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購重組哪家強? 53%企業沒選A類評級券商
- 發佈時間:2014-11-05 03:10:21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恒
西南、華泰聯合等並購重組財務顧問A類券商持有並購重組項目較多;走“審慎通道”企業涉及多家C類券商
並購重組市場對於券商來説,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它可以從財務顧問、券商直投、新三板投資三個方面為券商貢獻盈利。而近日,證監會發佈了與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相關的一系列新規和文件,其中有多項內容分析師解讀為有利於推動券商並購重組業務的發展。
那麼對於券商來説,並購重組哪家強?
日前,2014年度券商從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財務顧問執業能力專業評價結果公佈。結合目前正在申請並購重組的137家企業的審核進度情況,《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對比發現,有65家企業選擇並購重組財務顧問執業能力獲得A類評級的券商作為獨立財務顧問,佔比達到47%。換言之,有53%的企業選擇了B類乃至C類評級券商。西南證券、華泰聯合等A類評級的券商持有的並購重組項目相對更多,而C類評級券商手中更容易出現走“審慎通道”通道的企業。
西南等A類評級券商
爭搶項目更具競爭力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證監會網站公佈的《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行政許可申請基本資訊及審核進度表》發現,目前有137家企業申請並購重組,這其中涉及到40家券商,也就是企業的獨立財務顧問。其中,西南證券持有的項目最多,達到13單;華泰聯合、中信證券均持有11單;廣發證券、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分別持有9單、7單、9單。值得一提的是,長城證券持有5單項目,在中小券商中表現突出。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40家券商中有14家券商今年的並購重組財務顧問執業能力專業評價結果為A類評級,佔比為35%;B類評級以上的券商共有28家,佔比70%。上述提到的7家券商中,除廣發證券之外,其餘6家券商均為A類評級。看來,券商並購項目的持有量與其執業能力也是成正比的。總體來看,137家企業中,有65家企業選擇A類評級券商作為獨立財務顧問,佔比達到47%。
日前,證券業協會公佈了2014年度券商從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財務顧問執業能力專業評價結果。評價結果顯示,共有79家券商參與此次執業能力評選。包括國金證券、東北證券等16家券商獲得A類評級;24家獲評B類評級,包括光大證券、廣發證券、宏源證券等;39家券商被評為C類評級,包括國元證券、中原證券等公司。
與去年相比,本次執業能力評價增加了新面孔,分別是國信證券、光大證券、民生證券、華福證券、南京證券、財達證券、平安證券。
值得關注的是,與去年的執業能力評價結果相比,東北證券、東吳證券、國金證券、興業證券、銀河證券從C類評級升至A類評級;長城證券、長江證券、東方花旗、海通證券從B類評級升至A類評級。第一創業、海際大和、瑞銀證券、中山證券則從去年從C類評級升至B類評級。
32家企業走“審慎通道”
涉及8家C類評級券商
有成功晉級的券商,也有不少券商在今年的並購重組財務顧問執業能力專業評價中遭到降級。東海證券、中銀國際從A類評級降至C類評級;廣發證券、齊魯證券從A類評級降至B類評級;中原證券、華融證券以及中投證券等10家券商從B類評級降至C類評級。
這些獨立財務顧問的職業能力級別與手中持有的並購重組項目審核進度有一定關聯。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在申請並購重組的企業中,92家企業審核類型為“正常審核”,32家企業審核類型為“審慎審核”。
走“審慎通道”的32家企業其中涉及23家券商。其中,興業證券、民生證券、金元證券均為2家企業擔任獨立財務顧問;國信證券持有的項目較多,為6單;其餘券商,如愛建證券、東北證券、華西證券、海際大和等各有1單。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提到的8家券商中,民生證券、金元證券、愛建證券、華西證券今年的執業能力專業評價都為C類評級,海際大和評級為B類評級。
這23家券商中有19家參與了今年的並購重組財務顧問執業能力專業評價。其中,有8家券商是C類評級,5家券商是B類評級,6家券商是A類評級。由此看來,相比之下,C類評級券商手中更容易出現走“審慎審核”通道的企業。
並購業務雖“吃香”
業績貢獻卻有限
並購重組市場已經成為券商的“必爭之地”。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並購市場交易數量同比上升24.3%,交易金額大漲83.6%。這塊大蛋糕對券商來説極具誘惑力。方正證券分析師認為,並購業務將從財務顧問、券商直投、新三板投資三個方面為券商貢獻盈利,其中財務顧問收入將隨著並購放量直接受益。
不僅如此,10月底,證監會發佈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管理辦法》(11月23日起施行)和《關於修改<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決定》(11月23日起施行)、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實行並聯審批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分析師認為,放鬆審批可以加快單項並購重組項目進程,有利於推動並購重組業務發展。
不過,從對券商業績貢獻上來看,並購重組並不似投行、自營收益那麼給力。中航證券分析師認為,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收入佔券商營收比例不足1%,業績貢獻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