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港股 > 港股要聞 > 正文

字號:  

題材失效引發一場港股莊家敗局

  • 發佈時間:2014-12-26 09:23:20  來源:國際線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一隻有著熱門概念、疊加重大資産重組、壟斷牌照故事的港股,3個多月時間股價暴跌90%。股價崩盤背後,是題材股在香港不受待見,以及莊家拉高股價後受到廉價籌碼襲擊的故事。

  12月24日,香港交易所主機板,中國國家文化産業(00745.HK)收盤價0.222港元,正好是今年1月7日高點2.22港元的一成,此時距離操盤方單日花費1億港元救市時股價已跌去近九成。

  中國國家文化産業股價圍繞0.22港元附近價位已經運作半年,波動率小,經常幾分鐘沒有一筆成交,仿佛恒生指數今年3月到9月的牛市或者9月至今的調整市道,都和這只股票沒有關係。

  放在A股市場,這是一直頗具吸引力的概念股:多次公告資産並購,擁有多個題材,而且曾有各種公告進行背書,但最終操盤者以股價崩盤敗走。

  重大資産並購重組、壟斷性牌照注入、主流熱門題材,甚至在報紙上發廣告隱晦暗示性地打出紅二代的招牌,都沒能挽救股價的崩盤。

  事實上,資産並購在港股市場不算稀罕事,也許以前案例太多。在見到財務盈利數據好轉之前,大資金不會輕易做出買入股票的決定;莊股雖然有各種手法,但基本不會在利潤上做手腳——重組成不成功、是否能提升公司盈利,都不算欺騙。股價如果下跌,投資者自己買單;一旦財務造假事發,公司及相關人等將被起訴,將遭到鉅額索賠。

  這是一個題材股崩盤的故事。

  牛熊迅速切換

  中國國家文化産業在行情軟體上的走勢是一個巨大的“幾”字:從2013年夏的0.3港元左右,一路漲到2014年1月7日最高2.22港元,累計漲幅超過600%,之後今年4月最低跌至0.145港元,不僅打回原形還跌破啟動前的低價。

  公司股價崩盤的起始,是股價連續創新高後。2014年1月7日創新高,轉捩點即是1月9日一根超長下影線的陰線,當日股價1.97港元開盤,盤中暴跌腰斬到0.9港元,又被硬生生拉回到1.82港元收盤,只跌9%但振幅53%。關鍵在於成交量不正常,之前半年股價一路上漲時單日成交金額從未過億,1月7日股價最高峰時才有1.42億港元的成交量,8日、9日下跌卻放出超過3億港元的成交量。之後日成交額降到幾千萬港元,股價也穩住了,在2港元附近橫盤,直到2月初打破平臺,斷崖式暴跌。

  香港市場一個通俗認知是:仙股暴漲暴跌背後,一般有推手。證券時報記者接到線報,對多宗港股暴跌案進行調查,這些暴跌案也都在香港證監會調查之列,但監管部門的調查一直沒有結果。有一宗最終見到參與運作的莊家,其中一員叫朋哥(化名),據稱該團隊運作了多只股票。

  2014年中期財報,中國國家文化産業虧損。記者連續查閱該公司最近5年的報表,不管是半年報、年報都未曾盈利。公司近幾年經營業務現金流均為負數。2014年中期財報已是最好看的報表,但是作為一家市值將近18億港元的上市公司,中報營業額只有190萬港元。有投資者已將該股當作殼股。

  莊股崩盤

  中國國家文化産業股價經常只有0.2、0.3港元,在香港市場上這種低於1港元的股票有很多,稱作“仙股”(“仙”是香港人對英語cent(分)的譯音)。仙股一般在證券分析師的研究覆蓋範圍之外,由於資訊不對稱的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香港市場上的基金也很少配置這類股票,除非能控制這家小市值公司。A股總是保持高換手率特別是小市值股票換手率更高,港股相反,股票換手率低,大部分仙股換手更是低迷,大資金進去,在重大利空來臨時,將面臨下方沒有買盤、籌碼全部砸手裏的風險。

  朋哥所在團隊運作這只股票時,名字還叫“中國鐵聯傳媒”(今年4月底前舊稱,之後稱為中國國家文化産業).

  “香港九成仙股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沒人理,一類是莊股。”朋哥吐出一個煙圈,謹慎地瞥了記者一眼。

  嚴格意義上,朋哥可能算不得莊家,他不是資金的擁有者,也非決策參與者。不過,記者把他當莊家來採訪,因為他參與了運作,不僅知道資金的操作策略,還知道秘密。如果把莊家作為一個大團隊,從分工來説,他是執行環節的重要一環。另外,他是記者唯一能找到的知情人士,很多線索都指向了他。

  按照朋哥的説法,香港市場上沒人理的小股票,日K線長時間拉直線,像一潭死水,有時在幾毛或幾分錢的低位呆兩三年。莊股也經常這樣低價長時間盤整,但能夠突然拉起漲幾倍,也能大跌50%。“你們關注的藍籌股,不是慢牛就是慢熊,很少有10%以上的急漲急跌,K線圖就像心電圖窄幅波動,是吧?”朋哥説,香港波幅大的仙股,基本都有莊。

  朋哥不透露什麼時候運作相關股票的,但對一些驚心動魄的日子相當感慨。

  “中國鐵聯傳媒開始大跌的時候,我們這邊一天就動用了1億港元資金維護股價。但拋盤明顯不對勁。”朋哥説起今年上半年這段失敗的操作,神情淡然,也許因為資金不是他的。在這盤棋中,他是一顆過河的卒子。

