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滬指5000點的歷史地位 仍處全球市場估值低區

  • 發佈時間:2015-04-23 07:54:28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從歷史的大局觀出發,考察指數高低並不能夠戴著近視眼鏡,而是應該拿著望遠鏡登高望遠,否則你永遠不能夠清晰地思考未來,本週要探討的就是滬指5000點的歷史地位。

  滬指5000點目前似乎沒有任何歷史意義,但是從估值角度而言未來會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點位,類似于1996年至1997年的滬指1052點,這是由滬指5000點對應的宏觀經濟總量和成分指數估值所決定的。

  首先,很多人對於股市與經濟之間的關係定位有誤,股市與經濟之間晴雨錶的關係是以十年為週期的,而在短週期內股市與經濟是狗與主人之間的關係。所以很多人以短期GDP增速作為宏觀經濟依據研究股市其實是一種近視的觀點,真正值得借鑒的宏觀經濟數據是十年週期的經濟總量增幅。

  例如,以A股為例,1994年至2001年間,除了其中2000年之外,所有年份的GDP增速都是下降的,但滬指卻從325點增長至2245點;類似情況也發生在美股,2009年之後美國GDP增速也是在下滑,但是道指卻在各種質疑聲中崛起,累計漲幅已經超過了200%,較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的歷史高點還貴了30%。由此可見,以短期GDP增速來判斷股指高低是錯誤的。

  宏觀經濟真正有價值的判斷工具是經濟總量,例如道指在1968年至1982年期間基本上是橫盤整理格局,但同期美國經濟總量差不多從1萬億美元增長至10萬億美元,顯然道指表現滯後於美國經濟,因此在1982年至2000年期間道指上漲了十倍。同理,2000年中國經濟總量恰好也是1萬億美元,2014年中國經濟總量也是增長了十倍接近10萬億美元。我們以最謹慎的原則,選擇2005年滬指1000點估值最低階段作為起點,2005年中國經濟總量是2萬億美元,與之相對應滬指5000點恰好合理反映中國經濟狀況。

  其次,從流動性角度,“通脹無牛市,通縮出牛市”是有借鑒意義的。1996年至2001年的A股牛市和2009年至2015年的美股牛市,顯然都與那一階段的央行和美聯儲貨幣政策有著密切關係。目前,央行貨幣政策正處於降準降息週期,因此市場流動性足以支撐滬指在4300點至5100點區間構築盤整箱體,演繹牛市、盤整、再牛市的震蕩攀升格局。

  為何提出滬指4300點至5100點的箱體觀點?這取決於全流通時代成分指數20倍PE的合理估值。判斷指數高低核心是估值,1996年股權分置階段上證50指數40倍PE對應滬指1052點,歲末迎來監管層調控,但現在滬指1052點已經是歷史低點,所以股指高低是相對的,成分股指估值才是衡量泡沫的關鍵。

  滬指4300至5100點區間就是選取滬深300指數和上證50指數20倍PE作為坐標,目前全球各大市場成分指數除了恒生指數系列估值低於A股成分指數估值之外,其餘都高於A股成分指數和20倍PE水準,所以滬指4300點至5100點的箱體區間仍然處於全球市場估值低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