描述並不能概括全産業鏈糧油食品企業的全部奧秘。但直到今天,中糧集團的各業務品種、各業務環節由於其歷史和現狀不同、所處發展階段不同、團隊組成和能力不同,有不同的經營方式,但全都聚攏在全産業鏈核心理念之下。
從中糧集團的業務來看,的確涵蓋了“餐桌”的全産業鏈,從農産品收儲、糧油貿易、農産品加工、飼料加工、屠宰肉類加工、品牌食品,到産品包裝、電子商務、地産項目應有盡有。
當然,中糧也非常清楚,作為高度關聯一體化的産業,糧油食品行業涉及農業、加工業、製造業、流通、金融等不同領域。所以,中糧集團的辦法是,通過全産業鏈這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以參股、控股、聯盟、上下游整合、合作等諸多方式,通過控制或可影響的資産,實現鏈條的整體可控,最終把整個行業組織起來。“每一項業務、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團隊,乃至每一個人,在整個鏈條上的位置、優勢和價值,鏈條之間的銜接關係、協同關係。”
但是,全産業鏈不是某一個産品的産業鏈,不是在每個産品上都從頭到尾地由一個小的組織來完成,也不是鏈條的所有環節都完全由中糧集團自己投資去做。
這是否意味著,並購是個好辦法?
近年來,中糧集團在國內及海外開展了多項並購。此前,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公司整體併入中糧集團,這項將華糧集團整體併入中糧集團的戰略重組,被認為是有利於在提升企業整體實力和經營效益的同時,更好地服務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兩大糧食央企戰略重組,還有利於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更好地服務“三農”,積極引導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為農民提供優質便捷的農業綜合服務,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業現代化事業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華糧擁有以世行項目為基礎形成的散糧倉儲物流體系,擁有746.8萬噸糧食倉容、6個糧食轉机專用港口及3400多輛散糧專用車皮,佔國內散糧專用車的40%以上;擁有4艘糧食運輸船舶、17萬米鐵路專用線,每小時轉机發放能力達25300噸以及世界最大的糧食專用碼頭——北良港。中糧、華糧重組可以通過優勢互補實現結構性提升,最大限度地將糧油貿易加工體系與糧油收儲物流體系結合起來,建立高效的現代化糧食産業體系,實現企業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
此外,中糧還並購了香港農産品、能源産品、金屬礦産品全球供應鏈管理公司來寶農業公司和荷蘭農産品及大宗商品貿易集團尼德拉公司,補充或擴充了自己相應的業務板塊。
總的來看,發展至今,中糧集團就好像一個武林高手,修習武藝到了一定的境界,亟需“打通任督二脈”,使自身修為再上一層,立於江湖不敗之地。
並購補充業務並實現整體上市,都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18家下屬單位如何定位
資産整合及整體上市、央企重組等話題不斷圍繞著中糧集團轉悠,而隨著這些傳聞或真或假的出現“階段性”的舊事重提,中糧係旗下的8家上市公司股價總是會或多或少地應聲而漲。
中糧集團旗下擁有18家下屬公司,包括中國糧油、中國食品、中糧貿易、大悅城地産、中糧屯河、中糧肉食、中糧包裝、中糧吉林、中糧安徽、中糧海南、中糧土畜、金融事業部、中糧電子商務、工程科技公司、華妥集團、蒙牛乳業、尼德拉、來寶農業。
這18家公司中,包括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8家企業,3家A股公司分別是中糧地産、中糧屯河、中糧生化;港股5家公司分別是中糧控股、中國食品、中糧包裝、蒙牛乳業、大悅城地産。
而仔細甄別這些公司的業績範疇情況可知,也有一些公司的業務出現重合之處,比如,中國糧油從事的業務包括糧油加工,而中國食品的主要業務包括飲料、酒類、廚房食品和休閒食品。長城葡萄酒、福臨門食用油、金帝巧克力等皆在其名下。
這引發了一種猜想,即如果中糧集團要整合旗下公司資産整體上市,同類合併,將是最有可能的事情。而作為公眾公司的上市企業,則不可避免地被投資者追問中糧集團的整體上市是否與已有關。
例如,此前中糧集團旗下A股公司中糧屯河的網路業績説明會中,關於大股東的話題幾乎貫穿了全場。“請問中糧集團國企改革進展如何,為什麼改了這麼多年,始終沒有結果?”“中糧係的重組有無時間表?”
