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中信證券撤回225億發債申請 原用於收益互換等業務

  • 發佈時間:2015-12-16 06:00:3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原計劃用於兩融和股票收益互換等業務目前兩融規模已較高峰期大幅縮水,券商權益類收益互換業務也被叫停,整個市場的資本仲介業務已大不如前

  目前兩融規模已較高峰期大幅縮水,券商權益類收益互換業務也被叫停,整個市場的資本仲介業務已大不如前

  近日,證監會發佈了對中信證券申請發債事項的終止審查通知書,原因卻是中信證券主動要求撤回申請文件。這一舉動讓今年多次處於輿論風口浪尖的中信證券再次成為媒體和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對於主動撤回發行公司債申請的原因,中信證券沒有回應,市場上也是眾説紛紜。有媒體猜測可能是擔心債券餘額與凈資産比例突破40%的法律紅線,也有業界人士認為可能是受到中信證券管理層遭遇一系列重大變故的影響。

  然而,回溯今年8月3日中信證券發行公司債的募集説明書可以發現,募集225億元資金扣除發行等相關費用後,擬全部用於補充營運資金,主要用於發展資本仲介型業務和創新型業務。

  而目前融資融券業務已較高峰期時超過2萬億元的總規模大幅縮水,權益類收益互換業務也被叫停,整個市場的資本仲介業務大不如前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也有業內人士猜測中信證券撤回發債申請可能是因為公司“不差錢”,現在當務之急是如何把錢投出去,而不是再發債融資。

  中信證券撤回發債申請

  證監會日前發佈的終止審查中信證券公司債通知書中表示,在審查中信證券2015年9月10日提交的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的行政許可申請過程中,中信證券和主承銷商華泰聯合證券向證監會報送了《關於撤回並終止行政許可審核流程的申請書》,主動要求撤回申請文件。

  中信證券此前公告中曾表示,本次債券發行完畢後,債券餘額佔截至6月30日凈資産的比例逼近40%。有媒體猜測,因股市自6月份以來出現了大幅調整,有可能會使得該公司凈資産受損,如果啟動發行225億元債券,有可能會使得這一比例突破40%的法律紅線。同時,也有業界人士猜測,中信證券此次發債“夭折”可能是受到管理層遭遇一系列重大變故的影響。

  不過,《證券日報》記者從多位接近中信證券的業內人士處獲悉,此次主動撤回發行公司債申請主要是受市場影響,目前的市場總體融資類業務規模都有所收縮,中信證券改變融資時點、規模或方式也屬正常。

  回溯今年8月3日中信證券發行公司債的募集説明書可以發現,募集225億元資金扣除發行等相關費用後,擬全部用於補充營運資金,主要用於發展資本仲介型業務和創新型業務。近年來,中信證券大力發展資本仲介型和創新型業務,融資融券、股票質押回購、股票收益互換、固定收益等業務獲得了較快發展。

  券商融資類業務退潮

  目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已較高峰期時超過2萬億元的總規模大幅縮水,權益類收益互換業務也被叫停,整個市場的資本仲介業務已大不如前。加之證券業上半年的融資已經較為充分,因此業內人士認為,券商現在當務之急是如何把錢投出去,而不是再發債融資。

  事實上,自2012年重啟發行以來,契合證券公司資本仲介型創新業務大發展的浪潮,短期融資券成為證券公司滿足資金需求、支援融資融券等資本仲介型創新業務發展的利器,發行規模與市場容量不斷攀升。而從近兩年的數據來看,券商的發債熱情也與A股行情呈現出較強的相關性。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證券公司短融月均發行額約為300億元水準,但存量規模維持在1000億元左右的高位。同時,次級債、公司債、短期公司債等場內債券進一步拓寬了券商融資渠道,發行量迅速上升。今年4月份至6月份,證券公司債發行規模連續三個月超過1000億元。數據還顯示,券商兩融餘額在2012年中時僅500億元左右,到今年6月中旬則一度高達2.27萬億元,持續呈現爆髮式增長。

  然而,這一切隨著年中股市大動蕩的出現戛然而止。今年7月份,證券公司短融發行額降至169億元,較6月份縮水逾四成,8月份發行額持續降至110億元,隨後於9月份跌破百億元,10月份全月僅發行59億元,供給規模每況愈下。與此同時,證券公司債發行規模出現斷崖式急跌,6月份還有1717億元,7月份驟降至255億元,8月份和9月份發行額都只有50億元左右。

  隨著A股行情回暖,券商發債熱情在11月份也開始有復蘇的跡象。因此,業內人士預計,中信證券此次撤回225億元公司債的發行申請後,可能要改變融資時點、規模或融資方式。

中信證券(600030)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