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藍籌股護盤堅決題材股反彈積極

  • 發佈時間:2015-06-24 04:00: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湯亞平  責任編輯:楊菲

  昨日滬深兩市盤中巨幅震蕩,股指短期在60日均線處獲得支撐,重返4500點關口。從目前來看,牛市尚未走完,中級調整後需要合適的策略來應對。復盤分析昨日走勢,有兩個特點值得關注。

  藍籌股護盤意義大

  滬指昨日早盤承接節前調整走勢,一度跌破60日均線支撐,盤中一度近400股跌停,先後跌破4400點、4300點,一度逼近4200點,最低探至4264.77點。午盤之後,金融權重股奮力護盤,指數再現“V”型反轉,滬指震蕩拉升收復4400點、4500點,劍指4600點。盤面上,金融、軍工、航空等藍籌板塊漲幅居前,國企改革概念再度活躍。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大盤200多點的逆轉,主要力量來自金融等權重板塊的護盤。對此,投資者作了以下解讀。

  其一,目前牛市基調未變。經濟轉型與貨幣寬鬆等條件未變,國企改革與國有資産證券化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轉型與改革”仍是牛市最大的主題,調整只是運作軌跡發生了變化。

  其二,“牛轉熊”的擔心是多餘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股市隨之攀升是必然。

  其三,市場平均成本抬高有利後市反彈。隨著滬深股市換手率的高企,A股市場動態平均成本已經上移到滬指4500點以上,因此,如果不是徹底看空市場的話,繼續利用權重股打壓的空間有限。

  其四,新基金進場良機。此輪暴跌源於證監會、銀監會針對場外配資的高壓態勢,大量的融資盤平倉形成惡性迴圈。短期超跌之後會有修復性行情,最近一兩個月新成立的基金同樣需要建倉,市場短期做空力量宣泄完畢之後仍會繼續上行。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今年以來成立新基金362隻,首募規模合計9154.99億元。而6月首周發行新基金達63隻,新成立基金規模在6月突破萬億大關。

  其五,本輪牛市的大形態還沒有破壞,但4500點不免存在反覆整固。如果指數在此點位企穩,那麼回籠打新資金就會陸續進場,後續重拾升勢概率加大,而主力在連續暴跌後,此位置“黃金坑“有望逐步形成。本週起數萬億元的新股申購資金即將解禁,其中大部分將回流二級市場,將成為穩定盤面的重要因素。

  題材股或成反彈先鋒

  此輪反彈行情,創業板仍是龍頭指標。昨日A股主要指數中,創業板指漲幅最大。採訪中,多數投資者還是相信後期中小市值板塊、低價股將先於主機板企穩反彈。因此,牛市仍在繼續,每一次調整都是佈局的良機,但在牛市新階段,相關個股的選擇將顯得更為重要。

  從上半年基金髮行風向看,今年以來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中,“轉型”成為發行關鍵詞。據不完全統計,在産品名稱或招募説明書中體現出其投資聚焦國企改革、産業升級、“一帶一路”、健康醫療、資訊産業、軍工環保等主題的基金佔比超過七成,其中尤以新興産業主題最熱。

  從當前基金熱銷的特點看,最新的基金銷售熱點集中于國企改革主題。對政策層面的扶持預期比較高,又恰逢市場出現風格切換的苗頭,總體看國企改革行情還能走得更遠,市場資金對這個主題的投資熱情相對較高。

  把握牛市節奏是關鍵

  市場本身需要消化風險,個股瘋漲過後需要休整,但增量資金還會再次進場,發生變化的不是牛市,而是牛市的節奏。股市要從快牛轉向慢牛,就不可能像上一輪牛市那樣出現“大象起舞”。

  事實上,上一輪牛市中,公募基金是絕對的做多主力,在後半場的“藍籌泡沫”行情中,公募基金主導了牛市下半場。而如今,股市投資者結構變化:一是以前受限于特有的交易規則,公募基金在參與中小盤成長股上並不佔優;二是公募基金的市場地位早已不及往日強勢。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私募基金認繳規模達3.48萬億元,實繳規模達2.68億元,其中管理規模在20億元以下的11954隻,20億元至50億元的202隻,50億元至100億元的73隻,100億元以上的56隻。上一輪牛市經驗表明,33隻百億級新發公募基金是牛市行進階段的重要指標。而本輪牛市56隻百億級私募基金更應該是牛市不會輕易結束的重要指標。

  普通投資者對市場節奏的把握上確實顯得後知後覺,現在還有很多人對上一輪“牛轉熊”被套的教訓仍然心有餘悸。對於他們而言,在關注反彈力度的同時,還是重個股輕指數,對於前期累計漲幅較大的個股,反彈仍是減倉良機。應該提醒的是,在“擇時比擇股”更重要的證券投資中,把握市場的節點對於個人投資同樣重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