  “幾天之後我們就放棄了托市,因為有幾億股的籌碼從各地投資者手中拋出來。”朋哥説。按理這是高度控盤的股票,單日消耗1億港元卻不能將股價拉紅,後續股價無法維持。

  操盤方不光是資金不濟,在股價高位階段,洶湧賣盤一經出現就難消退。更重要的是,以公司董事會主席許智勇為受益人的信託股東以0.35港元大折扣配售6.9億股給另一家公司,清倉之後離開了董事會。即使以1月9日盤中最低價0.9港元計算,0.35港元的折扣仍高達60%。這對當時2港元左右的股價打擊很大,股價穩住了大半個月,2月份後各方籌碼還是爭先恐後出逃。

  中國鐵聯傳媒的股本是80億股,以2港元計,當時市值在160億港元左右,現在的市值18億港元左右。

  題材失效

  香港市場大部分仙股盈利能力弱,或公司前景缺乏亮點,成交不活躍,炒仙股、潛伏仙股的投資者多奔重組題材去。

  但題材猛如重大資産並購,也並非靈藥。內地投資者很吃這一套,香港主流資金總是要觀察是否會帶來業績的根本改變。如果業績缺乏實質性效果,漲上去的仙股,後市會很少有資金接盤。

  中國鐵聯傳媒前身是榮康控股,主營建築工程,2008年公司收購北京鐵聯通達廣告傳媒,改名中國鐵聯傳媒,原董事會主席兼大股東許智勇開始陸續拋售,股價跌到0.1港元附近。2012年,一家投資基金Huge Leader入場,成為大股東。2013年冬,中國鐵聯傳媒與另一家上市公司合作開發手機電影APP,有熱門題材,股價加速上漲。2014年春,先是公告收購內地影視公司,又公告與國家文化部旗下企業合作,以獲取進口電影發行牌照——國內電影進口是壟斷業務。

  有人向記者提供消息,中國鐵聯傳媒這只股票被推銷給內地多個城市的投資者。這一情況也被朋哥證實。但導致該股崩盤的拋盤,可能並非朋哥所説內地投資者恐慌拋盤。據未經證實的資訊,2港元價位時的巨大拋盤,源於公司董事會主席清倉的公告,之後跌破1港元後的崩盤,可能是莊家內鬥所致。

  對於這只股票,只能説是坐莊失敗,難言莊家虧損出局。中國鐵聯傳媒莊家如果是2012年開始運作,籌碼成本在0.2港元以下。如果是2013年運作,籌碼成本在0.3港元左右,而2013年下半年推銷給內地投資者時,股價逐步走高,已在0.5至1.5港元區間。外界無法獲知有多少籌碼散給投資者,因此無法比較該莊家前期底倉盈利水準與後期股價維護成本孰高孰低。説坐莊失敗,是因為該股脫離了莊家的控制,但整體應是盈利出局的。

  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鐵聯傳媒的題材只引來接受定向推銷的部分內地和海外投資者,並未引發市場跟風盤。

  今年4月中國鐵聯傳媒股價跌破0.2港元後,曾有香港媒體報道澳門資金被套的惱怒情景。報道稱,有澳門富豪聽説中國鐵聯傳媒收購內地影視公司的題材,今年3月以0.9港元左右的價格入市,4月8日公司果真公告以20億元收購北京一家主營媒體、電影及影視城的公司。結果,公告後股價只漲一天,隨即連續暴跌到4月中旬最低0.145港元,而3月份還一度維持在1港元左右,澳門資金全線被套。據港媒報道,4月暴跌的主要原因是莊家之前派發籌碼給多個“人頭賬戶”,製造成交量;很多“人頭賬戶”知道要炒高股價,便融資杠桿買入。有的“人頭賬戶”見公告當日股價大漲,便偷偷出貨,導致賣壓大,很多融資盤發現可能跌破成本價,便火速斬倉,觸發多米諾骨牌效應,跌勢一發不可收拾。

  內地題材模式水土不服

  由於題材良好,中國國家文化産業受到不少內地資金關注。公司公告稱與國家文化部下屬企業進行合作,但一直沒有公佈具體操作方案。內地有一個長篇報告分析該公司,説電影進口牌照的價值“像印鈔機一樣”等等,卻不仔細分析可行性、考究政策的可能性,也不思考交易為何無實際進展,報告只是不斷以朦朧概念引誘投資者“自行腦補”公司價值。反倒是上市公司最近半年的公告要樸實得多,未發出誘導性資訊。

  近期,有部分內地投資者見中國國家文化産業股價低而買進寄望于股價暴漲,在網上發帖稱公司“電影進口牌照已經取得或者取得的概率很高,只是公司目前尚未披露相關資訊;即使沒有電影牌照,公司運營北京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應該也有利潤”。顯然,這類帖子或者不熟悉港股資訊披露規則,或者忽悠股民——香港法律要求上市公司及時披露重大資訊,不然即屬違規要受查處。特別是對本身也渴望股價上漲的仙股而言,如公司已取得牌照早已公告,何況不公告將被調查。

  對於一些內地投資者而言,承受題材股的誘惑,從香港市場各種資訊中衡量公告的含金量、公司價值還不太習慣;投資港股市場,要習慣像港股主流資金一樣從真實的業績和業績預期出發做出投資決策,習慣的扭轉將是一條很長的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