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新華百貨推10億定增受質疑 “野蠻人”被邀入席

  • 發佈時間:2015-06-01 02:32:17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5月底,偏安於西北的上市公司新華百貨,因為一紙定增案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大股東認購9成股份、募投方向‘缺乏亮點’,這使此次定增疑為應對私募舉牌“逼宮”而特意推出。

  定增將使大股東物美控股對新華百貨持股比例由原來26.91%增至39.59%,與私募舉牌方拉開差距。與此同時,不斷舉牌的“上海寶銀”和“上海兆贏”也被邀請參與定增。這被認為是進兩步退一步的策略,以避免上述兩私募不斷舉牌。

  6月8日,這一定增預案將由股東大會審議。“也就是説後面還有股東大會和證監會兩道關,如果定增案遭到否決,不排除私募將會再度增倉新華百貨。”

  10億定增疑為大股東量身定制

  5月22日晚,停牌二十多日的上市公司新華百貨,發佈了眾人期待已久的復牌公告,宣佈公司股票將於25日復牌。與此同時,新華百貨發佈了一則定增公告。

  公告稱,新華百貨擬以17.66元/股的發行價格,向公司控股股東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寶銀、上海兆贏共計三名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不超過5663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0億元。

  在定增案中提到的三家認購對象中,控股股東物美控股幾乎包攬此次發行股數:物美擬以9.01億元的出資額認購5103萬股,這將佔去發行股份數量的九成。照此計算,在此次非公開發行完成後,物美控股對新華百貨的持股比例將由原來的26.91%增加至39.59%。增發案顯示,發行完成後物美控股仍保持控股地位。預案顯示,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完成後,發行對象(物美控股、上海寶銀和上海兆贏)所認購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三十六個月內不得轉讓。

  定增公告披露後,5月25日,新華百貨在復牌當日股價一字漲停。

  大股東包攬9成定增股份,這使本次定增被市場人士解讀為“量身打造”,意在通過定增固權,抵禦外部資本的繼續舉牌。

  公開資訊顯示,上海寶銀和上海兆贏兩家公司曾作為一致行動人,在這次發行前的4月14日首次聯合舉牌新華百貨,4月28日再度發起舉牌。新華百貨曾公告披露,截至4月28日,兩隻基金累計持有新華百貨2256萬股,佔總股本約10%。

  對照此前的舉牌事件,大股東物美斥資9億參與定增的舉動,被認為是“固權(鞏固自己權力)之計”。通過定增擴大股份佔比,與步步緊逼的舉牌方拉開差距。“防止舉牌方進一步逼宮,威脅物美作為新華百貨大股東的長期地位”。

  “不能這麼説”,5月29日,新華百貨董秘李寶生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大股東物美之所以以壓倒性的出資比例參與此次定增,是“對公司發展長期看好”,出於“改善公司股權結構”的考慮,且“增強投資者信心”。

  “野蠻人”被邀入席

  在一位私募界人士看來,最“有趣”的不是大股東參與定增“固權”,而是公告中另外兩家定增認購方的身份。

  據了解,此次新華百貨定增案中提到的“上海寶銀”和“上海兆贏”,同為上海私募界大佬崔軍旗下的基金,也就是説,崔軍實際為新華百貨的第二大股東。而前文提到的新華百貨遭遇的先後兩次舉牌,正是崔軍所為。

  公開資訊顯示,上海寶銀成立於2012年,註冊資本為2000萬元;上海兆贏成立於2014年10月,註冊資本為2億元。這兩家公司的董事長和實際控制人都是崔軍。

  根據新華百貨已披露的公告,2015年4月14日,上海寶銀和上海兆贏兩家從二級市場購買公司A股普通股股票 11324805股,佔去公司總股本的5.0191%;此後發起二度舉牌,公告稱,截至2015年4月28日,兩家共持有新華百貨A股普通股股票22563227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0.00004%。自此,“門口野蠻人”崔軍通過舉牌,成為新華百貨的第二大股東。

  此次,兩家公司各自出資4944.8萬元認購新華百貨280萬股,合計認購560萬股。

  假如新華百貨定增的目的是為了大股東“固權”,那又為何邀“門口野蠻人”入席分食10%的“盛宴”?有分析認為,此舉或為安撫資本的兇猛攻勢,做出讓步態度,以避免其不斷舉牌行動。

