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大股東與重倉機構籌謀節後大規模自救 市場底會更牢

  • 發佈時間:2016-02-14 07:19: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此前數周,A股經歷一輪“泥沙俱下”式暴跌,原本受到追捧的“故事模式”、外延式並購等,在投資者眼中從曾經的“小甜甜”變成如今的“牛夫人”。不過,近日不少上市公司為提振股價,使出提前釋放業績、高送轉、大股東大筆增持等手段。大股東及重倉機構籌謀在春節後展開更大規模自救。

  商譽坑深並購遇窘

  “現在真不能收購,股價跌了這麼多,再採取股份對價支付方式,並購公司的股東肯定不同意;增加現金支付比例,上市公司賬面上又沒有那麼多現金。”程明(化名)是華南一家上市公司負責資本運作的副總,令他愁眉不展的是,儘管春節前幾日市場有所好轉,但是上市公司股價只有2015年2月水準,這給他下一步的並購計劃造成極大困擾。

  2015年,程明所在的上市公司採取股份對價方式,收購了一家利潤頗為豐厚的新興産業標的,此舉使得上市公司並表後的利潤增加近一倍。如果按照2014年、2015年上半年市場運作節奏,復牌之後,上市公司股價至少翻一倍。不過直到2015年12月才復牌,股價補跌近30%,而近期市場的調整,更是讓股價跌回一年前。

  “半年內三次股災,市場心態已經發生變化,雖然我們公司的業績比一年前好很多,但是沒什麼用處,熊市做並購,市場都過於保守,質疑比熱情多。”程明説,按照2014年底制訂的資本運作計劃,公司未來數年會利用上市公司平臺,並購一系列新興産業標的,以完成業務轉型,而最關鍵的部分在於市場必須配合,起碼不是熊市。

  安信證券策略分析師徐彪説, 藍色游標 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未來企業並購將更注重業績成長。當下‘調結構’,不失為退而結網。”

  數據顯示,截至2月5日收盤,藍色游標股價已跌回2013年5月水準。藍色游標近日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其2015年凈利潤0.5億元至1億元,同比下降93%至85%。與此前市場預期的5.3億元左右凈利潤差距甚大。主要原因是,公司前期收購的博傑因為2015年無法完成業績對賭,導致增加3億元左右的商譽減值(2016年將補償股份);與此同時,公司2015年30億元大手筆的收購導致財務費用增加3億元左右,管理費用預計增加兩三億元。

  事實上,由於並購標的業績最終不達標,近日不少公司股價跌回1年前,甚至3年前,這使得機構開始對上市公司並購進行反思。 中信證券 研究部財務與估值組林小馳認為,公司在收購標的企業時,往往對收購後的前景展望過於美好,因而在談判過程中高估收購標的未來價值,導致並購溢價倍數過高,甚至有溢價數百倍的交易對價出現。牛市中通過換股或新發股票完成的並購很容易産生大量商譽。當市場回歸理性時,這種並購産生的資産極有可能面臨縮水問題。

  由減持變增持

  此前數周,在因質疑而産生的恐慌之下,A股經歷了一輪“泥沙俱下”式暴跌。原本受到追捧的“故事模式”、外延式並購等,在機構投資者眼中,變成了如今的“牛夫人”,場內融資盤、 股權質押頻頻陷入爆倉窘境。一些原本有減持計劃的大股東,不得不由減持改為增持。

  “復牌之後公司股價大幅下跌,原來確實有點高,但是現在公司股價已經相當便宜。大股東本來是有減持計劃的,現在改為增持了。”華南地區一家上市公司證券部人士告據記者。

  而程明所在的上市公司亦有增持計劃。“最近大股東增持了一部分,後續還會增持。從我們自身對上市公司的認識來看,股價確實超跌,大股東這個時候增持既可以維護股價,為後續資本運作創造條件,又可以低價位撿到籌碼。”程明坦言。

  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月共有561家上市公司發佈了獲得增持的公告,遠超去年四季度月均283家的水準。而2月前4個交易日,重要股東增持家數也達到66家,力度明顯超出以往。

  對於大股東選擇這個時候增持,徐彪認為,在市場大幅下挫以後,大股東大幅減持的動力不斷下降。觀察股東歷史減持行為,金額基本是隨著市場上漲,減持規模增加,在市場下跌時減持意願則較低;2015年以來市場股權質押規模市值超過2萬億元,到達平倉線的股權質押規模逐漸增多。若再公告減持消息將進一步衝擊股價,股權質押平倉壓力將進一步上升,因此從自救角度也不適宜發佈減持消息;從估值角度看,隨著市場下跌,股票的估值吸引力有所上升,部分優質個股自然得到股東青睞。

  機構聯手大股東自救

  值得注意的是,除大股東通過增持實現自救外,不少重倉機構聯手大股東積極運作,以推動上市公司股價企穩回升,預計春節後這股力道會加大。

  “現在市場對上市公司並購的擔憂比較多,主要是擔心並購標的不達預期,我們就通過幫助並購標的開展業務、增厚利潤的方式,實現當初的業績承諾。”深圳一傢俬募股權機構負責人透露。該人士舉例,近日幫自己參與的一個項目公司拿到一筆大單,起碼能讓上市公司業績翻一倍。

  不少上市公司還通過業績提前確認的方式,“增厚”業績。

  深圳一位私募股權機構人士表示,每一輪熊市底部都是産業資本抄底最為活躍的時候。2015年下半年産業資本抄底不少是出於政策要求,而今年以來産業資本抄底大多是自發性,帶有自我價值認可的成分。如果春節後A股再次下跌,産業資本增持力度會加大,市場底部就會更牢固。

  “一些可于2016年確認,也可以于2015年確認的業績,公司都儘量在2015年確認,這樣可以使得財務報表好看。”深圳一家上市公司財務部人士説。

  此外,部分公司更是通過高送轉方式,以達到刺激股價的目的。截至2016年2月4日,滬深兩市共有近百家公司披露“10送5股”以上的“高送轉”預案,其中 勁勝精密 擬每10股轉增30股、 天齊鋰業 擬每10股轉增28股、 棒傑股份 擬每10股轉增26股。

  有意思的是,有機構與大股東一起改變打法,將以往逐次並購,改為所有並購。“比如我們近期參與的一家上市公司,原本計劃只按照1家並購標的去做,現在直接把3家並購標的全部一次性裝入上市公司,這樣市場反響會更好。”上述深圳私募股權機構人士表示,“每一輪熊市底部都是産業資本抄底最為活躍的時候,2015年下半年産業資本抄底不少是出於政策要求,而今年以來産業資本抄底大多是自發性,帶有自我價值認可的成分。如果春節後A股再次下跌,産業資本增持力度會加大,市場底部就會更牢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