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董少鵬:股市暴跌三天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 發佈時間:2015-05-08 07: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連續3天來,滬深股市暴跌如注,引發各方高度關注。各種猜測也充斥網路媒體和微信圈。那麼,中國股市究竟發生了什麼變故?中國經濟究竟發生了什麼新情況?是不是“改革牛”只能走短短9個月?是不是杠桿融資和中國股市水火不相容?

  筆者認為,提升現代股票市場認知水準,科學評估風險,務實評估價值,是此輪牛市行情所有參與者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在上證綜指站上4000點之後,尤其需要在這個基本點上凝聚共識,抓住機遇,增強我們國家和社會成員的資本掌握能力。否則,中國股市就將繼續受制於人,甚至喪失長遠的發展權益。

  第一, 整體上看,近期股指大幅回落屬於牛市行程中的合理調整,但也有擴大之嫌。

  所有股票都齊漲齊跌的走勢,充分體現了我國投資者(無論散戶還是機構)頑固的跟風特性,這很不利於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在股市上漲了9個月之後,出現調整是非常自然的,但是連續走出踩踏性的暴跌行情,值得我們認真地思考。

  股市有漲必有跌,這是一個基本的道理。而無論漲還是跌,都應該大體遵循基本面的實際,如果嚴重背離基本面,市場會自己糾偏。但我們的股市在暴跌時往往步調一致,説明相當多的人不敢堅持自己此前做出的買入決策。筆者衷心希望,每一個投資者(無論散戶還是機構)都依據自己的認知買賣股票,從而讓中國股市走出“分化行情”。

  就目前的行情背景來説,我國經濟增長7%左右、物價上漲幅度3%左右的上下限完全可控;金融體系、房地産體系“穩”字當先,沒有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推進,國有大型企業並購重組好戲在後頭;創業創新蔚然成風,政策支援力度空前; “一帶一路”戰略統籌國內國外資源和市場,激發國內經濟活力,拓展盈利空間。這些積極因素還沒有在股市中充分得到反映。

  筆者認為,上證綜指4000點是個基本點,它真實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基本價值。所謂當前大盤指數達到“地球頂”的説法不能成立,指數繼續向上攀升是必然選擇。並且,6124點必將在2016年一舉擊破。堅持理性投資,就能夠做到“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第二,“改革牛”進程中發生的種種故事,都繼續體現著中國人對於制度大變革的糾結心理。

  去年7月末行情啟動時,很多人不願意相信牛市來臨;而當行情繼續發酵後,一些人又抱怨“滿倉踏空”;當今年3月後大盤快速上升時,有人擔心泡沫並要求監管者採取行政性措施來壓制市場。還有人認為,推出註冊制就可以“壓住泡沫”,把制度變革當作干預市場的工具。對於新股發行也很糾結,既希望獲得廉價股票,又擔心供應量過大。

  很多人最糾結的就是所謂“杠桿率”。融資融券本來是成熟市場常用的手段和工具,用不著扭扭捏捏,但很多人非要給新一輪牛市戴上“杠桿牛”的帽子,強化“杠桿如毒品”的語境。在主流媒體、管理層明確表示“融資餘額佔市值的比例為2.8%,還處在較低水準”,“融資交易佔每天的交易額平均是15%,雖然相對過去是擴大了,但總體上還是可控的”之後,這些人又把關注點引到場外配資、傘形信託等等。

  對於管理層採取的必要的監管措施,筆者表示贊成,但是,如果把一些“父愛式”、“保姆式”、“越位式”憂慮轉化為監管措施,筆者是反對的。其實,很多看似“不妥”的配資行為,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就只應該由當事人自己負責。天天喊“杠桿牛”,似乎把杠桿都撤了才好,這是一種“扮靚”的誤導。

  又如媒體提示風險與支援牛市,也是充滿糾結。筆者認為,近期人民日報、新華社的一系列文章,提示風險的角度、措辭還是非常科學的。即提示風險但不嚇唬投資者,同時告訴投資者練好本領,理性判斷。但有的媒體提示風險,卻是離題萬里:有的誇大職能部門查處違規行為的常規行動,誇大正常的新股發行;有的炮製什麼“為國接盤”説法,渲染經濟不行了,所以政府要拉抬股市救經濟。

  這樣的報道和評論是偏離事實的,我國證券監管部門對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一直在路上”;現在市場當中的資金絕大多數都是合規的;中央政府沒有任何要通過拉抬股市救經濟的想法。媒體應該做的是,倡導理性投資,倡導依據基本面價值去投資,而不是引導投機。

  要通過努力,增強人們對我國經濟制度的信仰,減少對資本市場政策的誤讀。只有增強了制度信仰,這種糾結才可能減少。

  第三,改革大潮不可擋,中國經濟不能弱,歷史給予中國的這次機會,不能因我們自己的過失而錯過。

  去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在這個大邏輯下,中國股市的擔當是十分清晰的,即為企業融資、為投資者投資、為産業調整、為國家資産定價提供平臺。既要滿足國內外市場參與者的需要,又要提升國際競爭力。而擴大股票市場規模,改變銀行融資比重過大的現實,是持續的主題。即將兌現的新股發行註冊制改革,根本目的也是這個,而不是什麼打壓市場。

  當前,我們促進股市健康發展,除了多層次市場建設、堅持依法治市、以資訊披露為中心這樣的訴求之外,更應該在資本定價權、市場成長性和企業文化等方面下功夫,為實現中國股市提質升級而努力。

  筆者認為,中國股市存在的風險,主要不在於實體經濟,因為儘管經濟增長面臨很多困難,但是,我們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的政策工具都是充分的,而且可以看到,這些措施是能夠見效的。現在中國股市最大的風險在“嘴巴”上。如何評判當前的股市形勢,如何評判當前的經濟形勢,如何評判當前的改革形勢,這是最大的問題。中國的媒體應該儘快補上更加現代化的股評課。

  目前,中國經濟穩健,股市改革對頭,企業品質提升,投資需求旺盛,“改革牛”仍將繼續推進。對於外國投行的唱空言論,我們切不可拿著雞毛當令箭,而應當保持和提升我們發展和改革的定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