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港股 > 港股要聞 > 正文

字號:  

李小加:在港建立境外人民幣生態圈

  • 發佈時間:2015-06-23 02:36: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22日,港交所迎來第十五個上市生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港交所的夢想是連接世界與中國、重塑全球市場格局。具體而言,就是將致力於在香港建設一個巨大的境外人民幣生態圈,努力使香港發展成中國的離岸財富管理中心,把世界帶到中國門前,讓中國人通過香港投資世界,讓世界可以通過香港投資中國。

  李小加稱,滬港通朝這個方向邁出了第一步,也很快會邁出深港通這第二步,但是還遠遠不夠,未來港交所還要與監管機構、市場參與者及內地合作夥伴攜手不斷拓展這個生態圈的內涵和規模,爭取早日把香港建設成為中國的離岸財富管理中心,衍生産品、大宗商品、固定收益類産品等等都是港交所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李小加還表示,深港通不存在不確定因素,方案預計很快會公佈。港交所主席周松崗在同一場合也稱,預計下半年會推出深港通,將港交所的産品延至更多不同資産類別。港交所已經做好準備,迎接內地市場進一步開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

  未來香港需要服務好四位客戶

  二十幾年前,香港與內地開創性地聯手推出H股機制,為內地的改革開放提供了寶貴的資金來源,也為香港金融業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如今,香港已經成為內地企業最主要的境外融資中心,香港交易所也成長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交易所集團。

  “這個時代最大的改變是中國已經由一個‘渴求資本’的國家變為‘資本充裕’的國家,中國金融體系的主要目標,也已經從單純強調大規模動員儲蓄、吸引外資,轉變為高效率、多元化、國際化地配置金融資源,來促進和支援中國經濟的進一步升級與發展。”李小加説,“過去香港只需要服務兩位客戶,一位是需要融資發展企業的中國發行人,另一位是需要尋找財富增值機會的國際投資人;未來的香港需要服務好四位客戶:中國發行人、國際投資人、中國投資人、國際發行人。而發行人與投資人的定義也從狹義的上市公司與股民延伸到各類金融産品的發行者、使用者和投資者。”

  李小加表示,這種歷史性的角色轉變也是港交所萌生建設境外人民幣生態圈想法的初衷,希望這個境外人民幣生態圈能充分利用香港作為一國兩制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發揚光大滬港通開啟的交易模式,儘量採用統一的價格發現、依靠本地清算結算、以本地交易習慣為主,交易對方市場産品,倡導兩地監管機構之間共同監管、執法合作,為海外的人民幣提供豐富多樣的投資産品,建立離岸和在岸人民幣對接的市場機制,以期用最小的制度成本,獲取最大的市場開放效果。

  “只要這個生態圈裏的産品足夠豐富、交易足夠方便,願意持有人民幣的海外投資者就會越來越多,人民幣國際化也就能走得越來越遠,反過來又會提高香港這個境外人民幣生態圈的人氣,從而形成良性迴圈。而一個健康發展的強大的境外人民幣生態圈也為中國國民財富多元化、全球化的投資配置提供最安全可靠和可持續的國際財富管理中心,並與內地資本市場的其他對外開放措施(譬如自貿區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李小加説。

  海外資金增加中國配置是大勢所趨

  李小加認為,中國內地的居民財富已經開始了歷史性的“大搬家”,以前大家的財富主要是趴在銀行賬戶上吃利息,主要追求保本;或者是大量集中在房地産等實物資産投資上,房地産投資的市值比居民銀行儲蓄還要大;而今天,居民財富開始追求保值與增值。大家的財富紛紛從房地産投資市場、從銀行儲蓄開始往股票、債券等各種金融資産轉移和配置,也開始迅速走向海外配置分散投資風險,從全球範圍內來把握投資機會。

  李小加認為,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加快,海外投資者對於投資中國本土市場的興趣也日益濃厚,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正在考慮將人民幣加入SDR,MSCI也正在考慮將A股市場納入其全球指數系列,相信這些發展都已不是加入與否的問題,而是多快、多大的問題。目前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資産的配置在其投資組合中佔比仍然較低,未來增加配置也是大勢所趨。

  “面對這樣的歷史性大機遇,港交所的角色也需要轉變,不能再僅僅局限于為內地發行人提供國際資本,還應該為內地投資者提供投資國際金融産品的機會,同時也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渠道,直接投資內地資本市場。擁有一國兩制優勢的香港完全有能力‘華麗轉身’,把連接世界與中國的角色再次升級。”李小加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