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滬指昨漲2.25% 週期股迎來供給側改革紅利

  • 發佈時間:2016-01-07 06:10:3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杜雨萌  責任編輯:楊菲

  分析人士表示,供給側改革預期為傳統産業股票估值提升帶來想像空間

  1月6日,滬深兩市高開高走,在煤炭、鋼鐵、有色等板塊的強勢帶動下,迎來新年內首次上漲。截至收盤,滬指報3361.84點,漲74.13點,漲幅2.25%;深指報11724.88點,漲256.82點,漲幅2.24%;創業板指報2468.37點,漲51.64點,漲幅2.14%。盤面上各行業板塊全面飄紅,煤炭、鋼鐵板塊領漲,兩市2400余只個股飄紅。

  分析人士表示,供給側改革預期為傳統産業股票估值提升帶來想像空間,鋼鐵、煤炭作為去産能、去庫存的大戶,受到了市場多頭的追捧。

  財經評論員溫鵬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煤炭、鋼鐵兩個板塊強勢上漲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煤炭、鋼鐵板塊受行業景氣度以及淘汰落後産能等多重因素影響,長期未受到市場關注,因此出現長期震蕩走低的運作態勢。但目前該類板塊中部分個股的市盈率、市凈率已經進入較強投資安全邊際區域,因此投資性買盤入場增持。二是伴隨著宏觀經濟觸底回升預期加大,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去産能被高層著重關注,因此,這兩個板塊的上漲是可以想像的。

  目前鋼鐵、煤炭等行業産能虧損問題突出。2015年12月,財政部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繼續處於虧損狀態。煤炭行業虧損面超過了80%,鋼鐵行業虧損面也達到了47.5%,煤炭價格跌成了白菜價,大中型鋼鐵企業的主營業務虧損則高達720億元。

  與此同時,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進一步拉低了國企的利潤總額。2015年1月至11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總額20424.7億元,同比下降9.5%。其中,中央企業利潤14650.6億元,同比下降10.4%。地方國有企業利潤5774.1億元,同比下降7.3%。

  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正在醞釀重拳治理産能過剩問題,將加快建立更為有效的退出機制,利用市場化手段進一步化解産能過剩。種種跡象表明,在國家加碼治理産能過剩的過程中,煤炭和鋼鐵行業首當其衝。

  “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過剩産能將加速出清,鋼企轉型有望加速;而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特鋼將在軍工、核電、航太航空、汽車、高鐵等領域承擔重任。”廣發證券鋼鐵行業研究員李莎表示。

  事實上,2016年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年,同樣也是國企改革的落地之年。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如何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提高國有企業的運營效率也將成為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