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康醫療迷局:兩醫院兩年後7500萬原價“返售”
- 發佈時間:2015-04-22 07:12:43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近年並購活躍的恒康醫療(002219,SZ),上演了一齣反轉戲碼。
昨日(4月21日),恒康醫療發佈公告稱,擬將近兩年前收購的德陽美好明天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陽醫院)、邛崍福利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邛崍醫院),以原收購價出售給原轉讓方。
恒康醫療在收購上述兩家醫院時,價格出現了2~3倍的溢價,原出讓方為此給予了三年期的業績承諾,但兩家醫院交出的業績不及承諾的三分之一。此外,恒康醫療轉讓兩家醫院的緣由也頗為費解:德陽醫院為場地租約到期,邛崍醫院為醫保付費總額控制。
恒康醫療董秘薛迪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尚不是説明(情況)的最好時機,稍後公司可能會有該事項的補充性公告。
原出讓方業績承諾落空
2013年以來,頻繁舉起並購大旗的恒康醫療,一度成為資本市場的明星。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底,恒康醫療就發佈了包括德陽醫院、邛崍醫院在內的4家醫院擬收購資訊,股票價格也一度上揚。
儘管德陽醫院、邛崍醫院的收購曾令恒康醫療在資本市場賺得喝彩,但最終“物歸原主”的命運讓人頗感意外。恒康醫療表示,公司同意全資子公司永道醫療以1500萬元轉讓德陽醫院100%股權,以6000萬元轉讓邛崍醫院100%股權。這一價格與當初的收購價格完全一致。
“表面看來,這個價格恒康醫療並沒虧,但如果把這筆錢作其他投資,則是另一回事。”重慶資本界一名唐姓人士表示,即便將這7500萬元存在銀行,按照大多數銀行兩年定存3.5%左右的利率計算,恒康醫療也有近500萬元進賬。
引人關注的是,恒康醫療在收購德陽醫院、邛崍醫院時,溢價率分別高達313%和217%。為此,出讓方分別作了業績承諾,若無法實現收益目標,其差額由出讓方以現金方式進行補償。
不過,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顯示,德陽醫院和邛崍醫院2014年度的凈利潤分別為97.84萬元和324.73萬元,均未實現當初的承諾。按照上述業績承諾,取德陽醫院前兩個的承諾期400萬元、450萬元的中間值425萬元為準,則還存在327.16萬元的缺口;邛崍醫院也還存在775.27萬元的缺口。
至於該部分缺口原出讓方是否已用現金補齊,記者查詢恒康醫療歷來公告並未發現相關線索。薛迪樺對此表示,目前尚未到説明的時機。
出讓理由令人費解
值得玩味的是,恒康醫療就此次原價出售邛崍醫院所給的理由為:受基本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的影響,醫院實際經營利潤與承諾利潤差距較大,可預見醫保控費政策將會持續影響該院未來的經營利潤。
人社部官網資訊顯示,《關於開展基本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的意見》于2012年11月發佈。四川省在2013年初便相繼出臺了貫徹該意見的實施方案。
這也意味著,恒康醫療在收購邛崍醫院之前就已知曉該政策對醫院經營可能帶來的影響,但其並未在收購報告中的風險提示中提及。
至於德陽醫院的出讓原因,恒康醫療稱,德陽醫院在2014年度的經營過程中,因經營場地租約期滿,且場地出租方受上級單位要求無法簽訂續租合同,致使該院的經營業績受到影響,同時經營場所的變更,需經過衛生、環保等部門的行政重置審批,週期較長。“同公立醫院相比,民營醫院在場地使用上基本會採取租賃方式,這在業內是共識。”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醫院與學校、商場等業態類似,在裝修等事項上投入較大,往往與物業方會簽訂至少5年期的合同,以防範風險。
至於德陽醫院場地租約將到期,且存在無法續約的風險,恒康醫療在當初收購報告的風險提示中一字未提的緣由,仍是一個問號。
業內資深人士邊晨光認為,“公司這兩年急於拓展大健康領域,擴大市場,此前在收購時可能對一些細節缺乏考慮。如今以原價轉讓出盈利較低的醫院,損失會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