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新高路上A股強勢格局有望延續 指數聯動效應料凸顯

  • 發佈時間:2014-09-04 07:13: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本週以來,主要指數紛紛強勢上攻,集體刷新反彈新高。滬綜指更是連續放量,開啟新一輪逼空行情 .A股高歌猛進,但仍有三大疑問待解:一是逼空行情能否延續;二是主要指數在反彈期間會否分化;三是個股行情如何演繹,是“老”主題重現榮光,還是“新”題材主導市場?

  強勢格局有望延續

  上周,滬深兩市大盤震蕩回調,滬綜指一度下破2200點整數關口,期間滬市單日成交額快速下降至1000億元附近。連續震蕩數個交易日,大盤突然弱勢回調,讓投資者有些意外。不過,9月伊始,市場卻一掃此前的陰霾,連續放量反彈,開啟了新一輪逼空行情。滬綜指昨日上漲1.00%,收出四連陽,收報2288.63點,再度刷新反彈新高,宣告近一年的箱體震蕩格局被打破;深成指昨日上漲0.90%,收報8115.87點,創今年以來新高。滬深兩市昨日的成交額達到3984.78億元,同樣刷新反彈以來新高,量價有效配合顯示投資者參與熱情高漲。

  行業方面,9月以來各行業板塊普漲,申萬國防軍工、電氣設備和傳媒指數漲幅居前,分別上漲7.67%、4.94%和4.94%;與之相比,申萬非銀金融、採掘和銀行指數漲幅相對較小,分別上漲2.84%、2.47%和2.39%。值得注意的是,除軍工板塊一枝獨秀,顯著高於其他行業指數外,其餘各行業板塊漲幅差距並不大,板塊間呈現輪動上漲的格局。

  個股方面,與此前的“個股不漲,指數漲”的局面不同,本輪反彈期間個股的活躍度明顯提升。9月以來,滬深兩市有2255隻股票實現上漲,漲幅超過10%的股票達到146隻,漲幅超過5%的股票達到691隻,單個交易日漲停個股維持在30隻左右,場內賺錢效應凸顯;在下跌的64隻股票中,個股跌幅普遍較小,本鋼板材跌幅最大,達到10.12%,其餘個股跌幅均在4%之下。由此來看,本輪逼空行情中個股活躍度明顯提升,持股的投資者普遍受益。

  分析人士指出,經濟數據平穩、資金面維持寬鬆、政策面預期升溫是本輪反彈的三大重要支柱。8月匯豐PMI、中採PMI雙雙回落,低於市場預期,顯示三季度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新股密集發行也對A股資金面造成擾動,場內流動性趨緊。經濟面和資金面對於市場的支撐作用有所弱化。不過,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多項刺激政策,政策面預期依然積極。在經濟復蘇腳步猶豫時,政策有望及時加碼,政策面預期對於市場的支撐依舊堅實。考慮到助推大盤連續上攻的積極因素尚不具備,未來市場的逼空行情或存在波折,但強勢格局將延續。

  指數聯動效應料凸顯

  2013年以小盤成長股為代表的創業板指數走出單邊牛市,而同期主機板指數維持震蕩格局;2014年初創業板指數短暫衝高後,開啟了一波將近3個多月的回調,而主機板指數切換到新的平臺窄幅震蕩。主機板指數和小盤指數出現明顯的背離。

  不過,近期在“創新高”的道路上,各指數間的聯動卻頗為明顯。昨日滬綜指和深成指刷新近期反彈新高後,以創業板綜指中小板綜指為代表的小盤指數同樣創出反彈新高。創業板綜指昨日上漲0.91%,收報1567.47點,創歷史新高;中小板綜指昨日上漲0.82%,收報7398.79點,創2011年4月以來新高。從昨日盤面看,中小板綜指和創業板綜指盤中一度大幅回調,但午後在主機板指數大舉上攻的帶動下,小盤指數重拾升勢,市場上呈現出大盤股領漲、小盤股跟漲的格局。

  分析人士指出,主機板指數和小盤指數分別代表大盤週期股和小盤成長股這兩大品種,此前市場一度獨寵小盤成長股,小盤指數獨領風騷。而7月底滬港通、國企改革等為大盤週期股帶來生機,主機板指數強勢反彈,市場風格不斷切換造成了主機板指數和小盤指數的背離。不過,目前來看,伴隨著風格的均衡化,這種背離持續時間將縮短,各個指數的聯動效應將凸顯。

  一方面,通過抬升大盤週期股有助於拉升大盤,但隨後市場震蕩蓄勢時,資金調倉換股需求漸濃,開始佈局個股行情。市場風格自然不會一邊倒地偏向藍籌,中小市值股票也開始活躍,各主要指數可能會齊頭並進。另一方面,7月以國資改革為主線的主題投資興起,題材熱點主要集中在週期股中,近期文化傳媒、網路遊戲、第三方支付等成長軍團中的題材也開始活躍起來。當前,熱點並不局限于主機板或創業板、中小板,無論是成長軍團的概念,還是藍籌陣營中的題材均有表現機會。後市熱點一旦開始輪動,市場風格也將逐漸偏向均衡,主機板指數和小盤指數的後市行情將趨一致。

  挖掘老主題甄別新熱點

  從近期市場格局來看,場內熱點較活躍,各個題材來回切換。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領漲熱點尚未脫穎而出,是紮根在舊的題材中,還是快速入手新的熱點,這使得投資者在佈局後市行情時頗為糾結。市場人士表示,深挖老主題、甄別新熱點或是較好的應對策略。

  首先,以政策為軸的主題投資值得投資者去深挖。如國企改革、軍工研究院改制、滬港通等主題投資前期市場已有表現,不過前期的炒作往往是基於政策面預期。隨著改革逐步推進,具體細則的出臺,改革紅利將進一步顯現,這對於相關上市公司絕不僅僅是炒作概念,而是實質性利好,不僅能夠提升相關上市公司的估值,而且有望促進其業績改善。建議投資者緊跟政策線索,地方國企改革標的、滬港通背景下AH溢價率較高或A股稀缺標的等老主題值得重點關注。

  其次,對於新興産業中的熱點,投資者需要仔細甄別,不要盲目追高。類似于石墨烯、燃料電池、全息手機等新興産業中的新熱點是資金頻繁炒作的對象。考慮到此類品種估值和股價均處在高位,缺乏基本面支撐,參與此類概念的炒作風險較高,投資者需要甄別此類新熱點的持續度,盲目追高此類品種已不合時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