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資産證券化今年將增千億
- 發佈時間:2014-09-04 07: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恒
記者日前從權威渠道獲悉,自2012年恢復試點至今年8月末,銀行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已發行了28單,總額為1328億元。按照目前的需求,預計到今年末,銀行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規模可達2000億元左右,僅今年一年就有近1000億元。
與此同時,金融租賃業資産證券化即將落地,首批5家試點總額度不超過80億元。“之前,融資租賃公司在交易所已經有做資産證券化的嘗試,現在,工銀租賃、民生租賃、交銀租賃、華融租賃及江蘇租賃等5家金融租賃公司參與首批試點,在銀行間市場交易,産品設計、評級等工作已經開始在做了,每家的申報額度都不超過20億元。”一位信用評級公司知情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
據悉,交銀租賃首批資産證券化産品的額度為10億元,期限3年左右,該計劃已獲銀監會批准,目前正向人民銀行備案。“正常情況下估計本月末就能獲批,然後正式發行。”上述知情人士稱。
江蘇金融租賃有限公司高層也確認稱:“公司首批試點的額度為10億元,已提交江蘇銀監局,等待銀監會批復和到央行報備。”另外,工銀租賃、民生租賃首批額度至多20億元,華融租賃則可能為10億至20億元。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央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我國人民幣貸款餘額為78.02萬億元,這意味著,中國銀行業僅用了5年多的時間增加貸款近48億元,遠超過去60年貸款增量總和。即便如此,企業依然反映“貸款難貸款貴”,一方面由於企業負債率高企,投資擴張導致資金流動性緊張,另一方面則是銀行信貸資金使用效率變低,中長期貸款和一些信貸資源的佔用影響了新的資金投放。
因此,從去年開始,國務院就強調要盤活存量金融資産,優化金融配置,資産證券化就是一個重要手段。
目前,金融租賃公司通過融物的形式滿足企業資金週轉和融資需求,日漸成為當前企業為了彌補銀行信貸融資不足的一條重要渠道。根據現有的監管要求,金融租賃公司資金來源為公司自有資金、股東增資、銀行貸款等傳統方式,融資渠道單一。同時,金融租賃公司的租賃資産規模不得超過其註冊資本的12.5倍。據悉,目前全行業的經營杠桿率離“天花板”已經不遠,尤其是銀行係金融租賃公司。
“如果對資金高度密集型領域進行投入,那麼這些領域對資金投入量和佔用週期都要求很高。如果我們對這些資産長期持有,就可能存在跨週期風險,並且佔用資本,我們需要不斷轉換一下自身的資産。”工銀租賃副總裁紀福星表示,“這兩年我們在盤活存量資産方面做了很多探索,通過各種途徑把資産出售或者從表內出表。我們現在賬外的資産,也就是轉讓的資産大概有300億元,應該説這個量非常大。金融租賃公司資産證券化很有必要,至少對風控和業務拓展都是有好處的。隨著國家改革力度加大,資産證券化會推進。”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信用評級公司了解到,根據監管要求,在資産證券化産品的設計中,除了不良資産不能“入池”外,其他資産均可以打包配置,但基礎資産品質的高低往往和收益率掛鉤。“與前兩年相比,現在我們明顯感覺到金融機構配置的基礎資産品質在下降,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風險也相對增大,但收益率在上升,平均大概6.5%至7%。”一位評級機構內部人士分析稱。
該人士進一步透露:“目前,金融租賃公司打包的基礎資産普遍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包括工程設備、公共交通、電力設備等。評級得看對方的資信狀況,比如金融租賃公司要看承租人的信用。一般而言,銀行的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中,貸款人大多為信用貸款,而金融租賃公司的承租人擁有租賃物,如果發生違約,租賃物就比較好處置。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金融租賃公司的資産證券化産品評級相對佔優勢。”
對於金融機構而言,資産證券化也是拓寬外部融資,改善資産負債結構的重要渠道。“一般而言,銀行信貸資産證券化的綜合融資成本較低,並且都能做到將貸款移出表外,如此一來就能釋放銀行的信貸規模,提高資本充足率。小微企業貸款資産打包收益率相對較高。銀行都在抓住機遇躋身參與。不過,我們更希望銀監會和央行出臺明確規則,讓銀行信貸資産登陸交易所成為常態,隨著參與的投資機構增多,無論是定價還是市場交易會更加活躍。”一位城商行投資銀行部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此外,記者還獲悉,險資參與資産證券化也臨近開閘。日前,保監會出臺了《關於保險業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到支援保險資金參與信貸資産證券化,盤活存量金融資産,優化金融配置。“早前,工銀租賃、長城租賃等申請過類似的方案,但由於制度障礙沒有成功發行,現在監管層明確後,險資也能正式參與認購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在保險市場交易需要保監會批准,應該會在不久後試點。”一位接近保監會的知情人士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