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港股 > 港股要聞 > 正文

字號:  

港股現“黃金底” 各路資金入場搶籌

  • 發佈時間:2016-03-18 07:21:4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就在A股仍猶疑不決、左右徬徨時,不知不覺港股近一月漲幅已接近10%。部分機構表示,從歷史水準來看,如今的港股估值已經低於亞洲金融危機時期。

   “我們或許正面臨一生中難得一遇的投資機會。”有基金經理直言,港股估值水準極低,其中長期向上空間可觀,向下風險較小。從港股通、外資動向來看,海內外資金已提前潛入港股。一些基金經理同時指出,港股近期升勢較猛,4月份需警惕調整壓力,但長期來看,港股已到絕佳配置時點。

  資金持續流入港股

  2016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連環殺跌,A股市場連續重挫,滬指1月跌幅23%;恒指于2月12日下探至18278.8點,創下2012年6月以來的低位。3月17日開盤,港股恒指高開1.59%,後持續震蕩,截至收盤,恒生指數漲1.19%,報20503.8點,國企指數漲2.36%,報8773.8點,紅籌指數漲2.47%,報3723.6點。截至3月17日,港股自低位反彈幅度已達到12%,近一月漲逾8%。

   港股成為價值洼地,場外資金持續流入市場抄底。過去五個月,港股通持續凈買入,表明內地資金抄底港股的意願強烈。數據顯示,自2015年10月28日起至今年3月16日收盤期間,除了3月2日至3月4日三天出現少量凈流出外,港股通一直保持凈流入態勢,近期月度凈流入規模更是呈現不斷上升態勢。截至目前,港股通自開通以來2500億元的總額度僅剩1198億元,使用率達到52%。

   國內公募基金抄底意向也表現得十分強烈。自從2015年9月南方香港成長基金成立後,投向港股的新QDII基金便一直沉寂至今。近期,在QDII額度已經告急的情況下,仍有多家基金公司擠出額度發行港股基金。Wind數據顯示,除了3月9日剛剛成立的工銀瑞信香港中小盤外,嘉實基金中海基金前海開源基金等基金公司均于近期發行投向港股的滬港深主題基金。

   從諸多動向來看,外資更是早已提前抄底。融通豐利四分法(QDII)基金經理胡允畧分析指出,最近一個月港股升勢較猛原因在於大量外資流向港股。“今年前兩個月,全球市場都處於規避風險的情緒中,3月份風險偏好有所好轉,資金開始流向風險資産。根據我們最近幾個月的追蹤,大量資金確實流向了香港市場。首先,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近期一直上行,表明資金正在流出安全資産,流向風險資産,比如香港股市;其次,很多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成交量出現明顯增長。這一動向在匯率上也有所體現,由於海外資金需要賣出美元買入港幣,近期港幣匯率較前期出現了升值的趨勢。所以3月份港股有一波較為明顯的反彈,率先反彈的就是指數成分股,漲完後就是板塊輪動,週期股、TMT都開始回升。”

   香港某外資大行董事總經理表示,早前全球基金普遍輕倉香港,對港股過分悲觀,近期在香港的配置有追貨壓力,於是大手筆買入港股。

  估值優勢逐步顯現

  雖然近期國內宏觀經濟數據回升、深港通年內有望開通、美聯儲暫不加息等消息形成利好,但綜合來看,目前抄底港股最大的邏輯便是港股超低的估值。

   前海開源滬港深優勢精選擬任基金經理曲揚表示,之所以選在這個時點發行投向港股的基金,是因為港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就像2013年至2014年上證綜指2000點左右時的A股,具有很好的投資價值。“內地資金抄底港股的意願強烈。一方面港股估值低,極具投資價值;另一方面港股能夠對衝匯率波動風險,對內地資金具有吸引力。”

   “我們或許正面臨一生中難得一遇的投資機會。”國投瑞銀中國價值發現基金經理湯海波對港股的長期配置價值十分樂觀。他認為,就整體市場而言,港股的估值已經處於歷史低位。“MSCI中國指數目前的歷史市盈率在8.2倍,而亞洲金融危機時為8.7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為11.8倍。可見當前香港中資股的估值水準已經包含了諸如經濟出現嚴重危機、匯率大幅貶值等非常悲觀的預期。”實際上,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可能會有困難,但出現嚴重金融危機的概率不高,經濟有望在低增長中逐步消化過剩産能以及債務。湯海波認為,如果以中長期的視角來看,中國經濟在3-5年內恢復到常態應該是一個比較大概率的事件;而港股的估值也有望恢復到長期均值14倍甚至以上的水準。即使假設盈利沒有增長,估值的擴張也能帶來每年10%-20%左右的年均收益率。

