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人事地震未平再爆虛增萬億業務 中信證券流年不利?

  • 發佈時間:2015-11-27 07:1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編者按:券商行業老大中信證券今年下半年以來關注度一再爆表。今年8月,中信證券多名高管被查,創新業務一度被暫停;11月17日,董事長王東明宣佈退出,有業內人士表示,不論從何種角度,王東明的離開對於中信證券必然是一大損失;近日,中信證券又被“數據虛增”疑雲籠罩,同時由於涉及虛增的時間為今年4月至9月,恰逢救市關鍵時點,讓這一事件更加敏感,中信證券關注度再次爆表。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11月24日公佈的場外證券業務開展情況報告中稱,2015年4月至9月,中信證券累計虛增互換業務規模1.06萬億元。中信證券回應稱,出現相關問題是因為公司系統升級造成了對外報送個別資訊的錯誤。有業內人士表示,中信證券虛增業務規模,可能為了掩蓋資金的真實去處。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信證券今年下半年以來風波不斷,但其行業龍頭的位置短期難以撼動。最新發佈的三季報顯示,中信證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24.08億元,同比增長144.03%;實現凈利潤159.86億元,同比增長151.16%,均穩居行業首位。

  虛增萬億互換業務 恰逢救市關鍵時點

  中證協發佈的場外證券業務開展情況報告(2015年第2期)顯示,中信證券自2015年4月至9月報送的場外衍生品月報數據出現重大誤差,造成其間該司各月互換業務新增規模及終止規模同時虛增,累計虛增額達1.06萬億元,但未對每月存量規模造成影響。而中信證券2015年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30日,其衍生金融資産僅為154億元。

  11月25日,中信證券對虛增事件做出回應,稱出現相關問題是因為公司系統升級造成了對外報送個別資訊的錯誤,主要涉及互換業務2015年4月-9月新增規模和終止規模的數據錯誤,但存量規模數據是正確的。公司在發現相關問題後,已于2015年11月初進行了數據更正。中信證券還表示,當前公司互換業務的規模不超過400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稱,中信證券數據錯報發生的原因,或與報送系統將存量數據與增量數據累加,一併核算為增量數據有關。

  據北京晨報報道,有熟悉收益互換的市場人士表示,虛增業務規模,可能為了掩蓋資金的真實去處。因為融資融券額度有上限,券商手裏即使有錢也會碰到天花板,於是資金可以走收益互換,而且很隱蔽。虛增的這些錢可能做了其他的用途,最後被發現沒有用來做互換業務,所以才是虛增。

  但也有券商認為,如果掩蓋資金去向,是需要在資訊披露上做文章的,並不需要在中證協的專項統計上虛報,因為這只是個專項數據。

  由於中信證券虛增互換業務規模的時間為今年4月至9月,恰逢股災和救市的關鍵時點,目前尚不清楚兩者是否有關聯。

  多名高管被查風波未平 再添換帥波瀾

  11月17日,中信證券發佈公告,因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監事會于2015年6月19日任期屆滿,換屆選舉提名工作正在推進之中,公司董事長王東明提出,因年齡原因不再參加新董事會候選提名,將繼續履職到股東大會選出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後卸任。

  有業內人士認為,元老王東明的“謝幕”標誌著中信證券一個時代的終結。現年64歲的王東明是中信證券的開國元老,1999年起進入董事會,執掌董事長帥印13年,帶領中信證券走上“中國版高盛”之路,步步成長為國內券商龍頭企業。有業內人士表示,不論從何種角度,王東明離開對於中信證券必然是一大損失,但中信證券各項業務都已成熟,所以領導層的變更並不會改變其大方向,當然也取決於此次中信證券被調查的結果。

  王東明的退休,恰逢金融反腐風疾雨驟的多事之秋。此前,中信證券已有多名高管被帶走調查。在中信證券成立20週年紀念日,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曾發佈“內部信”,其中寫道,“今年,公司經歷了重大考驗,希望20歲生日成為公司的新起點。”

  這不是今年王東明發佈的第一封“內部信”。約在2個月前的8月31日,中信證券部分高管被檢察機關帶走協助調查之際,中信證券發佈董事長署名的內部公開信:“公司正面臨重大考驗,希望廣大員工齊心協力共度難關。”之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包括中信證券總經理程博明在內共計11名高管被捕。

  據一財統計,此前,中信證券被調查的有原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程博明,其與張育軍是師出同門,兩人之間的關係不禁讓人浮想聯翩;另有中信證券原董事、總經理徐剛被查,而徐剛與張育軍、李量均就讀過中國人民大學。

  除了程博明、徐剛,中信證券被查的還有中信證券支委會委員劉威、葛曉波;金融業務線房慶利、姚傑;運營管理部于新力;資訊技術中心副經理汪錦玲;投資業務部陳榮傑;中信證券全資子公司金石投資的原副總經理祁曙光。

  受累高管被查 創新業務一度被暫停

  作為中信證券被查的重點之一,創新業務備受關注。時代週報報道稱,中信證券一位不便具名的內部員工表示,之前創新業務其實比較挑剔,要看合作公司的治理、盈利情況等,如果情況不理想就不做。今年8月,公司部分領導被調查以後,總部給出的回應是,儘量不接創新業務,以規避風險。而金融産品也在8月底至10月中旬暫停發行,只對客戶開放老産品,不過在10月下旬已恢復正常,目前其他産品線都在正常開展。

  今年7月初,A股急跌,王東明宣稱“救市場就是救自己”,中信證券當時拿出百億資金護盤。今年9月,中信證券發佈公告,確認3名工作人員因涉嫌內幕交易、洩露內幕資訊被調查,分別是總經理程博明、經紀業務發展與管理委員會運營管理部負責人于新利、資訊技術中心汪錦嶺。8月,中信證券已有多人被帶走協助調查,8人名單中,3位高管徐剛、葛小波、劉威,此前分別主要負責經紀業務、資金運營另類投資及風險管理、資本仲介業務。後兩者負責的業務均與“創新業務”息息相關。

  中金公司財富管理部前任執行總經理吳小平表示,創新業務是和衍生品發生在一起,有可能使交易變得複雜,金融市場不透明,專業人士利用資訊內外勾結。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證券券商行業老大的位置短期恐難撼動,最新發佈的三季報顯示,中信證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24.08億元,同比增長144.03%;實現凈利潤159.86億元,同比增長151.16%,均穩居行業首位。

中信證券(600030)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