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手握22億元利潤不分紅 哈藥股份缺錢更缺時間?

  • 發佈時間:2015-02-10 06:4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臧允浩  責任編輯:王文舉

  2月7日,哈藥股份發佈年度報告,公司去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6.50%。

  雖然,哈藥股份的凈利潤喜獲增長,但投資者卻難在短期內與上市公司分享這一喜悅了。根據哈藥股份七屆五次董事會決議,2014 年度利潤分配的預案獲得通過。其中高達22億元的可供分配利潤將不予分配。

  哈藥股份將此次決定歸因于“醫藥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公司運營的市場風險和經營壓力不斷加大,公司將繼續加大市場的投入和終端的開發力度”等原因。實際上,近年來哈藥股份已向市場終端的行銷變革發力,意在改變過去依靠鉅額廣告拉動行銷的僵化模式。

  北京鼎臣醫藥諮詢負責人史立臣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行銷模式的變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公司發展戰略、産品結構都需要下功夫,並非只是建設幾支行銷隊伍便能解決。“22億利潤不分紅,可以看出哈藥股份很缺錢;同時,行銷模式的變革也需要時間,很難一蹴而就。未來的路還很長,但市場留給一個企業的時間卻並不多”。

  22億元可分配利潤仍是大餅?

  根據哈藥股份發佈的年度報告,公司去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6.50%;每股收益0.13元。實現營業收入165.09億元,同比下降8.75%。

  對此,哈藥股份解釋稱,由於公司控股子公司三精製藥的外埠商業子公司不再納入其合併範圍;同時受醫保控費、各地基藥使用政策、招標政策等行業政策影響,公司部分産品銷售收入下降;受新版GSP認證影響,公司部分商業客戶業務量下降,影響公司銷量;此外,公司所屬工業企業實施新版GMP認證,造成公司個別産品産能不足。

  與年報同時發佈的還有哈藥股份七屆五次董事會決議的公告,該公告顯示,2014 年度利潤分配的預案獲得通過。其中高達22億元的可供分配利潤將不予分配。

  哈藥股份表示,在公司 2014 年度母公司實現凈利潤 2.76億元,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規定,按母公司凈利潤的 10%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2760.38萬元,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潤 21.12億元,扣除2014 年已分配現金股利1.27億元,2014 年可供分配利潤為 22.34億元。

  對於此次不分配利潤的原因,哈藥股份則解釋稱,近年來,醫藥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公司運營的市場風險和經營壓力不斷加大。為保持公司持續穩定發展,公司將繼續加大市場的投入和終端的開發力度,同時,為了提升産品品質和實施技改項目,公司仍需投入較多的改造資金。鋻於公司利潤實現情況及公司未來發展需要,為保證公司生産運營所需的現金流充裕,降低公司因外部融資産生的成本,經公司董事會研究,本年度擬不進行利潤分配,也不進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未分配的利潤將繼續留存公司用於再發展,未來以更好的發展來給股東更大的回報。

  中國經濟網記者查閱哈藥股份歷年公告發現,哈藥股份自上市以來的11年累計分紅 14 次,累計分紅金額為 27.81 億元。

  去年4月,哈藥股份曾發佈了《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2014 年-2016 年)》(下稱《股東回報規劃》),提到“在符合利潤分配的條件、保證公司正常經營和長遠發展的前提下,公司原則上每年度進行一次利潤分配。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公司可以進行中期現金分紅”。

  顯然,以目前的預案來看,哈藥股份2014年並不存在現金分紅。因此,有股民在股吧裏抱怨“哈藥無誠信,沒有兌現每年分紅的承諾”、“這一利潤分配的預案應該叫做利潤不分配預案”。

  不過,在《股東回報規劃》中,關於現金分紅的條件共有四項,分別為(1)審計機構對公司該年度財務報告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2)公司年度實現的可供分配利潤(即公司彌補虧損、提取公積金後所余的稅後利潤)為正值;(3)公司無重大投資計劃或無重大現金支出等事項發生(募集資金項目除外);(4)公司盈利水準和現金流量能夠滿足公司的持續經營和長遠發展。

