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上市券商大宗交易83筆 國海遭減持一億股佔四成

  • 發佈時間:2015-04-20 07:27:26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截至4月13日國海證券共遭遇34筆大宗交易,合計被減持1億多股,金額涉及16.95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國海證券股價漲勢兇猛與其大宗交易遙相呼應,其間可能存在聯繫。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4月13日上市券商大宗交易量達83筆,國海證券、國元證券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太平洋證券、廣發證券興業證券頻現大宗交易市場,其中國海證券共交易34筆,佔總交易量的40.96%,國元證券、海通證券及中信證券均達成9宗交易;太平洋證券大宗交易記錄雖只有6筆,但其單筆成交額最高達5.4億元,為本季度券商大宗交易單筆成交之最。

  大宗交易是指單筆數額較大的證券買賣,根據我國現行有關交易制度規定,如果證券單筆申報達到一定數額的,證券交易所可以採用大宗交易方式進行交易。

  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定義,大宗交易數量在50萬股及以上,或交易金額在3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價格則由買賣雙方在當日價格漲跌幅限制內確定。對於普通散戶來説,參與大宗交易還需借助券商産品等方式,享受折價投資收益;而對股東們來説,門檻並不是很高。

  在股票市場火熱的當下,股東在大宗交易市場上的表現愈發活躍。

  中信海通國元9筆大宗交易

  大宗交易達9筆的國元證券交易時間全部集中于1月份,合計成交量990萬股,成交額超過3億元,每筆交易價格與當日收盤價格相近無幾,買方僅來自國元證券與華泰證券營業部,賣方均來自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金寨路凱旋大廈證券營業部。

  同樣在今年以來截至4月13日,出現9筆大宗交易記錄的中信證券,在1月5日由財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體育館證券營業部,集中悉數賣給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廣州路證券營業部的股東,折價率在8.75%至11.94%之間,整個季度成交量為547.85萬股,成交額達1.74億元。

  另外,海通證券同期亦有9筆大宗交易,成交量3165萬股,成交額7.2億元;廣發證券共5筆,成交量2015.86萬股,成交額超過5億元;興業證券則有3筆大宗交易,成交量、成交額均小于前述券商。另有3家券商出現2筆大宗交易,分別來自西南證券光大證券國金證券營業部;國信證券長江證券分別在今年1月份産生1筆大宗交易,國信證券次日漲幅10.1%,為在遭遇減持後,前述券商中次日漲幅最高者。

  國海第一季度遭遇34筆減持

  同花順數據顯示,2月11日國海證券當日大宗交易價格為14.86元,該股當日收盤價15.86元,爾後國海證券的交易價格也在節節攀升,截至4月8日,其大宗交易價已上升至19.56元。截至4月13日,國海證券合計遭遇減持1億多股,總成交額涉及16.95億元。

  同時,《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股權分置改革實施前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股份的公告》披露,國海證券于2015年3月18日接到股權分置改革實施前持有本公司股份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廣西梧州索芙特美容保健品有限公司通知,其分別於2015年3月12日、3月13日、3月16日、3月17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轉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股份2850萬股,佔國海證券總股本比例為1.23%。

  當被問及國海證券的身影為何頻繁現身大宗交易市場時,國海證券相關負責人對理財週報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大宗交易為股東自主行為,不存在按規定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資訊”。

  有業內人士認為,參與大宗交易的股東並不一定全是大股東。股東參與大宗交易也包括通過交易將股份集中起來的情況。另有業內人士認為,近來國海證券股價漲勢兇猛與其頻頻進行大宗交易遙相呼應,其間可能存在聯繫。

  4月15日,國海證券發佈2015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15年1月1日至3月31日,實現凈利潤4.11億元至4.21億元,增長幅度為242.01%至250.33%;基本每股收益為0.18元左右。

  國海證券表示,2015年一季度,國內證券市場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活躍的行情,滬深兩市指數持續攀升,證券交易量同比大幅增加。在此市場行情下,今年一季度其證券經紀業務、證券自營業務、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均實現大幅增長,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

  太平洋大宗交易僅次國海

  在今年以來截至4月13日,遭遇大幅減持的上市券商,除國海證券之外,僅次之的是太平洋證券。

  前述時間區間內,太平洋證券有6次現身大宗交易市場,遭遇減持總金額達到13.97億元,在這6筆交易中,2-3月集中了三筆涉及數額較大的減持交易。同花順數據顯示,2月10日,太平洋遭遇5000萬股減持,金額總計達5.4億元,為本季度上市券商中,遭遇減持金額最高的單筆大宗交易。

  2月16日與3月5日,太平洋在大宗交易上又添兩次大宗交易,交易金額分別為4.36億元和4.04億元;此三筆交易買方均為機構專用通道,賣方來自新時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包頭鋼鐵大街證券營業部。

  進入四月份後,太平洋仍有3筆大宗交易:其中在4月8日出現2筆,交易金額均為388.8萬元;4月9日交易金額為945萬元。

  “股東減持公司股份是股東基於其自身需要進行的正常股票交易”,太平洋證券對理財週報記者表示,持股5%以下股東的減持行為無需通知上市公司並進行資訊披露,因此太平洋證券未接到相關股東有關減持及減持原因的通知,也不掌握股東減持公司股份的具體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太平洋證券的6筆大宗交易折價率都較高,基本位於9%-10%區間中,在4月8日的兩筆減持交易中,折價率達到13.25%。

  縱觀一季度券商整體大宗交易記錄,折價者居多,有14筆大宗交易折價率絕對值大於10%,佔交易總數的16.87%。

  華泰證券研究院沈娟認為,大宗交易是買賣雙方達成大協議,“一個願意賣多少,一個願意買多少,不一定和二級市場保持一致,於是才有相差比較”。

  業內人士透露,通常情況下,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轉讓所持股份,往往都是通過折價進行交易的,此外,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規定,有漲跌幅限制證券的大宗交易成交價格,由買賣雙方在當日漲跌幅價格限制範圍內確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