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股民學校 > 正文

字號:  

牛市怪現象:不炒股票“賭”點數

  • 發佈時間:2015-05-04 02:31:4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賺了幾個板?”當前,這樣的問候語取代了“你吃飯了嗎”,成為A股牛市中頗為流行的開場白。

  不過,有些投資者已經不滿足於一天一個板的財富增值幅度,杠桿率更高的股指成了備受青睞的品種。然而,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發現,由於股指期貨門檻高,民間衍生出了不少替代品,從偏遠地區的猜點數,到愈發流行的股指配資,“産品線”十分豐富。

  “現在誰拿十五萬元去做一手股指,一個點才賺300元,收益率太低了。現在都是配資配出來的,比如自己出資2萬元,其餘13萬元都是借錢生財的。”按照業內人士的説法,通過民間手段,期指的杠桿率甚至可以放大到數十倍。

  如果説民間興起的“猜股指”等行為,游離于監管體系之外,缺乏對風險的有效把控,那麼該如何引導“民間股指”投資者進入正規的股指投資市場中?

  期指的“民間”演化

  回顧A股本輪已持續近10個月的牛市行情,“散戶”老黃最大的感受就是“大道至簡”——買股票不如直接買股指。

  老黃的理由很簡單,買股票得精挑細選,收益率不見得高過大盤,搞不好還會踩“地雷”。而股指就容易多了,只要確信牛市在,股指就會漲,做多就對了;即便覺得要跌了,還可以買點空單,總之做股指是一個比較穩妥的選擇。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2014年7月以來,滬深300指數已經上漲2500多點,累計漲幅接近120%,賺錢效應可見一斑。

  剛開始,面對期指較高的門檻(當時保證金約為每手12萬元),老黃還比較保守謹慎,找了幾個朋友,每人拿出2萬元,湊了十幾萬元做多一手滬深300期指。由於趕上大盤連續上漲,僅兩天的工夫,他們的收益率就超過10%。後來,老黃索性把本金和收益還給朋友,用自己的錢做期指,交易量也擴大到兩三手。

  老黃還向記者透露,“隨著股市逐漸火爆,現在越來越多人不滿足於股票上漲速度了。股指門檻雖高,但只要想做,民間還是有很多辦法的。”

  “猜股指”就是其中之一。所謂“猜股指”,其實就是雙方對賭次日漲跌,一個人賺的錢就是另一個人輸的錢。據介紹,“猜股指”主要出現在一些相對偏遠的地區,在這些地方,人們甚至都不知道期指是什麼,完全是由於A股火熱行情催生出了這類民間項目。

  相比于“猜股指”,第二種現象就常見得多——通過“中間機構”做期指。由於期指開戶需要50萬元資金門檻,並且單手合約的價值很高(現在每手保證金在十五萬元以上),很多人想買卻買不起。此時,一些資金雄厚的“中間機構”抓住投資者需求,先開設多個期指賬戶,然後邀請投資者通過這些賬戶進行期指買賣;如果投資者不會下單,這些“中間機構”甚至可以在投資者授意之下代為操作。

  提供賬戶還不是最重要的,這種交易方式的更大亮點在於低押金,換句話説,就是“中間機構”還能為投資者墊付期指交易的保證金。據了解,利用“中間機構”,投資者只需繳納大約一兩萬元的押金,就可以參與到期指交易中。

  “舉例而言,滬深300期指合約一個點價值300元,即便出現大幅波動,在五到十分鐘內,也就30點左右的樣子,大概9000塊錢。比如未來5分鐘我看漲,但是不想拿十幾萬元做,就抵押兩萬元雇他們下單,如果那5分鐘漲了30個點,我就賺了9000元,但是下跌30個點我就虧9000元,虧的錢就從兩萬元押金裏扣,並付給他們手續費。”老黃説。

