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年底優質中小股票或仍是“搖錢樹”

  • 發佈時間:2015-12-04 09:23: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署名除外  責任編輯:楊菲

  週四A股普漲,上證指數逼近3600點關口,創業板反彈了近4%,房地産板塊連續第四日收陽。正當不少股民暢想巨量打新資金回歸時,證監會昨晚宣佈,再啟動10家公司IPO。由於這批新股凍結資金預計仍將不少,藍籌股行情或有隱憂。

  不過,多數專業人士表示,年底行情向上概率較大,只是目前成交需放量。同時,受益於“十三五”規劃和國家政策調整的新成長、新消費是重點方向,機會仍以優質中小股票為主。

  另外,昨晚歐洲央行宣佈,將邊際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負0.30%,還將推出“進一步寬鬆的貨幣政策措施”。不過,歐洲三大股指卻衝高回落,美股開盤走低。截至北京時間昨日22:50,德國和法國股市跌幅均超過了2%。

  受打新資金回歸等利好預期影響,週四A股普漲,兩市2311隻個股上漲,佔當天交易個股總量的九成以上,下跌個股僅147隻。截至收盤,滬指報3584.82點,漲1.35%。深成指報12447.38點,漲2.14%。而此前被資金打壓的創業板更是大漲近百點,報2708.12點,漲幅達3.63%。新興産業概念集體發力,文化傳媒、影視娛樂、資訊軟體、半導體等板塊平均漲幅都在3%以上,其中,文化傳媒和影視娛樂表現最好,20家公司平均上漲4.66%,珠江鋼琴海倫鋼琴樂視網等漲停。

  打新資金回流或很短暫

  週二集中發行的8隻新股的網上、網下發行結果已揭曉。8家公司網上、網下均獲資金追捧,並全部實施頂格回撥。但股民期待的打新資金回歸可能較短暫。在首批10家公司IPO後,證監會昨日晚間有宣佈,再啟動10家公司發行。這也意味著,前期暫緩發行的28家公司,僅剩8家公司。證監會表示,第二批10家公司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滬深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並陸續刊登招股意向書。

  數據顯示,作為“全額預繳”模式最後的28隻新股中首批發行的10隻新股中,9隻新股共凍結資金逾2.09萬億元,遠超預期。其中,凱龍股份凍結3690.46億元,讀者傳媒共計凍結資金3335.33億元。中簽率也普遍走低,其中,三夫戶外中堅科技等2隻深市新股中簽率均不足0.2%,潤欣科技中簽率僅0.1470%。

  因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從首批10隻新股申購情況看,市場打新熱情超出預期。因此,預計第二批10隻新股凍結資金規模也不低。這也意味著,首批打新資金解凍後僅作短暫停留後會投入到第二批打新熱戰。

  A股整體向好趨勢仍可期

  四季度以來,A股市場在震蕩中回升。11月,上證綜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分別上漲3.62%、6.75%、9.90%%。多數專業人士認為,隨著打新資金短暫回歸,A股整體向好趨勢仍可期,臨近年底,更重要的是把握好結構調整,為明年佈局。

  廣發資産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鐘沁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雖然近期市場波動較大,但影響行情向好的三大因素仍然存在。其中,利率下行是風險資産價格走高的重要原因。短期而言,由於經濟下行風險未除,貨幣寬鬆、利率下行的趨勢沒有改變。同時,制度變革將會帶來宏觀經濟基本面改善。與此同時,還有中央政府支援A股發展、市場風險偏好逐漸修復、資産荒行情仍然存在等因素。

  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指出,國內經濟降中趨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召開,預計會以十三五規劃建議為藍本,對市場影響較大。不過,孫建波也提醒,12月份美元大概率多年來首次加息,可能對市場整體偏負面。因此,他認為,臨近年底,更重要的是把握好結構調整,為明年佈局。

  操作建議

  新成長新消費是主要方向

  在年底操作上,廣發資産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鐘沁昇認為,目前可以從“十三五”規劃出發,自上而下的尋找投資機會,建議重點關注資訊産業、現代消費服務和高端製造業。孫建波也建議,受益於“十三五”規劃和國家政策調整的新成長、新消費是主要方向,機會仍以優質中小股票為主。

