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上半年近九成上市公司獲補貼 "免費補藥"拷問市場

  • 發佈時間:2014-09-22 02:31:02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2537家A股上市公司公佈的2014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為1.2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13%。

  然而,另一組數據暴露了這份成績單背後的水分。上半年共有2235家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補貼,佔比達88.1%,合計補貼金額高達322.6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逾三分之一。上述320多億元補貼中,有一半流向58家上市公司。獲補貼金額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中,有7家為央企和地方國企。

  部分公司借補貼扭虧為盈

  在宏觀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政府利用財政資金向具備良好成長前景的企業提供支援無可厚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補貼都流向了符合産業結構調整方向的行業。

  從氯鹼化工到鋼鐵,從LED到有色金屬,一些屬於明顯産能過剩行業的地方企業屢屢獲得高額補貼。究其原因,不少企業是當地重要的經濟支柱,業績不佳有損地方政府的“臉面”和“錢包”。

  另一些補貼的去向更加耐人尋味。有統計顯示,93家公司上半年獲得政府補助的金額大於其凈利潤。過去的3年半中,278家公司依賴政府補貼扭虧為盈,一些公司甚至借此躲過退市厄運。

  地方政府緣何熱心於為上市公司,尤其是績差公司“喂補藥”?人們或許可以從股票市場的進退機制中找到答案。

  在新股發行尚實行審批制的年代,股票發行採用額度管理和指標管理的模式。上市資源的稀缺特性並未獲得實質性改變。在上市通道依然不暢、退市機制卻日趨嚴格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保護殼資源的衝動有增無減。除了動員本轄區企業進行並購重組外,發放補貼扮靚業績成為其呵護績差公司的重要手段。

  “免費補藥”拷問市場公平

  “通過政府補貼來扭虧保殼,已經成為A股市場一道風景線。”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説,企業退市與否由政府補貼説了算,成為對退市制度公平性的拷問。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補貼過億元的58家上市公司中,40家為國有控股或參股公司,佔比近七成。

  從某種意義上説,政府補貼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競爭環境的不公平。

  在新股發行註冊制尚未成行、殼資源依然炙手可熱的背景下,如何降低地方政府補貼保殼的衝動?業界專家建議,將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作為退市依據之一,避免補貼掩蓋上市公司的真實盈利水準。

  更為重要的是,應通過相應的制度建設完善績效評價和監督機制,確保補貼真正流向符合轉型方向的企業並能獲得實效,成為用在刀刃上的好鋼,而不是干擾市場公平競爭機制的“免費補藥”。據新華社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