  “這不是很正常嗎?”李寶生告訴新京報記者,“人家作為二股東,公司有必要考慮人家的意願,二股東提出想要參與定增,也是希望能夠參與到公司未來的經營發展中來,那我們(公司)根據整體的考慮,就給了他們一定的份額。這個都是討論出來的。”

  有私募人士評論指出,按照目前的定增認購安排,物美通過定增後股份佔比升至39.59%,而二股東也就是崔軍的股份比例維持舉牌後的10%不變,並未遭到稀釋。“這個結果看似可以皆大歡喜,應該是雙方經過談判和博弈的。”

  不過,這一定增預案目前並沒有形成最終定論。李寶生告訴記者,6月8日公司將召開股東大會對此預案進行投票表決,通過後將報送證監會審批。這意味著此次被認為“蹊蹺”的定增仍有懸念。一位市場觀察人士稱,從崔軍“又是頻頻舉牌,又是參與定增”的決心來看,如果定增案遭到否決,不排除崔軍再度通過二級市場增倉新華百貨。

  定增方案被抱怨“沒亮點”

  定增的具體方案顯示:此次向幾位發行對象募集的不超過10億元資金,將用於新設10家門店項目、東門廣場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其中,用於前兩項主業的資金便佔去約7.8億元。

  方案一齣,關於公司10個億的定增資金幾乎全數用於主業的計劃,也同時引來質疑之聲。其中,較多的聲音集中在該定增方案“沒有亮點”上。“趁著牛市,各家上市公司定增的方向花樣百齣,一個比一個時髦。新華百貨是因為急著跟崔軍PK,來不及編個好故事嗎?”一位新華百貨的投資者留言稱。

  記者翻閱新華百貨年報看到,2012年至2014年,新華百貨營收增速呈現下滑態勢:從2012年的13.39%、2013年的10.09%,滑落至2014年的3.21%;與此同時,公司扣非後的凈利潤也逐年走低:2012年實現扣非後凈利潤為2.41億元,2013年為1.98億元,2014年則為1.42億元。來自中銀國際的研報認為,公司此次增發“優化了公司的財務結構,增強公司資本結構的穩健性。”但2015年新增大型百貨綜合購物中心門店、超市、電器業態門店48家,這將使公司“未來承壓較重”。

  “每一家新店的培育都需要一段週期,此外租金成本、人力成本基本是在逐年增長的,這對於堅持走傳統線下模式的零售企業來説都是巨大挑戰。”某零售行業人士認為。

  定增案公佈的當晚,股吧有不少投資者在帖子裏整齊劃一地評論:“沒出息。”在這些對定增持反對意見的股民看來,傳統零售業已經是“明日黃花”。“連養豬的、煉鋼的(上市公司)都去擁抱網際網路了,新華百貨怎麼這麼麻木?”有持有新華百貨的投資者抱怨道:“10億元幹點啥不好,就知道開店開店,現在正熱門的幾個概念它一個都不沾”。

  “概念是概念,但關鍵是要賺錢啊。”新華百貨董秘李寶生對新京報記者説,理解股民的心情,“炒概念提拉一下股價是很容易,但作為我們公司,目前還是希望腳踏實地專注實體經濟。”

  “我認為電商只是在風頭上蓋過了實體經濟,並不是説就把傳統商業擠壓得不存在了。”李寶生説,“我們新華百貨也不排斥網際網路,但我們不著急。”

  ■ 延伸

  被舉牌或源於資産注入預期

  早在2008年,新華百貨就曾被寄予與物美控股之間的資産重組期待。當年7月,新華百貨董事會曾審議通過《關於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資産暨關聯交易的議案》,但該預案于2009年初遭到擱淺。在此之後的多年間,物美資産注入的預期一直存在。作為西北地區的一家區域性傳統零售企業,新華百貨備受PE青睞也或與此有關。

  香港群益證券研究報告稱:“預計公司主營業務利潤在消費整體未見明顯好轉情況下,維持平穩或小幅波動,定增資金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公司的財務壓力。該報告分析認為2008年7月新華百貨曾謀劃向其控股股東非公開發行,收購其主要商業零售業務,但由於市場波動過大未能完成。未來仍有繼續注入的預期。”

  □新京報記者 張泉薇 北京報道

新華百貨(600785)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