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規模狂飆難掩同質尷尬 券商資管"調結構"箭在弦上

  • 發佈時間:2015-03-13 07:13: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通道業務凸顯 主動管理欠缺 牌照放開倒逼

  “券商資管的很多業務就是作為銀行資金的通道,如果銀行自身擁有了券商牌照,還有什麼必要借證券公司的道呢?”有資深證券業內人士介紹,在通道業務收緊之後,近日監管部門研究商業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證券期貨業務牌照有關制度和配套安排的消息,再度讓證券公司資管業務的未來發展成為市場關注點。

  從券商資管與信託對比看:管理規模,券商資管7.95萬億元,信託13.98萬億元;經營收入,券商資管124.35億元,信託954.95億元。券商資管在規模上快速追趕信託的同時,盈利水準較低仍是行業發展抹不去的“痛”。

  “這兩年主要是上量,通道業務做得多,很多公司甚至不惜成本搶佔被動管理産品的市場份額。但如果券商牌照真的放開,券商資管的通道業務勢必遭受極大挑戰。”深圳某大型證券公司資管部門負責人認為,隨著金融混業競爭加劇,牌照壁壘逐步弱化,券商資管亟需快速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在“大資管”時代探尋新的發展模式。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很多證券公司已經開始認識到,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和産品創新對行業發展意義深遠,部分券商甚至將大力發展資産管理業務作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

  規模“大躍進”難掩同質化尷尬

  在2013年管理規模輕鬆超越公募基金之後,券商資管2014年繼續高速發展,截至2014年底,證券公司資管業務存續産品12485隻,管理資産規模7.95萬億元,較2013年底增加2.74萬億元,同比增長53%。

  然而,券商資管規模快速成長的背後,卻隱藏著同質化嚴重、主動管理能力弱、盈利能力偏低等問題。

  “與之前以集合産品為主不同,券商資管這兩年快速發展的是定向資管業務,而定向資管又分為主動管理和被動管理兩種。被動管理更多的是通道業務,由於項目和資金都不在券商手中,證券公司只是起到通道功能,管理費率很低;而主動管理則綜合考驗券商的‘募、投、管、控、收’能力,管理費率較高。”業內人士介紹,2013-2014年券商資管規模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被動管理業務,“簡單地説,限于政策和制度的要求,某些銀行不能直接做的業務,需要借道券商資管,這和之前的銀信合作項目有較大的相似性。”

  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底被動管理定向資管類産品規模為65971億元,佔到證券公司資産管理總規模79463億元的83.02%;但在收入貢獻上,2014年券商被動管理産品僅有41.63億元,佔證券公司資管業務收入的33.48%。

  “通道業務,很大程度上就是與信託公司的銀信産品‘搶市場’,主要競爭手段就是降低管理費率。”某中型證券公司人士説,儘管券商資管規模近年來快速提升,但由於被動管理産品佔“大頭”,證券公司資管的整體盈利水準較低。“被動管理産品,管理費率萬分之七、萬分之五,有的甚至更低;主動管理産品,做得好能達到百分之一。兩者的差距能有20倍,這也是券商資管的盈利能力一直上不去的主要原因。”

  華鑫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券商資管有必要從通道業務中儘快“解放”出來,而且,與其他開展資管業務的機構相比,券商擁有能成為全方位的産品提供方這一強大優勢。尤其與銀行相比,券商資管可進行跨資本和貨幣市場的資産配置;與信託相比,券商可以協同經紀和投行業務,擁有廣闊的客戶資源,並可與銀行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形成合作聯盟;就保險公司而言,券商擁有大量高風險客戶群體,更易擁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牌照放開倒逼券商轉型

  近日,監管部門稱,研究商業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證券期貨業務牌照有關制度和配套安排,這讓證券公司資管業務的未來發展成為市場關注點。在牌照壁壘逐步弱化的背景下,如何參與金融格局的重塑,成為諸多證券公司積極探索的重點。

