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四大報頭條 > 正文

字號:  

6月25日四大報頭條摘要

  • 發佈時間:2015-06-25 09:00:56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中國證券報

  定向寬鬆有望逐步發力

  上周以來,IPO、年中季節性因素以及MLF到期未續作等因素推動資金利率持續攀升,但流動性的邊際收緊,並未實質性改變資金面的整體穩定格局。分析人士指出,儘管近期到期的MLF未能到期續做,但在穩增長壓力仍然較大的背景下,偏松的貨幣調控方向未發生根本變化。綜合積極財政政策繼續發力、降準降息節奏明顯落後於市場預期等因素來看,未來貨幣政策預計更加注重引導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相關定向寬鬆舉措或出新招。

  民航局力推193個大中型項目建設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互聯互通,交通先行,航空運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6月24日召開的“2015中國民航發展論壇”上,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透露,正在編制民航“十三五”規劃,以及民航領域實施“一帶一路”建設方案和與相關國家合作規劃。2015年,民航局將重點推進193個大中型民航建設項目,總投資達5000億元。

  中國石化去年環保整治投入逾120億元

  中國石化6月24日在京發佈《中國石化2014年社會責任報告》。這是中國石化自2008年起連續第8年發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根據報告,中國石化2014年落實了公司提出的“碧水藍天”803個環保綜合整治項目的71.7%,落實投資總額228.7億元的52.9%,投資額達到120.98億元。

  上海證券報

  “網際網路+”催生了重建誠信的倒逼機制

  現在回過頭來看,“網際網路+”早在2012年11月由易觀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于揚在第五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上首次提出時,並未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和興趣。兩年多後,當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網際網路+”概念,要求制訂“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後,“網際網路+”便從一個網路熱詞進入了國家經濟頂層設計,其表述也逐步系統化,有了特別的涵義,直至正式成為治國理政的新理念和決策依據。

  多家公司上半年業績高增長可期

  因臨近半年報披露日期,半年報預增股也開始受到市場的關注,股價表現較為出色。統計數據顯示,預增幅度最小達到或超過50%的128家公司中,自6月以來的平均漲幅為3.95%,顯著超越滬深300指數0.81%、上證綜指1.7%的大盤表現,更勝過跌幅4.5%和3.52%的創業板指中小板指數。17家公司6月份以來股價累計漲幅超過20%。

  商業銀行法修正草案獲通過存貸比監管指標變監測指標

  商業銀行法修訂終啟動。昨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借鑒國際經驗,刪除了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該草案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有業內人士預期該修訂最快7月正式生效實施。

  證券時報

  國務院部署網際網路+行動三主線掘金概念股

  東吳基金戴斌認為,當下“網際網路+”已經成為最大投資主題,“網際網路+”代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方向。戴斌介紹稱,當前最為看好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汽車等領域。其中,網際網路金融與網際網路醫療正處於行業爆發階段,商業模式較為成熟,行業空間足夠大,扶持政策不斷出臺,變現也比較容易,因此這兩個網際網路子板塊最具投資價值。另外,網際網路+汽車也是一大方向,聯接網際網路後,汽車就變成了一個移動終端,可以實現智慧交通、無人駕駛、資訊共用,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牛市下半場風口大激辯:風格轉換不易成長仍是主流

  受到IPO申購凍資以及清查場外配資等影響,A股短期流動性不足引發踩踏式下跌,市場巨幅震蕩。分析認為每次波段行情結束大概率會形成新一次風格轉換,今年年初的調整風格從藍籌轉向了創業板為首的成長股,本輪下跌結束後有人認為大概率會從創業板回到藍籌。風水輪流轉,下一波行情的主角會重回金融嗎?

  新一批私募加緊成立産品逢低建倉為入市拼速度不拼規模

  就在一個月前,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知名基金經理剛剛辭職,為股指處於高位撿不到便宜貨而煩惱,如今,A股市場正處於深度的中期調整過程中,這位剛剛奔私的私募掌門人喜不自勝地告訴記者:“終於可以撿到便宜貨了!”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新一批奔私的私募基金經理正加緊成立産品,以便在股市調整時建倉,通過做好業績後再擴充資産管理規模,在競爭激烈的私募江湖站穩腳跟。

  證券日報

  20家中概股啟動私有化新三板或成回歸主要途徑

  對於中概股掀起回歸國內資本市場浪潮的原因,有關分析師表示,較多中概股在國外市場並非一帆風順,不少公司面臨市值被低估、融資受阻、被做空等問題,加之今年國內監管層連續釋放出迎接中概股回歸的利好消息,這些因素疊加起來,促使不少中概股開始了私有化進程。

  收購中國置業為海外佈局埋伏筆中國中車欲收購龐巴迪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車復牌前夕,中國置業投資宣佈,中車全資附屬公司CSR(HongKong)將以每股0.1港元的價格,認購65億股中國置業投資新股份,相當於該公司已發行股本約1.62倍,及擴大後股本約61.8%,取得絕對性控制權。中國置業投資獲中車入主,頓成市場焦點,前者股價于消息公佈後勁升近2.9%。

  存貸比限制擬取消可釋放萬億元流動性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借鑒國際經驗,刪除了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會議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