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國泰君安知法犯法砸盤 高層離職潮致"軍心不穩"

  • 發佈時間:2016-02-05 07: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佳  責任編輯:李喬宇

  去年底,國泰君安做市業務部對圓融科技、淩志軟體等16隻股票以明顯低於最近成交價的價格進行賣出申報,造成上述股票尾盤價格大幅波動。其中,圓融科技、淩志軟體等13隻股票當日收盤價跌幅超過10%,跌幅最大的達19.93%。

  今年1月29日晚間,股轉系統在其官網上發佈《關於給予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公開譴責,給予王仕宏公開譴責,給予陳揚、李仲凱通報批評的決定》。

  針對國泰君安12月31日的“砸盤”行為,股轉公司公開表態稱,對於市場規則和市場紀律,主辦券商不可謂不知,“知法犯法”情節尤為嚴重。

  而在過去的半年裏,國泰君安不僅出現兩位知名首席公開內鬥,更有董事會主席閻峰的“失聯”風波。而此前萬建華、陳耿、章飚等人的相繼離職,也讓國泰君安內部“軍心不穩”。

  記者就此電話採訪國泰君安董秘辦,電話處於無人接聽中。

  大膽砸盤 “知法犯法”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上週五(1月29日),因做市商國泰君安證券在2015年12月31日異常報價事件,股轉系統對國泰君安證券及其場外市場部總經理助理兼做市業務部負責人王仕宏公開譴責,同時給予其場外市場部總經理陳揚、做市業務部做市交易總監李仲凱通報批評。

  事件要追溯到去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前的驚魂十分鐘。圓融科技(832502.OC)、淩志軟體(830866.OC)等13隻做市股票收盤價跌幅超過10%,跌幅最大達20%。背後的原因是他們的共同做市商國泰君安證券趁著全年最後的交易時段一次性砸盤,以明顯低於最新成交價的價格主動賣出申報。

  股轉公司公開表態稱,對於市場規則和市場紀律,主辦券商不可謂不知,“知法犯法”情節尤為嚴重。股轉公司通過此單透露出的態度堅定明確,即對棄規則于不顧、挑戰紀律、以身試“法”的行為堅決打擊,嚴肅處理。

  按照股轉系統相關業務細則,做市商不得利用資訊和資金優勢,單獨或者通過合謀,以串通報價或相互買賣等方式製造異常價格波動,損害投資者利益。

  做市商內部管理不善 “國君”趁機鑽空

  國泰君安證券的案例之所以成為典型,是因為雖然一方面很難嚴格界定是否違規,卻又明顯對市場造成了不利影響,引發業界質疑。有業內人士認為,基於掛牌中小企業現狀,目前市場上操縱股價的現象比較普遍。但如果任由這些行為發展,新三板掌控風險的能力將受到質疑,下一步制度紅利的推出將會遙遙無期。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在2015年12月31日“砸盤事件”發生後,監管部門曾向國泰君安發送問詢函,而國泰君安證券做市部門回應稱,自己在規則之內辦事。2015年12月31日,三板做市指數微漲0.56%,是此前一個月中的最大漲幅,這讓國泰君安證券的砸盤行為顯得尤其特立獨行。

  一名個人投資者認為,券商報表上的收益是按一年來計算,國泰君安證券之前的做市收益已經很高,為了不讓浮盈起點太高,需要通過幾筆交易把市值做下來。但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股票莫名其妙就跌了20%,而且因為流動性差,有的股票很難再漲回去。如果發現交易對手是關聯方,還有可能涉嫌利益輸送。

  一家股價被砸的掛牌公司董秘表示,“操作的方法每家做市商都清楚,但不那麼做是因為有底線,監管者需要殺雞儆猴,要把少數沒有底線的參與者清除出場。”該董秘認為,僅憑個別做市商就可以惡意打壓股價既説明做市商內部管理不善,也説明定價機制存在漏洞。

  首席內鬥 董事會主席 “失聯”

  據21世紀經濟報道, 去年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在微信朋友圈發表聲明,與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團隊劃清界限。如此直截了當,讓外界頗為意外。

  導致兩個團隊的公開決裂的直接導火索為一年一度的新財富分析師評選。儘管新財富評選在股災背景下熱度不如往年,但私下競爭仍異常激烈。據了解,目前新財富評選的入圍名單亦已下發。

  一則微信群聊截圖顯示,事件起因是國泰君安相關工作人士在微信群裏為林採宜與任澤平拉新財富的選票。任澤平卻明確表示,“以後請不要把任澤平和林採宜兩個團隊並列。林採宜團隊未經任澤平團隊許可,擅自在各大機構投資者群進行宣傳,給客戶造成了困擾。”

  林採宜也回應稱,事件起因是下屬工作人員發資訊幫其和任澤平拉票。林採宜針對此事的回應是“君子不出惡言。我對任澤平沒有過任何批評,今後也不會攻擊他。”

  對此也有券商人士分析,這些只是表面,更深層的原因或在於內部政治鬥爭。任澤平也在聲明中表示,厭倦任何政治鬥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

  相比上述事件,更為外界關注的是國泰君安國際董事會主席閻峰的“失聯”風波。

  國泰君安國際于港交所公告稱,公司自2015年11月18日開始未能與公司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閻峰取得聯絡。

  國泰君安國際表示,由於其暫時未能履行其職責,公司董事會于11月22日的會議上決議通過,委任執行董事及副行政總裁祁海英代行董事會主席職務、委任執行董事及副行政總裁王冬青代行行政總裁職務,直至另行通告為止。

  就在外界對其失聯進行諸多猜測之時,有媒體報道稱,閻峰因涉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案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但此“有關部門”並非香港廉政公署。原因或為與姚剛案有關。但該傳聞同樣未經相關方面證實。

  事實上,從簡歷上看閻峰與姚剛只有短暫交集。1999年7月,因君安證券內部動蕩,姚剛被任命為君安證券董事長,主持君安與國泰合併事宜。閻峰從1993年開始一直在國泰君安,直至1999年底去香港掌管國泰君安國際。

  高管曾掀離任潮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2014年6月,陳耿被免去國泰君安證券總裁職務同時免去其黨委副書記職務之後,或許僅是國泰君安人事動蕩的開始。陳耿辭職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有觀點認為,陳耿是因“裸官”問題而從證券業高管一線退下的“第一人”。

  一個月後,原國泰君安資管首席執行官章飚辭職,正式出任齊魯證券資管公司總經理。一同離開國泰君安資管的還有公司總經理助理黃文卿及量化投資部總經理李玉剛。上述兩位高管亦跟隨章飚轉投齊魯證券。章飚轉投齊魯證券因為齊魯證券將對高管實行股權激勵。而作為國企的國泰君安並沒有此項計劃。

  今年4月末,國泰君安對外宣佈調整:因籌建證通公司需要,擔任國泰君安董事長的萬建華被免職,由黨委書記、總裁楊德紅接任。國泰君安方面表示到,上述高管調整根據法律流程辦理,不會影響公司上市進度。業內外都熟知,萬建華掌舵國泰君安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帶領國泰君安上市,據稱其曾簽下“三年上市目標責任書”,如今來看使命尚未完成即離任。

  自從國泰證券和君安證券合併後,國泰君安研究所也發生過不小的人事變遷。所長先後經歷了王明夫、李迅雷、姚偉、黃燕銘。而距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黃燕銘上任的兩年多時間裏,研究人員先後進行了大換血。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涉及到24個行業、60名研究員的先後離職,其中至少包括20余名新財富上榜人員。

國泰君安(60121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