  “近年來,我們集公司之力發展資管業務,用了三年時間,資管從零發展到現在的千億規模,通過資管業務對公司各業務線的全面覆蓋,以資管業務作為龍頭,資源整合、團隊作戰,覆蓋、帶動、盤活公司其他産品工具,以滿足客戶的綜合性金融需求。”深圳某中型券商負責人介紹,在整個券商行業為産品創新“頭疼”的時候,他們提出“金融集團化發展”,力圖打造以泛資管業務為核心,集投行、OTC、固定收益、量化投資、融資融券、基金、跨境業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産品研發路徑。“在我們看來,所謂‘泛資管’是指通過資産管理業務全面覆蓋公司各業務線,打造能夠連接資金端與資産端、給客戶提供投融資服務的泛資管産品模式。”

  華鑫證券研究員劉志平認為,資管不是單純的業務種類,而是綜合券商各類業務資源,為客戶提供增值的手段。一方面,通過完善産品線,努力增加産品銷售收入和管理收入,替代佣金收入,資管可以推動券商盈利模式的轉型;另一方面,資管也是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的最有效手段,通過為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理財服務,逐步可形成普通客戶集合化、高端客戶定向化、私人銀行客戶資産配置化的服務模式。

  作為國內經紀業務領先證券公司,國信證券(行情002736,問診)就在繼續鞏固經紀業務優勢的同時,通過資産管理業務為客戶提供多元化服務。國信證券通過不斷進行産品創新,提高客戶粘性,國內首只由券商主導的藝術品基金有望在國信證券的推動下誕生。據了解,國信證券正在另類資産管理的框架下設計一種新型藝術品基金,首期産品規模計劃為3000萬元。

  “有一家證券公司資管客戶2014年從幾萬增加到二十幾萬,現在還在快速增長,券商業務內部聯動效應顯著。”業內人士介紹,憑藉在經紀業務中積累的廣泛客戶,部分證券公司資管業務客戶群體快速擴張,通過向客戶提供針對性理財服務,彌補券商傳統通道價值的下降,“證券公司內部過去多是資管部門圍著經紀等部門轉,如今隨著管理能力的提升和産品種類的豐富,資管和經紀、投行之間的內部配合越來越多。”

   加強主動管理將成“主旋律”

  回歸主動管理,強化産品創新,成為券商資管下一步發展的大方向。

  “立足於服務客戶為宗旨的原則,從客戶需求和客戶利益角度出發,維護核心客戶,配置優質的投資資産,把資産管理做成一項可持續性發展的業務。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2014年,我們主動管理産品的規模快速成長。”國信證券資産管理總部負責人介紹,通過提升在債券等固定收益類産品的主動管理能力,滿足客戶的資金保值增值需求,國信證券在資管業務領域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在管理規模放量之後,如何增強對資金和項目的管理能力,不斷提升盈利水準,成為證券公司資管發展的重點。“市場在變,不進則退,如今證券公司單純的仲介服務已經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業內人士介紹,以上市公司、中小企業為例,他們的需求是希望證券公司能夠以現代財務總監的職能幫助開展資源整合,如購並、産業基金、存量資産的再證券化、多種形式的融資以及閒置資金財富管理等,“這需要證券公司具備一種整合能力,實現各部門開展單一業務線時,能夠激發邊際效益,進而整合公司其他業務線。”

  與此同時,進入公募也是券商資管發展的另一方向。3月6日,東方證券(行情600958,問診)資管公司旗下東方紅睿豐混合(愛基,凈值,資訊)基金掛牌儀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舉行,該基金也成為首只券商資管發行的上市基金。華鑫證券研報認為,公募基金牌照的放開,拉開證券公司資産管理大公募時代的序幕,預示著資管大集合産品將告別市場,取而代之的是券商公募基金産品。儘管目前券商資管大規模進入公募領域仍存在較多限制,然而部分證券公司則已通過成立基金公司的方式進入公募。2014年7月,創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取得中國證監會核發的基金管理資格證書,第一創業證券出資比例為70%,公司員工70余人,主要由第一創業原創金資産團隊成員組成,總經理為第一創業原創金資産管理總經理蘇彥祝

  “牌照放開具有相互性,預計部分券商也將因新獲牌照而受益,如券商有望因獲得公募基金牌照實現資管業務發展。”業內人士表示,金融未來趨勢在於多元互動,券商亦可展業其他金融板塊,優質券商在其他金融領域也可大展身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