   “悲觀情形下,我們假設全市場盈利水準下降30%,則港股的整體市盈率上升到長期均值14倍左右。如果盈利下降50%,則市盈率上升到16倍,比長期均值高出15%,也在合理範圍之內。由此可見,即使悲觀預期成為現實,當前的市場估值也已經給了投資者較高的安全邊際。”湯海波指出,儘管我們對經濟走勢無法準確預測,但港股目前極低的估值水準提供了一個在中長期內向上空間可觀而向下風險較小的投資機會。

   胡允畧也表示,長期來看,中國經濟正在轉型,香港也需要跟隨轉型,走創新的産業之路,未來三到五年這些因素恢復常態後會對港股形成支撐。

  短期調整或難避免

  儘管堅定看好港股的長期走勢,但一些基金經理也表示,由於短期升幅過大過快,港股近期可能會出現波動,甚至可能出現下行調整。

   對於剛剛在兩會中被提及的深港通,胡允畧表示,香港資深市場人士的預期都是7月1日或10月1日這兩個時間點,但普遍認為對港股的利好可能有限。“2015年港股漲了一波就是在4月份,因為當時大家都有‘北水’南下的預期,但現在這個預期不強。首先,境外投資機制其實不太受鼓勵,例如QDII額度吃緊;其次,已經開通的滬港通額度利用率有限,對港股的成交量沒有太大影響。所以,這次市場對深港通的預期有所降低。”

   從2月底部開始的這一波反彈至今,港股主要指數已經上漲8%-10%,部分個股已經漲逾10%。胡允畧認為,可能已經到了獲利了結的階段。“外資自從2月底進入香港後,已經獲得了較為豐厚的利潤。對外資而言,當風險偏好降低時,通常會先在流動性很強的香港市場減倉,把錢再投向風險較低的國家。另外,到了4月份,很多大型藍籌股都已公佈2015年業績,兩會、美國議息等宏觀事件也基本上結束,支撐指數上行的力量或有所收斂。”他提醒,港股在5月份有傳統的“Sell in May”説法,6月份又將出現大批公司分紅,股價下調的壓力會比較大。“在這些預期下,大家通常會提前做好賣出部署,而不是真的等到利空出現再去賣,所以4月份有可能會出現調整。”

   一位有多年海外投資經驗的香港本土機構投資者表示,從目前其所觀測的全球資金流向、美國國債利率、國際原油價格等信號來看,全球市場仍然處於風險偏好較高的狀態。“進入4月份後,會保守一點,必須持續關注這些信號,如果有掉頭的趨勢,我會將多頭倉位減少,然後做一些對衝保住3月份的利潤。”

   在今年的操作上,胡允畧認為,要格外注意風險管理。“以前投資港股可以採用買入持有策略,但今年這種策略可能面臨比較大的挑戰。一方面香港經濟增長依靠內地,但另一方面其貨幣政策與美國掛鉤,美國已開始進入加息週期,香港很可能跟隨,對股市帶來一定壓力。”

   具體到個股上,湯海波表示,目前主要關注兩類股票,一類是估值被極度壓縮的價值型公司;另一類是估值具有吸引力的成長型公司。在目前港股的估值體系之下,價值股的性價比可能會更高。

   “港股市場目前不乏手持凈現金超過股票市值的公司,而有些週期行業的領頭公司也在0.5倍市凈率以下。這些公司儘管目前盈利能力不佳,但股價大幅低於重置成本之後,安全邊際已經很高。與此同時,諸如國有企業改革、供給側改革等措施實際上也給該類公司提供了免費期權。”湯海波認為,在目前的價格水準下,長期價值損毀的空間已經不大,而向上的空間很大。目前這類股票的性價比對於有耐心的長期投資者來説已非常具有吸引力。

   除價值型的股票之外,港股中的成長型股票估值也逐漸下滑到具有吸引力的水準。湯海波介紹,港股中的成長型公司主要分佈在醫藥、消費以及資訊技術行業,因為成長性高,正常情況下它們的估值也比較高。只有在市場情緒非常悲觀時,才會有相對便宜的估值。“例如某消費品行業的上市公司,市場地位居於行業前列,財務健康,産品創新能力也不錯,長期平均市盈率在28倍左右。但因為近期宏觀經濟下行,消費不振,再疊加行業供給過剩,公司的盈利出現下滑,估值水準也下降到15倍左右。但如果我們以長期的視角來看,該産品的每人平均消費量仍將上升,行業格局基本穩定,領先企業被顛覆的可能性不大,3-5年內恢復增長的可能性比較高。假設未來的盈利增長恢復到10%-15%的年均水準,15倍左右的估值已經具有一定吸引力。當然,相比較前面所説的價值型公司,成長型公司的盈利能力下滑幅度相對較小,估值壓縮的程度也較小,因此性價比沒有價值型股票突出。所以目前會更側重於前者,對於後者則採取逐步積累的策略。”湯海波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