  對於此次(2014年)無法實現現金分紅的具體原因,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哈藥股份證券部,對方表示:“一切以《2014 年度利潤分配的預案》中的原因為準”。

  不分紅背後:機構減持、行銷短板難補

  哈藥股份12月16日晚間公告,公司于2014年12月16日收到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通知,獲悉建銀投資于2008年2月19日至2014年12月16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系統累計減持公司股份9188.2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本次減持後建銀投資持有公司股份降至7.07%。

  同花順數據顯示,2014年二季度時,有71家機構共持有哈藥股份38.55%的流通股,2014年9月30日統計的數據顯示,此季度持有公司股票的機構雖然只有11家,但持股比例卻增長到了39.23%。然而,到了2014年第四季度,僅剩三家機構持有1.14%的股票。

  實際上,在機構紛紛減持避走的背後,是哈藥股份差強人意的業績。雖然,公司去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7億元,較2013年度凈利潤增加46.50%。但不得不提的是,2013年的凈利潤僅為1.69億元,與2012年度的凈利潤相比已下降了66.24%。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度財報披露,包括哈藥集團三精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哈藥集團醫藥有限公司、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內的三家公司共為哈藥股份貢獻了共計4.05億元的凈利潤,但哈藥股份最後的凈利潤僅2.47億元。

  而在現金流方面,公司2014年度投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85億元。籌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為-1.53億元。在如此緊張的現金流下,哈藥股份選擇不分紅便不難理解。

  在哈藥股份往年的財報中,廣告費用支出一直備受關注。在公司的2014年財報中,其廣告費用為5.40億元,佔據營業收入的3.27%,與往年高昂的廣告投入比例相比,已明顯下降。史立臣認為,廣告費用的大幅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厚了公司業績。

  實際上,哈藥股份以廣告拉動行銷的模式一直深受業內詬病。相關資料顯示,從1999年開始,哈藥在國內各大衛視投放廣告,每位電視觀眾打開電視機,十分鐘之內,無論哪個衛視臺還是地方電視臺都可以看到三精製藥和哈藥六廠的廣告。

  據哈藥股份相關財報顯示,2010年,廣告費用為3.66億元,2011年增長為4.14億元,增幅超過其營業收入的增長速度。而三精的OTC品種更多,因此廣告投放力度也更大,2010年廣告費用佔其營業收入的21.9%,2011年這一比例也高達14.1%。

  在一定時期裏,“哈藥模式”給哈藥集團創造了銷售奇跡,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強勢廣告製造市場需求並實現盈利劇增的“哈藥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哈藥股份2013年凈利潤的大幅下滑便是印證。

  史立臣認為“在‘哈藥模式’成功的背後,忽略了企業的終端佈局,真正缺少的是終端拉動力,市場劃分粗放,缺乏立體精細化的市場佈局規劃。

  “為了彌補過去的行銷短板,哈藥集團從2013年便開始行銷變革,加強終端佈局,但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公司發展戰略、産品結構都需下功夫,並非只是建設幾支行銷隊伍就能一蹴而就”,史立臣表示,“行銷模式的變革需要大量資金,更需要時間。2015年是中國醫藥的招標大年,這也正好是考驗其行銷變革成績的時候”。

  據悉,截至今年年初目前已有近半省份開啟了新一輪的藥品招標,而衛計委文件要求各省在2015年6月前完成新一輪的藥品招標,預計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各省將加快招標進程。

  “藥品招標很考驗藥企的行銷能力、政府事務能力,哈藥短期內行銷模式變革很難見到成效”,史立臣認為,作為老牌國企,哈藥在行銷模式的變革還要依託國企改革,從根本上改變老國企思維,而這些都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哈藥股份與三精製藥之間一直存在同業競爭的問題,這反映出公司整體戰略佈局、産品結構上的諸多不足,所以單純變革行銷模式也是遠遠不夠的。未來的路還很長,但市場留給一個企業的時間卻並不多”。

  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目前哈藥股份與三精製藥均已停牌。相關公告顯示,公司正在籌劃解決與控股子公司三精製藥同業競爭有關的重大事項。

哈藥股份(600664)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