而中糧屯河的回答則是,2014年7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宣佈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企業之一。截至目前,“中糧集團國企改革具體方案還未形成”。 “整體上市是中糧集團設想的未來發展戰略,中糧集團目前尚未籌劃整體上市具體方案及具體時間表,待有具體內容,公司將按照資訊披露規定予以公告”。
投資者追問上市公司中糧集團的重組進展,一方面是因為重組的重大事項勢必會讓資本江湖重掀風浪,而另一方面,則是中糧係的幾家上市公司業績良莠不齊,投資得寄望能通過資産的重新排列組合,改變這種現象。
以中糧集團旗下的3家A股公司為例。2014年,中糧地産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1.18%,約為90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1.96%,約為6億元。中糧生化營業收入同比微降2.54%,約為71.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30.53%,約為3523萬元。
中糧屯河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 89.39 億元,同比減少 20.64 %,主要是食糖銷售量和價格及番茄銷量下降所致。實現凈利潤 2646.38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61.24%,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3237.18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59.70%,主要是報告期內資産處置收益減少,2013年度涉及頭屯河土地拆遷補償凈收益 9039.65 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近兩年來,中糧屯河的業績一直表現比較疲軟,這讓投資者也心生一種遐想,希望中糧集團並購的一些資産,能讓上市公司分一杯羹。比如,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以下簡稱華孚)能否注入中糧屯河?
去年,華孚整體併入中糧集團,成為中糧集團全資子企業。華孚公司併入中糧集團,有關部分食糖産業和中糧屯河構成同業競爭。因此,有投資者曾追問,是否可以讓華孚併入中糧屯河,以實現協同效應。但是,由於華孚併入中糧集團是國資委主導下的行政性整體併入,為了保持企業穩定經營,中糧集團正在按照國資委要求穩妥、有序推進重組規劃工作,待重組方案明確後,中糧集團再提請公司對華孚事項進行決策。
同樣是在去年,中糧先後完成了對荷蘭尼德拉、香港來寶農業的控股收購,兩次合計出資約30多億美元,此舉是國內糧油食品行業規模最大的海外並購,頻頻並購在業內的解讀是,中糧是在為未來的整體上市做鋪墊。
並購後的資本如何運作
援引媒體報道可知,按照初步設定的計劃,中糧集團將在2017年完成國內外資産的整合,並在2019年實現主要業務的整體上市。
公開消息顯示,中糧集團的資産整合,主要是對中糧國內資産與2014年收購的荷蘭尼德拉、香港來寶集團旗下來寶農業的資産進行整合;而整體上市,則是將整合後的中糧集團,轉型為一家公開上市的“全球性農業公司”。
對於未來的發展之路,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曾有過美妙的暢想:“想像一下,在南美洲阿根廷、巴西的某個河流上,有我們的港口,廣闊的潘帕斯平原、富饒的糧食産地,有我們的碼頭,通過我們的物流渠道,可以順利地把糧食運回中國,這是多麼美妙的事情。”
不過,公開的報道中認為,中糧集團的整體上市,將面臨業務板塊重新整理的難題。比如,公司多年來的全産業鏈發展線路,使得中糧集團的業務範疇擴展極廣,農産品加工、地産、金融無所不及,但這些業務如何劃分並完成重組上市,仍是個問題。
前文提及,從業績情況來看,中糧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業績良莠不齊,盈利能力差別較大,因此,在此輪整合中,哪些公司會被選為整合平臺,以及如何整理現有的業務,都是後續要解決的問題,而厘清這些業務、股權、財務核查等事項,皆需要時間。同時,這些業績表現較差的公司在並購重組的過程中,是否能通過監管部門的審核,也待論證。
