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雙十一”股市也“打折”天量下跌現三大疑問

  • 發佈時間:2014-11-12 07:2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如果你在“雙十一”淩晨熬夜網購,你可曾想到,從當天開市起,A股也出現了 “打折”行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昨日滬市單日成交額高達3313億元,創出歷史天量。滬指當日衝高至2500點之後持續回調,最終下跌4點,收于2469.67點。“天量見天價”的股諺再次縈繞在投資者耳邊。

  那麼,滬港通將正式啟動以及上證所將開展T+0試點的表態,對藍籌股而言,是靈丹妙藥還是掩護主力資金出貨的工具?

  疑問1:滬港通攜手“T+0”藍籌股牛市來臨?

  自2014年4月10日中國證監會和香港地區證監會發佈推出滬港通的聯合公告以來,市場便圍繞滬港通持續炒作概念股。在11月10日中國證監會宣佈將正式推出滬港通後,上證所表示,回轉交易(T+0)機制一直是該所重點研究推進的創新,滬港通的推出無疑將加快內地市場在這一領域的探索。我國股票市場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已經具備了恢復“T+0”的條件,將在防控風險的基礎上開始試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T+0”無疑是近年來投資者最關心的話題,每每出現相關傳聞,A股特別是藍籌股往往大漲。

  昨日權重股在滬指抗跌行情中扮演重要角色。截至收盤,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四大銀行股分別上漲10.14%、5.49%、3.81%和6.08%,合計為滬指貢獻了19.52點的上漲。

  分析人士認為,滬港通和“T+0"給市場帶來的除了增量資金流入預期外,還有投資理念格局的變化。

  比如同樣一家公司,因為在不同的交易所上市而形成不同股價,滬港通的價值發現功能顯然有助解決這一問題。早在4月10日擬推出滬港通消息發佈後,一批相對於H股大幅折價的A股大漲。截至11月11日收盤,AH股存在倒挂 (指匯率折算後A股股價低於H股股價的情況)的個股僅有20隻,折價率最高的萬科A(000002,收盤價9.6元)也不過折價14%。

  再如,海外資金投資理念和擇股方法與A股投資者差異不小。在A股市場,投資者更注重企業成長性和故事性;而海外資金更注重企業資産品質和穩定經營能力。

  此外,從“T+0”角度看,試點最可能首先在大盤藍籌股上展開,已大幅上漲的創業板、中小板股吸引力在短期內必然降低,或成開啟藍籌股牛市的契機。

  疑問2:“大象股”暴漲重演 市場何去何從?

  4年前,中石化衝擊漲停造就出滬指3186點的階段性頂部;四年後,中國銀行漲停再加上指數天量成交,又將為後市帶來什麼呢?

  昨日,中國銀行的漲停對應的成交額是30.7億元鉅資,農業銀行(601288,收盤價2.69元)大漲5.49%,成交額更高達34.4億元,中國平安衝高回落,成交額為94.3億元。

  昨日,滬市單邊成交額達到創紀錄的3313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天量,不由得讓投資者想到“天量見天價”的魔咒。

  在不久前的9月16日,滬市曾出現單日2377億元成交額的 “準天量”下跌,引起市場關注。9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刊發 《A股5000億元巨量下跌 歷史經驗拉響空襲警報》一文指出“A股大幅放量並不意味著指數馬上見頂,但史上出現類似天量時,對應的正是下跌密集區。”

  上述判斷獲得實際走勢的印證。9月16日之後,雖然指數在調整後又創新高,但成交額卻大幅減少。就在“準天量”的13個交易日後,10月10日~10月27日,滬指出現一波逾4%的調整。

  不過,當前成交額對未來一段時間的股市而言,到底是不是“天量”,這難以準確定論。比如在上述調整過程中,滬指一方面獲得60日均線支撐,一方面又憑藉隨後持續放量的推動,在10月31日以2499億元的成交刷新9月16日的 “準天量”,再創階段性新高。

  從昨日行情看,滬市3313億元天量成交對應的是滬指下跌和股市劇烈震蕩,昨日A股震幅逾5%的個股多達1763家。分析人士認為,這説明不少個股高開低走或衝高回落,市場套牢盤眾多。短期內,滬市要再次刷新3313億元的單日成交額有難度。

  目前,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僅為130億元人民幣,而11月11日一天中國平安的成交額就高達94.3億元,當前滬港通配額對A股似乎是杯水車薪。

  疑問3:海外資金一定迅速追漲?

  有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滬港通推出將引導海外資金追逐A股低估值藍籌股,從而推動A股整體大幅上漲。這一觀點是建立在海外資金將合理配置A股的基礎之上,但海外資金是否將急匆匆地配置A股權重股?

  昨日,一位私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海外資金是傻子嗎?權重股已經漲了這麼多了,他們會去追漲抬轎嗎?”他認為,當市場都在看好滬港通啟動的背景下,憧憬海外資金瘋搶A股的前景時,海外資金的真實意願和做法未必如其他投資者所願。實際上,滬港通所涉滬市個股為586隻,海外資金完全可能先買一些近期股價在下跌、估值已經相對合理的股票。上述私募提出一個疑問:近期權重股紛紛放量上漲,“滬股通”每日僅13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配額,這能起到多大作用呢?他進而表示,“滬港通對A股的影響是長期的,短期內影響或者沒有那麼大。”

  分析人士認為,當市場過分寄希望於滬港通對A股的提振作用時,更要警惕“見光死”風險。有意思的是,昨日A股走勢與四年前A股走勢十分相像:2010年11月11日,在中國石油(601857,收盤價7.92元)、中國石化(600028,收盤價5.33元)尾盤拉至漲停的背景下,大盤階段性見頂3186點;與四年前稍有不同的是,昨日拉升指數的“石化雙雄”變成了銀行股。滬指在2010年11月11日見頂後,隨後四個交易日滬指下跌9.81%,此風險當引起投資者重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