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股民學校 > 正文

字號:  

女股民炒股只看成交量 逃過今年大調整

  • 發佈時間:2016-03-28 15:37:22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喬宇

  想必炒股只要超過5年的投資者説起技術來都是一套一套的,什麼MACD、KDJ、布林線……對此瞭如指掌。不過多數情況下,投資者會發現這些指標常常是“事後諸葛亮”,事後看經常是對的,但當時給出的信號又會誤導投資者。本文的主人公韓小姐曾對這些指標掌握得滾瓜爛熟,但在使用過程中卻虧了大錢。最終,她認為這些指標其實更適合成熟市場,A股由於有很多和其他市場不一樣的地方,如漲跌停、T+1交易等,如果僵化地使用這些指標,無異於紙上談兵,不但賺不到錢,甚至可能虧錢,經過十多年的錘鍊,她認為成交量才是最靠譜的指標。

  “成交量不易造假最靠譜”

  韓小姐表示,成交量指標可以化繁為簡,而且最不容易造假。“現在主力資金也學精了,為了防止小散搭順風車,往往都會在關鍵點位砸盤,不少散戶一看支撐位破了,首先想到的就是跑,這樣就使得主力輕鬆撿到便宜的籌碼。技術指標容易騙人,但是成交量不會,特別是大盤的成交量那是絕對無法造假的,因此根據成交量來選擇股票顯然最為靠譜。”

  “一般來説,個股的運作都要經歷‘盤旋——活躍——上升——盤旋’的迴圈過程,解構來講,就是‘吸籌——試探性拉升——主升浪——獲利了結’,作為股價運作的第二個階段,就是通常説的股性被激活的階段,也就是成交量活躍的過程,當一隻股票處在底部蟄伏期的時候,其市場表現不活躍,這個階段成交量低迷。股價的上升必然會導致獲利盤與解套盤的增多,多空分歧加大。相應的,股價進一步上升需要更多能量的支援,而活躍的成交量就是對這現象的客觀反映。多空雙方對股價的認可程度分歧越大,成交量也就越大。成交量放大的股票,就説明該股的拉升要展開了,上漲的幅度比較大,速度比較快,這些股票可能會成為黑馬股。”韓小姐分析表示。

  用成交量判斷爆發力度

  成交量也可以用來判斷個股突破之後的爆發力度,換手率越高,參與的投資者也就越多。“股價上漲的最終原因都是資金推動,而股價橫盤波動其背後的意義便是多空雙方在此價位産生分歧,一旦市場向某個方向突破,便顯示原來的分歧已經消失,比如空方繳械,反身轉向多方,市場形成合力,促使股價出現連續的暴漲。”韓小姐表示。

  她認為,一般“牛皮”市行情中,股市中70%的股票日換手率都在3%以下,那麼3%就成為了一種分界,當一隻股票的換手率在3%~7%區間的時候,這只股就進入了相對活躍的狀態,在7%~10%之間的時候,就是強勢股出現的時候,股價處於高度的活躍當中。在10%~15%的區間的時候,説明大莊在密切地操作。持續的時間越長精準率越高,比如一週的換手率超過35%,甚至是50%,那就説明主力資金雄厚,個股已經進入拉升的臨界狀態,隨時都能一觸即發。這時候投資者就要密切注意,準備出手。

  見好就收才能百戰不殆

  韓小姐表示,大盤當時的狀態也很重要,“一般來説,跟隨主力資金最好的牛市或者振蕩市,此時主力參與的阻力較小,可以做到以小博大,如果在單邊下跌的熊市,則難度大為增加;如果控盤程度不夠,有可能把籌碼都砸到自己手中。另外在拉升過程中,也不會一帆風順,主力會‘邊拉邊洗’,一些意志不堅定的散戶有可能被洗出去,因此投資者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做判斷,我一般是上漲20%到30%便會落袋為安,雖然有可能後續仍有空間,但是貪心有可能吃大虧,因此見好就收才能百戰不殆。”

  在採訪快結束時,韓小姐表示,這幾年雖然沒有大賺,但是一直都小有盈餘,“比較值得驕傲的是,沒怎麼虧過錢,即使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大調整,我也沒有怎麼受傷,最成功的操作便是佰利聯,當時市場剛好瘋傳鈦白粉漲價的消息,我也發現該股底部放量,1月19日到1月26日這一週時間內,換手率超過了3成,於是大資金介入做多,當時市場不穩定,我大概賺了10%便收手了,整體來看今年還取得了正收益,已經相當不錯了。”資訊時報記者 葉靜

  點評

  技術不在多 管用就行

  對於韓小姐的這種做法,錢景財富CEO趙榮春直言可行,技術不在多,管用就行。他認為除了看成交量之外,還有一個因素的便是政策。由於A股市場不成熟,有時候預期一旦出現變化,主力有時也無可奈何,只能就地臥倒,因此可以多加幾個指標提高勝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