  高杠桿:甜蜜的負擔

  其實,牛市催生出的民間玩法並非新鮮事。早在2007年A股逼近歷史最高點時,某論壇上就曾出現設局“賭”上證綜指的現象,吸引了不少網友參與。

  據當時的開莊人介紹,他們開設的“賭莊”,雖然有多種下注項目,但所有項目都是為了預測次日的上證指數,輸贏也不以貨幣計算,而是用的與真實貨幣毫無關聯的網路貨幣。

  例如,在上證指數震蕩幅度的項目裏,開莊人設置了大於等於100點及小于100點兩種選擇,並規定下注者只能選其中一個押注;每項投注以100網銀幣為基數遞增,最高不能超過500網銀幣。

  為增加遊戲本身的刺激性,開莊人還將賠付比率提高,例如在上證綜指走向的投注項目裏,網友押中後將得到雙倍網銀幣的回報。

  有學者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論是利用虛擬貨幣“賭”股指,還是偏遠地區的“猜股指”行為,是否屬於賭博行為尚需具體分析。不過,總體來看這些行為都是A股牛市中的花絮,其範圍小、資金量低、參與程度也不高,不會對市場走勢帶來任何干擾。

  相比于“猜股指”,利用中間方變相降低門檻的期指投資,作為本輪牛市的一個重要現象,引起了更多業內人士的關注。

  “這種現象的實質就是配資。在當前的情況下,投資者拿出一萬塊錢,多的時候可以開到多手期指。杠桿高得驚人!”業內人士曹先生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據曹先生透露,在北京,一家中等大小的配資公司可配資金大約在100億元左右,這個規模比一般想像大得多,而且可以配到股指、股票和商品等諸多投資品種中。假設這些錢投在股市上,按照當前的杠桿率,兩個跌停板就可能賠光,這正是市場對“杠桿牛”的一種擔憂。

  “此輪牛市的最大特徵就是建立在高杠桿之上。一些投資者甚至不滿足於一天最高10%的漲幅,通過杠桿來放大收益。然而,高杠桿在放大收益的同時也放大了風險,因此監管層對融資融券、傘形信託等工具態度趨於嚴厲。”一家期貨公司的投資總監告訴記者。

  折射投資渠道欠缺

  如果説民間興起的“猜股指”等行為,游離于監管體系之外,缺乏對風險的有效把控,不利於保護投資者,那麼該如何引導“民間股指”投資者進入正規的股指投資市場中?

  對此,方正中期期貨經紀業務部總監屈曉寧指出,首先,應該繼續加大投資者教育的力度,使更多投資者了解期指工具。其次,可以適當降低期指合約系數,使更多中小投資者能夠達到參與期指交易的門檻。

  “不管股市是熊是牛,期貨一個主要作用還是股市的對衝機制。如果投資者覺得股市頭寸有風險,那就有理由建立一個對衝。但是現在對衝的門檻較高,假設一個普通投資者只有五萬元的股票頭寸,那麼一手保證金十五萬元以上的期指合約,確實難有用武之地。”屈曉寧説,期指推出時設置較高的門檻在於防範風險,不過現在滬深300期指已經平穩運作5年,越來越多投資者接受並了解這一工具,此時可以考慮適當降低合約系數。

  對“民間股指”了解頗多的老黃也表示,為什麼這些東西能夠存在,就是因為散戶想做一兩手期指的成本很高。如果做期指只要幾萬元,那這些投資者就不那麼玩民間替代品,而是直接參與交易所的期指了。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教授進一步指出,期指過高的門檻使得參與人數變少,加之市場本身的機構投資者數量有限,因此影響了期指的流動性。如果能夠有合適的産品使更多的散戶參與到期指交易中,將會極大地提升股指期貨的流動性。

  “單一的滬深300股指期貨不能充分滿足市場各類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和風險管理需求。在我國,股指期貨的投資者結構是‘機構唱主角,散戶跑龍套’,與股票市場的投資者結構正相反。因此有必要完善股指期貨系列,擴大股指期貨市場對股票市場的覆蓋面,及時為市場提供必要的風險管理工具。”胡俞越説,即便當前股指期貨品種已經擴展至三個,但是“三兄弟還不夠”。

  此外,業內人士還表示,投資者涌入股票及其衍生品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當前投資渠道的欠缺。如果實體經濟中有更多投資亮點,也能分流股市及其衍生産品的投資資金,使得投資環境更為平穩均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