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購重組急速升溫 教育産業萬億市場待發掘
- 發佈時間:2016-03-04 09:36:4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航
2013年8月,當新南洋打響教育産業重組並購第一槍後,教育行業的並購便以雨後春筍之勢在A股市場上快速“綻放”。
教育行業並購重組的陡然升溫並非巧合,需求的迅速增長以及扶持政策的密集出臺是行業快速資本化的兩大推手。
又到一年開學季,關於教育的話題越來越受到關注。而在A股市場上,教育産業同樣不落下風。特別是近期頻頻出現的教育産業並購重組,不斷博得投資者的眼球。
2013年之前,A股市場鮮有上市公司涉足教育産業。2014年初IPO的全通教育,上市伊始便被冠以“A股教育第一股”的稱號,因稀缺性突出,一度榮升A股第一高價股。截至目前,全通教育仍是通過IPO在A股上市的唯一一家純正的教育企業。
另一方面,在IPO之外,越來越多的教育資産通過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進入人們的視野。2013年8月,當新南洋打響教育産業重組並購第一槍後,關於教育行業的並購便以雨後春筍之勢快速地在A股市場上“綻放”。時至2015年下半年,幾乎每個月都可以看到有關教育行業的並購案例,教育産業已經進入密集資本化的時期。
並購急速升溫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A股市場上已經出現不少於21起涉及教育産業的並購事宜(排除已失敗案例)。特別是進入2015年以後,相關並購急速升溫,21起並購中就有14起在2015年內誕生。2016年至今短短兩個月時間內,又有4起並購誕生。
2013年8月,新南洋以5.8億元收購昂立教育,打響A股教育産業並購重組第一槍。2015年1月,全通教育宣佈以10.5億元和8006萬元分別收購繼教網和西安習悅,實現在教育資訊化領域的重磅加碼;2015年2月,洪濤股份2.35億收購跨考教育70%股權,將職業教育打造為公司第二主業;2015年4月,拓維資訊斥資18.68億元收購海雲天、長征教育等4家教育公司股權,構建起線上教育完整生態圈。
2015年8月,銀潤投資祭出55億鉅額定增計劃,其中擬以23億元並購在美國上市的學大教育,剩餘32億元也全部用於教育産業方面的投資,藉此將主營業務變更為教育服務業,並引入清華控股成為新的實際控制人。2015年9月,主業持續虧損的恒立實業宣佈以18億元(後改為16.59億元)定增收購京翰英才,並投入募集資金5.07億元建設線上教育平臺。
今年1月,勤上光電宣佈擬20億元並購廣州龍文。2月,保齡寶和文化長城相繼披露重大資産重組預案,前者擬以16.6億元收購新通教育相關資産,後者擬以5.76億跨界並購聯汛教育。
記者還注意到,A股教育産業的並購當中,連續並購屢見不鮮,而且大多聚焦于某一特定細分領域。如全通教育並購的繼教網、西安習悅、思訊科技,立思辰並購的敏特昭陽、康邦科技都集中在教育資訊化領域;威創股份則連續並購了從事早教幼教領域的紅纓教育、金色搖籃和艾樂教育;拓維資訊的並購也聚焦于網際網路教育和教育資訊化板塊。各自整合細分産業鏈的格局初步顯現。
與國內資本市場同步的是,全球教育産業並購同樣活躍。美國投資銀行BerkeryNoyes公佈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教育行業累積發生415起並購活動。其中,TPG Capital以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為高等教育機構提供數據分析解決方案的Ellucian,領英也以15億美元收購了線上教育公司Lynda。此外,老牌教育科技公司Blackboard正在以30億美元的價格在市場上尋求出售。
萬億市場待啟
教育行業並購重組的陡然升溫並非巧合,需求的迅速增長以及扶持政策的密集出臺是行業快速資本化的兩大背後推手。
中國人有重視教育的傳統,一直以來,子女教育都是中國家庭關注的重點之一。隨著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家長對子女教育更為重視。這也衍生出從幼兒教育,到K12教育,再到留學教育乃至職業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需求。
近年來,隨著國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教育類支出佔我國家庭收入的比例逐年升高。中國教育和科研電腦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教育支出佔家庭收入的平均佔比約為30%,佔比較1985年增長約12倍,並且預期該比例還將持續增長。
與此同時,一些鼓勵民辦教育的政策也頻頻出臺,特別是今年1月年出爐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二次審議稿中,提出了修改民辦學校分類管理問題,即將此前的“民辦學校一律定性為非營利性學校”,改為“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申萬宏源指出,從1997年的“不可以營利”到修正案的“放開營利性”,這將自《民辦教育促進法》頒布以來最大的法律突破,同時將會是教育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
除此之外,全面放開二胎政策有望從需求端為教育産業帶來更多增量,而最近熱議的個稅改革方案也被視作對教育産業的利好。有媒體報道,個稅改革方案可能會將子女教育及職業教育支出納入專項抵稅。
業績承諾亮眼
教育板塊未來會有怎樣的成長空間,從並購標的的業績承諾即可一窺究竟。證券時報記者梳理髮現,近期A股市場上涉及教育資産的並購大多附帶有非常亮眼的業績承諾數字。
以勤上光電並購的廣州龍文為例。財務數據顯示,廣州龍文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8月分別實現凈利潤1135.29萬元、4224.99萬元和6885.03萬元,同時承諾2015年至2018年累計實現凈利潤不低於5.64億元。
文化長城並購的聯汛教育在2015年1~10月已實現的凈利潤為1646萬元,但交易對方承諾,聯汛教育在2015年~2018年實現的凈利潤將分別不低於2500萬元、6000萬元、7800萬元和1億元,特別是對其2016年的業績有著翻倍的期望。
恒立實業在對京翰英才的並購中,交易對方承諾:2015年~2018年實現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於0.59億元、1.1億元、1.38億元和1.78億元,這意味著京翰英才需要在三年時間內實現200%的業績增長。保齡寶所收購的新通國際相關資産也承諾,將在2016年~2018年實現扣非後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15億元、1.44億元和1.79億元。
拓維資訊在收購海雲天和長征教育時,海雲天承諾2015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不低於5390萬元、7170萬元、9010萬元和11290萬元,即三年翻一番;長征教育承諾2015年~2017年凈利潤分別不低於4400萬元、5720萬元和6864萬元。
從數據上來看,收購的教育標的企業的業績承諾大多承載著不俗的增長預期,不過未來能否兌現承諾仍舊是資本市場非常關心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