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四大維度解密滬港通 分流A股資金有限

  • 發佈時間:2014-09-20 07: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朱寶琛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滬港通交易機制的套利空間非常有限,不會對市場和投資者造成風險

  自今年4月份滬港通的消息傳出之後,它就成了市場各方關注的“香餑餑”。與此同時,也有市場各方對滬港通推出後將給市場帶來的影響表示出擔憂。針對市場關心的各個問題,證監會和上交所19日進行了回應。

  證監會稱,滬港通的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上交所稱,滬港通的業務方案已經基本定型,技術準備也已經基本就緒。

   業務方案已成熟

  根據此前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發佈《聯合公告》,明確滬港通正式啟動需要6個月的準備時間。因此,滬港通的最新進展也是當下資本市場上最為關注的一個熱點。

  “今年4月10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就開展滬港通試點發佈聯合公告以來,我會與香港有關方面密切合作、反覆磋商,市場各方積極參與配合,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9日表示。

  他同時稱,目前,滬港通業務方案已經成熟,業務規則體系基本齊備,技術系統開發工作基本完成,市場培訓教育有序推進。

  值得關注的是,當天,上交所也就滬港通的相關進展及市場關注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據上交所介紹,該所主要從規則與協議、業務方案、市場就緒、交易監察、技術系統等5個方面,切實全面推進滬港通籌備工作。

  如在規則協議方面,上交所稱“即將完成”。

  6月13日,中國證監會發佈《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若干規定》。在此之下的滬港通規則框架可以概括為“三項規則、七項協議”。上交所將發佈《滬港通試點辦法》和《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兩項業務規則;中國結算將發佈滬港通結算相關業務規則;上交所、聯交所、中國結算、香港結算之間已簽署《四方協議》;上交所和聯交所及兩所子公司(SPV)將簽署《交易通子協議》;此外,還包括上交所與中國結算的合作備忘錄、上交所與上交所SPV的服務協議、上交所SPV與會員的服務協議、上交所SPV與中國結算的結算協議、會員與投資者的委託協議和風險揭示書。

  “以上尚未發佈/簽署的規則和協議已基本定稿。”上交所表示。

  至於滬港通的業務方案,上交所透露“已經基本定型”。同時,技術準備也已經基本就緒,針對會員滬港通技術系統的檢查工作已接近尾聲。

  此外,在跨境監管合作方面,上交所稱“已就兩所監察合作事宜達成一致”。

  上交所介紹,兩地證券監管機構將各自採取所有必要措施,以確保雙方為保障投資者利益之目的,在滬港通下建立有效機制,及時應對各自或雙方市場出現的違法行為。兩地監管機構將改進目前的雙邊監管合作安排,在以下方面加強執法合作:完善違法違規線索發現的通報共用機制;有效調查合作以打擊虛假陳述、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等跨境違法違規行為;雙方執法交流與培訓;提高跨境執法合作水準。

  此外,兩地交易所也將在既有合作基礎上,加強滬港通下的自律監管合作,就滬港通簽署監管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監管合作方面的許可權、分工以及協作關係。

  滬港通正式與投資者見面之前,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測試。

  據張曉軍介紹,滬、港交易所及結算機構已組織有關各方,針對技術系統連通性、業務邏輯、業務功能及相關流程,進行了接入測試、全天候測試等多次測試,滬、港交易所及結算機構的技術系統,以及參與測試券商的櫃檯系統,在壓力測試、故障等場景下各項功能總體正常,上述測試均達到預期效果。

  在此基礎上,兩地交易所及結算機構于8月30至31日、9月13日集中開展了兩次全網測試。測試內容涵蓋了交易委託、行情顯示、訂單成交、清算交收等各項業務功能,還對各方技術系統的性能、故障處理等關鍵環節進行了驗證,滬港兩地共有180多家證券公司(約佔市場交易份額的80%)參加。“全網測試結果表明,市場各方的技術系統基本就緒。總之,滬港通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具體啟動時間還未確定。”張曉軍説。

   對A股市場資金分流有限

  隨著滬港通的日漸臨近,市場上各種擔憂也多起來了。其中一種擔憂就是滬港通推出之後,是否會分流A股市場上的資金。

  對此,上交所表示,綜合各方面分析,市場人士和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滬港通有利於兩地市場發展,對A股市場造成的資金分流影響非常有限。