  在鐘沁昇看來,資訊産業依然會是投資主線,“首先從網際網路普及率來看,中國與歐美相比依然存在翻倍的空間,由此將帶動資訊消費繼續維持高景氣度狀態;其次,‘網際網路+’最核心的意義是用網際網路技術及思維改造産業流程、提升産業效率,未來發展空間毋庸置疑;另外,國家戰略在近幾個月越發明確對資訊産業重要性的認識,國家隊在海外並購方面身影頻現。”因此,他認為,資訊産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A股市場上,資訊産業相關性較大的主要有大數據、基礎軟體、雲計算資訊安全等。

  孫建波指出,受益於十三五規劃,新消費也將是A股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方向。鐘沁昇指出,區別於傳統消費類型,現代消費服務主要聚焦于資訊消費及服務消費領域,如文化、娛樂、醫療、旅遊等。

  另外,高端製造業不僅是國家政策支援的領域,也是資本市場的重點投資方向。鐘沁昇認為,目前國內數字化工廠還處於起步階段,未來成長前景廣闊,特別是工業自動化環節潛力巨大。A股市場上,機器人博實股份瀋陽機床三一重工中國重工中船防務中航飛機等都有望成為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翹楚。

  地産板塊

  地産股四連陽

  板塊累計漲幅達9.4%

  昨日,地産股再次演繹強者恒強。房地産板塊平開後震蕩走高,最終錄得接近2%的漲幅,而這已經是房地産板塊連續第四日收陽,累計漲幅達到9.4%。分析人士認為,此輪地産股大漲,主要是由於地産板塊利空出盡,政策催化預期強烈的結果。

  據同花順統計,機構近三日共動用近百億元資金瘋狂搶籌地産股,在保利地産上的凈買入金額高達39.4億元,而萬科A的凈買入金額也達到20.86億元。

  此前,萬科A連續漲停,西南證券深圳濱河大道營業部一個營業部12月1、2日兩日累計買入萬科A金額便達到35.21億元,成為萬科A股價上漲的最大助推器。有媒體稱,此前連續兩天通過西南證券買進35.21億1萬科的為前海人壽。其與華潤將繼續爭搶第一大股東的位置。不過,這一消息並未得到前海人壽的證實。

  析因 政策催化預期強烈

  對於此輪地産股大漲,房地産業內人士稱,主要是由於地産板塊利空出盡,政策催化預期強烈的結果。

  “9、10月地産投資數據持續下滑,房地産投資預計將持續低迷,市場對地産板塊的悲觀預期已經非常充分,地産板塊利空出盡。在11月數據進一步下滑的預期下,預計政府對地産的扶持預期進一步加強,催生了市場對於地産扶持政策的預期。”國泰君安地産研究團隊最新研究報告分析稱。

  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此輪房地産大漲可能預示房地産政策將有變化,“房地産市場屬於政策市,政策變化,是決定樓市變化的核心因素,是先導因素。而股市反應靈敏,常常在樓市尚未復蘇,但政策將要、或剛剛放鬆之際,會率先上漲,個人所得稅改革,可能涉及抵扣房貸利息,如果出臺這一政策,部分購房者將獲得巨大利益。”

  國泰君安房地産團隊同時表示,目前房地産板塊本身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市場其他彈性較大的板塊已經處於較高的位置,而房地産板塊由於整體預期較為悲觀仍處於估值低位,而自從2015年初證監會簡化房地産開發商融資流程以來,很多房地産上市公司已經完成定增或者正在進行定增,從而構成了一定的安全邊際。因此,維持行業增持評級。(記者潘彧)

  板塊分析

  574家公司被調研鋰電池最受寵

  權威數據統計顯示,11月574家公司獲得了包括基金、券商、私募等機構調研,數量較10月份大增逾七成,也創出近4個月的新高。鋰電池概念成為11月以來機構調研數量最多的概念板塊,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天賜材料江特電機當升科技等近30隻股被密集調研。

  A股市場中一向有炒作調研股的氛圍,被調研個股大多能走出一輪行情。上述574家公司中,光華科技公司股價當月累計漲幅高達128.29%;天齊鋰業累計漲幅達91.32%。此外,天華超凈中穎電子鵬輝能源西部證券興民鋼圈實益達光環新網等個股漲幅均超50%。

