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板塊聚焦 > 正文

字號:  

中概股回歸重陷迷途 多家券商齊推“殼資源”股票

  • 發佈時間:2016-03-23 06:40:2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市場原本預期,介於主機板和創業板之間的戰略新興板年內設立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但隨著十三五《綱要草案》將刪除“設立戰略性新興産業板”的消息被多家媒體報道,忙於私有化的中概股被潑了一盆冷水。儘管有意見認為,戰略新興板被刪除是由於其準備已基本完成,無需寫入“十三五”計劃綱要,但市場主流普遍認為,戰略新興板可能會被暫時擱置。

  中概股回歸之路又變得迷茫,但幾家歡喜幾家愁。近日多家券商研報分析稱,曾扯緊市場兩根神經的註冊制和戰略新興板相繼被擱置,會讓部分計劃登陸戰略新興板的企業不得不考慮轉奔新三板、創業板或在主機板借殼上市,A股市場的殼資源價值再次凸顯。

  中概股回歸難度增大

  數據顯示,整個2015年,收到私有化邀約的中概股達到33家,這一數字達到近幾年來的峰值,總額超過300億美元。毋庸置疑,戰略新興板是期望回歸的中概股,以及部分高科技公司首選的目標市場。

  如今,對於一些中概股而言,私有化之路陡增變數。有投行人士表示,戰略性新興板被擱置對於欲私有化回歸的中概股是重大打擊,尤其是近幾年沒有連續盈利記錄的公司。這當中包括近三年(截至2015年中報)沒有盈利記錄的世紀互聯、優酷馬鈴薯、藝龍等,而私有化價格溢價率較高的陌陌、人人網、空中網,或面臨下調私有化定價的風險。

  不僅僅是私有化回歸的中概股,一些不滿足盈利條件但有很高成長性的未上市科技公司也會備受打擊。按照《證券法》,在主機板掛牌上市的公司需要滿足:最近3年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近3年經營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

  這意味著,對於意圖上市的公司而言,在A股上市的路徑又少了一條。此前,新任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已經公開表示,股票發行註冊制的推出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準備。

  券商轉而推薦“殼資源”

  註冊制、戰略新興板都暫停後,除了排隊IPO,借殼上市就成為了優質公司進入或回歸A股市場的重要通路。海通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戰略新興板擱置後,之前熱議的中概股回歸可以選擇借殼上市等方法實現A股上市,因此殼資源將大受追捧。興業證券、民生證券等多家券商在研報中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近日,一些券商適時推出關於殼資源的分析,梳理殼資源的特徵,篩選出成為殼資源的潛力公司。如東北證券對上交所殼資源的梳理,上交所所有未停牌的ST股;市值小的上市公司(借殼成本往往更低);實際控制人為個人的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國資委,被借殼或者資産注入程式更為複雜,時間成本更大);業績差的公司(保殼的壓力更大,賣殼或者資産注入的可能性相應增大)。

  而國金證券策略報告則顯示,對於目前兩市優質殼資源的篩選條件大致包括四項,第一是小市值,便於重組方接手,市值小于40億元;第二,盈利能力較差,公司主營業務低迷或者沒有主營業務,連續兩年凈資産收益率ROE小于5%;扣非和攤薄後每股收益EPS小于0.1元;第三,股權較為分散且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小于40%;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小于50%,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第四,大多傾向於收購比較乾淨的殼,負債比例較低,負債率小于50%。此外,考慮到創業板公司不允許借殼,剔除創業板公司。

  可以預見,在突然膨脹的需求面前,A股市場殼的價格會繼續飆升,對已經在主機板裏的既得利益者、控制殼的券商們,這或許是更為有利的局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