中糧集團在去年曾被選為首批國資改革試點企業,彼時,公司對《證券日報》記者提及,中糧集團近年來進行了大量的並購重組工作,具有較強的資本運作能力。中糧集團稱,以混合所有製作為配置資源的主要手段,在下屬企業引入其他所有制的産業資本、社會集合資本、私募股權等戰略投資者,加快實現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願景。
內部形成若干專業化經營、獨立上市的業務板塊,未來主要通過資本手段進行資源配置。圍繞核心主業,按産業鏈不同環節、不同細分行業、不同區域分別組建若干業務板塊,力求在各自領域建立行業領先地位。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年,未來整體上市,業務相似者歸屬一個平臺的概率極高。
同時,中糧集團還提及,按照市場化要求,以控股公司架構對下屬業務板塊進行管理,充分發揮董事會的作用,充分調動業務板塊的積極性。建立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職業經理人制度。通過考核激勵機制,最大程度地發揮經理人團隊的創造性和激情,增強各業務板塊的活力和競爭力。
來自中糧集團的資料顯示,2005年-2013年,中糧共完成近50起並購項目,投資額146億元。相比並購當年,2013年年底被並購企業總資産增長4.28倍,凈利潤增長33.6倍。
近年來中糧集團在混合所有制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充分借助國際資本和行業龍頭的力量打造國際化産業平臺。
面對糧油食品業務行業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糧集團逐步培育出較強的市場化競爭能力,在行業內建立了領先地位。目前中糧是國內最大的綜合性糧油食品企業,最大的市場化糧油貿易企業,大米加工、麵粉加工、油脂加工、玉米加工、麥芽加工、番茄加工、乳品加工等板塊均處於行業數一數二位置,飼料加工、食糖加工、肉食養殖屠宰行業地位也在不斷提升。
對於未來的改革方向,中糧集團稱,“深耕全産業鏈戰略,打造國際化經營網路,全力服務國家糧食安全。”
鯰魚效應已初步呈現
中糧集團曾對《證券日報》記者提及,之所以被選為試點,是因為在國資委的領導下,中糧集團近幾年一直在積極進行改革探索,比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開展董事會試點,探索投資公司式的管理;業務重組上市,重組中谷、華糧,收購尼德拉和來寶農業等,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積極佈局。
中糧集團發展緊緊圍繞國家需要和公司使命,深入推進全産業鏈戰略,打造中國的國際大糧商,在資産佈局、管理系統、團隊建設、資本運營等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特別是今年以來收購尼德拉和來寶農業,全産業鏈已經延伸至國際重要糧食主産區,在世界糧食公司中,資産排名全球第二,營業收入排名全球第三,成為一家能夠與ABCD等傳統跨國巨頭抗衡、具有國際領導地位的大糧商。而且,經過不斷的業務邏輯梳理、優化和調整,“中糧集團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糧油食品為核心主業的投資公司型組織架構,具備了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雛形。”
實現整體上市必然涉及到對現有上市企業的調整,包括控股、參股的形式在內的所有企業,未來都將重新進入中糧旗下的産業鏈條。從大的方向來看,可以分為油脂食品、地産、物流等領域。
整體上市漸行漸近的中糧集團,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引起了市場的不安。
公開報道稱,中糧集團旗下的中糧肉食,正在成為市場的“攪局者”。中糧集團有足夠豐富的産品線,為餐飲企業和消費者提供食品的所有解決方案,這是一種傳統肉類加工企業所面臨的直面衝擊。
從一些上市肉類企業的公開財報中可以看出,餐飲企業對公司業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現在來看,中糧提供的這種所有計劃,擁有的競爭力要遠超過傳統的肉類加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