  提醒:扎堆調研股並非一定牛

  記者了解到,由於機構投資者的調研頻率對於市場的估值水準有一定的影響。一般而言,機構調研熱情慢慢上升的時候市場會逐步好轉,但如果情緒達到狂熱,則可能意味著短期的高點。

  中信證券分析師陳慕林認為,被調研個股走勢還得看機構對上市公司的分歧程度。一般來説,優質個股前期上漲時,調研機構的人數不會很多,而等到調研人數大幅增加時,其實也往往預示著高漲的行情已經過去。選股主要還是看投資者自身對上市公司的研究,機構調研的規模對投資的用處其實並不大。有種情況可以多注意一下,即此前很少或者從未有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開始被頻繁調研,這時多數情況下會有一段比較好的行情。

  焦點透視

  年底又現股權激勵潮 一月內54家公司推方案

  幾乎每年年底都是股權激勵公司表現的時候。據記者粗略統計,11月以來,已有欣旺達聖陽股份等18家公司累計發佈了20項股權激勵預案;勝宏科技寧波高發等24家公司則在此期間實施了各自的股權激勵事項。11月累計共有54家上市公司同時推進股權激勵事項。

  隨著近期A股出現持續反彈,股權激勵概念也再度引起市場關注。如近日發佈股權激勵預案的明家科技在方案發佈之前就已連續兩日漲停,昨天該股再度漲停;在11月份發佈股權激勵方案的博世科,其股價至今已累計上漲了近23%。

  在今年上半年的牛市中,股權激勵概念股就表現了一番。統計顯示,從今年年初至5月31日,可比464隻股權激勵概念股無一下跌,平均漲幅達到145.48%,高於同期上證指數41.52%的漲幅。其中更有275隻股票股價翻倍,佔股權激勵概念股總數的59.2%。而隨著年底股權激勵潮的再度來臨,不少投資者對該類概念股的炒作寄予較大期望。

  華泰證券分析發現,有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股票表現優於大盤指數,存在著明顯的市場效應。其中,質地優良、業績成長預期高、行權門檻嚴苛的上市公司更具備參與價值,而在介入窗口期方面,預案公告日和出現“破發效應”時均存在獲得超額收益的可能。

  在近3年的歷史統計樣本中發現,在剔除大盤跌幅5%以上的極端市場環境後,預案公告日之後5日及20日,是股權激勵概念股獲得超額收益的“蜜月期”,同時大部分個股會與同期大盤整體的強弱走勢形成共振。此外,首次實施公告日之後的上市公司股價也存在短期的參與價值。均價較高的股票,實施股權激勵後股票價格上漲的幅度也較大。

  上海榮正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合夥人鄭培敏表示:“激勵方案中,都是提出凈利潤增長率的要求,只有達到目標,才有資格行權。其中一點是,股價必須在一定的位置之上,才有行權的價值。如果股價還低於行權價,那還不如從二級市場直接買入,行權資格就等同於一張廢紙。”正是由於有約束條件,因此能夠真正實現行權的上市公司其實並不算多。根據榮正的統計,真正兌現的只有40%左右。

  提醒

  跟風炒作慎防方案“流産”

  本報記者粗略統計,自2006年以來因為業績不達標而終止股權激勵的公司將近200家,其中三五華聯、新寧物流、名流置業等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在此期間遭遇了兩次以上的股權激勵“流産”。

  11月19日,斯太爾發佈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公司擬向共計24名激勵對象,授予合計1848萬股限制性股票,佔公司總股本的2.39%,授予價格為5.94元/股。對應的業績考核指標為:以2012~2014年凈利潤平均值為基數,公司2015~2017年實現的凈利潤不低於基數、不低於基數的200%和400%;或相比2014年,公司2015~2017年市值增長率分別不低於25%、50%和75%。

  不過,由於斯太爾今年前三季度大幅虧損9843萬元,除非公司四季度可以扭虧為盈,不然股權激勵計劃對公司2015年的業績考核就顯得十分蒼白。正是鋻於上述情況,深交所要求公司披露在四季度是否存在大幅扭虧的事項。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整體上看股權激勵對上市公司屬於利好,但是隨著宏觀經濟增速的下滑,上市公司達成股權激勵目標的難度正在增大,方案“流産”的風險也有所增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