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股市信心指數“逆差”過大 需從三方面校正

  • 發佈時間:2015-09-15 06:5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董少鵬  責任編輯:王文舉

  自8月26日上證指數盤中創出2850.71點階段新低以來,投資者的信心指數形成過大“逆差”:一是對所謂的“去杠桿”進程感到戰戰兢兢;二是對經濟增長和改革前景表示擔憂;三是對部分監管措施産生新的焦慮。筆者呼籲各方面高度重視這些問題,準確傳遞政策意圖,及時澄清誤讀誤判,採取必要的對衝性措施,對市場預期實施必要的“反向校正”。

  一、應進一步闡明、準確傳遞針對“杠桿資金”的監管政策,校正無限擴大化的解讀。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已在9月6日答記者問時就杠桿資金問題作出闡述,即“杠桿融資風險得到相當程度的釋放。場外配資得到清理整頓,其中,配資數額最多的恒生電子、銘創、同花順三個系統因違法違規已被關閉停業。證券公司場內融資餘額大幅下降,已由前期高峰2.27萬億元,下降到約1萬億元,回到去年年底的水準。信託公司杠桿融資規模也大幅下降”。

  在滬深股市快速下跌,甚至發生恐慌性拋售之後,“非法的杠桿資金”應該數量不多了,而“不違法違規的融資”應該有繼續存在的空間。對此,各方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共識。 昨晚證監會發言人提到,被清理賬戶中,有76.28%採取取消資訊系統外部接入許可權並改用合法交易的方式清理。説明資金並未因整頓而全面逃離。

  近期,有關清理信託系統股票“配資”的傳言甚囂塵上,一些分析稱這將令股指再下一個臺階。但問題是,並非所有“配資”都等於違法違規,證券投資集合信託産品只要遵循證券實名制要求,確保賬戶實名、資金來源合法,即不需要清盤。目前針對的是傘形信託的匿名賬戶和子傘下的二級分倉匿名賬戶,這些原本就違反監管規定,應予以糾正。

  對於證券公司配資問題,6月12日,證監會發佈了《關於加強證券公司資訊系統外部接入管理的通知》,證券業協會發佈了《證券公司外部接入資訊系統評估認證規範》。通過了“資訊系統外部接入評估認證”的證券公司,可以向符合條件的第三方運營的客戶端提供網上證券服務端與證券交易相關的介面。最近,證監會已決定對非法銷售可匿名的證券交易系統、提供非法證券交易服務的恒生公司、上海銘創公司和同花順公司,對提供匿名投資服務的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方正證券、浙商期貨等機構予以行政處罰。下一步,將在完善監管的前提下,對合規融資活動予以開閘。

  二、要對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和轉型問題進行廣泛深入地闡釋,建立更接地氣的話語體系。

  在全球經濟增長普遍放緩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增長放緩是十分正常的,並非出現了顛覆性的問題。我國經濟規模已達到10萬億美元的高基數,7%的增長比過去兩位數增長的量還要大,這個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居前列。同時,經濟結構也在優化,服務業已佔GDP的“半壁江山”,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0%,高技術産業增速明顯快於整個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加快形成。今年上半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30%。由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中國進出口從金額上看在放緩,但進口的大宗商品實物量並未減少,甚至還有所增加。這樣一种經濟形勢,是符合區間管理預期的,應當予以肯定。

  對於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困難,我們也有充分的心理和政策準備,有機制性安排。一是我國內部迴旋餘地大,升級空間大,內在需求大;二是結構性改革正在源源不斷釋放改革紅利。一旦經濟出現滑出合理區間的可能,我們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所謂的“硬著陸”。對於這些階段性、資源性、地緣性、體制性的“複合型優勢”,我們既要運用好,也要講解好。

  筆者注意到,有的官員在解釋中國經濟轉型時,還停留在套用一般的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層面,諸如中國經濟將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更多依靠消費拉動;7%左右的增長可能持續4年到5年的時間,等等。這其中,也有“隱性”、“柔性”唱空中國經濟的情況。筆者認為,投資、生産、流通、消費是一個完整的經濟迴圈鏈條,不能單獨説哪個方面重要;而增長速度究竟多少合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世界各國都有正反兩方面的例子。

  為此,我們應當創造更加接地氣的話語方式和理論體系,主動引領輿論,主動引導合理預期。

  三、中央政府和市場監管者既無意拉抬股市,也無意“打壓”股市,給中央政府和市場監管者戴上干預市場的帽子並不恰當。

  無論是四月份、五月份的暴漲,還是6月中旬之後的暴跌,都有分析稱是中央政府和證券監管當局製造出來的。這種説法是很不合理的。因為,投資者對於行情趨勢的判斷,首先要基於經濟基本面和改革基本面。2014年7月末啟動的上漲行情是有經濟數據基礎和改革進程基礎的。但與此同時,固有的追漲殺跌的投資習慣繼續存在,並在一定條件下發酵放大。此次暴漲過程中,各種形式的融資活動也活躍起來。不容忽視的是,一些長期惡意做空中國經濟和股市的力量借機興風作浪,製造了一些操縱事件。所以,這一輪市場波動既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

  從我們自身來説,這輪股市異常波動,進一步暴露了我國股市機體不成熟、制度不健全、監管不適應,以及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結構不合理,短期投機炒作過多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根本上要靠深化改革,健全法制,完善監管。

  打鐵還要自身硬,我們首先應當改造、完善和強大自己。在此,需要明確如下基本的政策問題:1.在現代市場經濟當中,産業經濟和金融經濟都重要,不應過度強調一個方面;2.對股市自然漲跌不要干預,但對市場秩序不穩、交易行為異常必須要干預;3.宏觀週期風險、制度變化風險與市場操作風險不是一回事,要區別對待和各自分擔。4.博短差的“炒股者”越少越好,尊重價值規律的“持股者”越多越好,要讓兩類投資者平衡發展;5.我國銀行儲戶更多地轉變為股市投資者,是一個難以逾越的歷史進程,主觀地“消滅散戶”不可行,而應當引導其理性投資,完善基金、信託制度,承接這種“變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