  滬股通3000億元額度大於港股通2500億元額度,且兩個方向的資金流動會部分抵消,故凈流入流出量相對較小。即使全部3000億元額度流入也只佔上海市場市值的約2%、佔內地市場市值的約1.3%,即使全部2500億元額度流出也只佔上海市場市值的約1.7%、佔內地市場市值的約1.1%。

  同時,在初期設置每日額度,滬股通、港股通的每日額度分別為130億元、105億元,這種設置有助於防範資金的大規模凈流入流出。

  滬港通對跨境資金流動實行封閉管理,賣出股票取得的資金只能沿原路徑返回。故從整體上看,滬港通造成的資金分流影響相對有限。

  此外,境內投資者參與港股通有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目前擬定的個人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是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餘額合計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據此測算,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者賬戶僅佔A股個人投資者賬戶總數的約0.85%。

  那麼,滬港通是否會架空現有的QDII、QFII、RQFII制度?

  上交所給出的答案是滬港通與QFII、QDII、RQFII等制度並沒有衝突,也不會存在架空這些制度的可能性,主要有三點:一是滬港通與QFII等是有著本質區別的,並不重疊;二是滬港通與QFII等制度是相互促進關係,而非簡單的替代關係;三是以RQFII為代表的額度還沒有完全利用,所以滬港通不會對QFII等造成影響。

  套利空間有限

  不會對市場造成風險

  滬港通存在若干制度套利空間(如匯率波動套利、額度的資金操控套利、A+H股因為交易時間、交易日與漲跌幅限制不同的套利),對此,有人擔心這會對市場造成風險。

  對此,上交所解釋,總體上,滬港通交易機制的套利空間非常有限,不會對市場和投資者造成風險。

  究其原因,首先,對於匯率波動套利,滬港通沒有提供大規模的套利機會。匯率套利是指利用不同市場關於同一貨幣的匯率差價,在一地以較低的價格買入某種貨幣,然後將資金匯至另一市場,以較高的價格賣出,其前提條件是資金可以自由進出兩地的外匯市場。根據滬港通的制度安排及現行的外匯管理體制,兩地投資者無法直接跨市場進行套利交易,內地與香港外匯市場相對隔離,不可能大規模地通過滬港通構建匯率套利組合。

  其次,對於額度的資金操控套利,滬港通的額度控制不會成為投機資金操控市場的漏洞。滬港兩所對額度控制方式進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當前的計算公式以買入申報和賣出成交作為計算的基礎,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在港股通方向上,因為券商對投資者買入申報的資金有前端控制,不可能出現虛假大額買入申報;在滬股通方向上,券商針對投資者的買入申報是否有足夠交收資金也有完備的風險控制措施,所以很難出現通過大額虛假買入申報來製造“額度用盡”假像的操作。其實,即使有投資者不顧資金成本在不可能成交的價格上提交虛假買入申報以製造“額度用盡”的假像,也不可能達到影響上海A股的整體價格水準的操縱效果。

  最後,對於A+H股因為交易時間、交易日與漲跌幅限制不同的套利,也不會給市場和投資者帶來風險:對於非A+H股票,根本不可能出現所謂大規模套利交易;對於A+H股票而言,對於兩市交易時間、交易日和漲跌幅的不同,在滬港通機制下也不存在A+H股大規模套利機會;即便存在市場的盲目、非理性套利,這種風險在額度控制下也是非常有限的。

   給香港中小券商

  帶來新業務機會

  有觀點認為,對香港的券商而言,滬港通的推出,也有可能會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其中一點,就是內地券商的“佣金戰”可能會蔓延到香港,進而衝擊香港中小券商的業務。

  對此,上交所表示,滬港通不僅不會衝擊香港中小券商,反而給香港中小券商帶來了新的業務機會。一方面,滬港通有助於增加香港市場的交易量,改善市場流動性,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香港市場,從而為香港經紀商帶來新的業務機會,尤其是國際投資者在滬港通下要投資上海A股市場,必須通過香港經紀商,為包括中小券商在內的全體香港經紀商提供了巨大的業務發展潛力;另一方面,滬港通機制下,香港經紀商服務於香港投資者及海外投資者,內地證券公司僅服務於內地投資者,兩地經紀商不存在競爭關係,因此內地券商服務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香港股票市場不會影響香港經紀商的經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