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板塊聚焦 > 正文

字號:  

政策東風頻吹 A股或將上演“精準醫療”投資熱

  • 發佈時間:2015-05-28 06:2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A股市場也變得如火如荼,尤其是與精準醫療相關的股票更是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門。

  據統計,在近期短短三個月內,精準醫療概念股達安基因漲幅240%,千山藥機漲幅279%,迪安診斷漲幅達到260%。而近日,南華生物麗珠集團銀河投資等A股公司也開始在精準醫療相關方面排兵布陣。

  這輪熱潮背後,是國家層面吹來的精準醫療政策東風。今年5月10日,國務院取消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晶片診斷、免疫細胞治療等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審批。在此之前,國家衛計委、科技部等已多次出臺政策,並組織生物醫藥等領域專家進行精準醫療、基因測序等領域的研究。國家衛計委官員透露,精準醫療計劃有望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

  北京鼎臣醫藥諮詢負責人史立臣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隨著政策閘門的放開,未來,越來越多企業投資精準醫療是一個大趨勢。然而,精準醫療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工程,目前大多企業尚處於初創階段,其未來發展尚存在很大變數。

  醫療板塊新風向:精準醫療概念股火了

  A股市場上從來不缺故事。如今,以精準醫療為概念的多只股票正受到資本的熱捧。據悉,北陸藥業年內漲幅284.88%,新開源年內漲幅263.35%,達安基因年內漲幅217.63%……這些公司無不染指精準醫療。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定義,精準醫療是考慮到每個人基因、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個體化差異的,用於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的新興醫療方式。

  目前,與精準治療相關的醫學案例多數圍繞在個性化用藥、基因診斷、靶向用藥、癌症免疫療法、新疾病發現以及分子生物學領域。在業界,基因診斷被看作其他項目的主要技術基礎,也是目前國內大大小小的實驗室涉足最多的一塊。

  在當下的資本市場上,一批投資精準醫療的熱潮正在上演。1月29日,南華生物宣佈非公開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億元,將投向幹細胞和免疫細胞儲存庫項目、細胞與組織工程實驗中心項目等。公司通過幹細胞和免疫細胞儲存業務進入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産業,實現在大健康産業的佈局實現業務轉型升級的戰略發展目標。

  日前,麗珠集團公告稱,2015 年 5 月 18 日,本公司、ACCORD DATA HOLDINGS LIMITED、SKYEAST GLOBAL LIMITED、SYNO VENTURES MASTER FUND, L.P.(SYNO CAPITAL,LLC 為其基金管理人)等(以下統稱“出資方”)與 CYNVENIO 共同簽訂了《B 輪優先股股權認購及債轉股協議》,由出資方共同出資 2050 萬美元認購 CYNVENIO 本次發行的 B 輪優先股,其中,本公司出資 900 萬美元,其他參與方合計出資 1150 萬美元。

  據悉,CYNVENIO 公司成立於 2008 年,註冊地為美國特拉華州,其專門從事腫瘤基因檢測服務,為全球首家採取高純度提取迴圈腫瘤細胞群來進行 DNA 測序的企業,其通過自主開發軟體和工作流程來進行罕見細胞的測序,並對相關技術擁有自主的智慧財産權。

  麗珠集團表示,本公司本次投資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國際合作的形式,關注和掌握醫藥行業發展的新技術、新趨勢,不斷豐富和提升公司産品與技術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為了發揮本公司體外診斷業務在品牌、渠道及市場推廣的優勢,積極開拓與佈局腫瘤基因檢測及精準醫療新興業務領域,加快本公司體外診斷試劑業務的結構調整與外延式發展步伐。

  無獨有偶,5月21日晚,銀河投資發佈公告稱,公司擬以自籌資金5億元對南京高新生物醫藥産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進行投資,其中1.8億元用於認繳南京生物增加的註冊資本,佔其新增後總股份的90%;剩餘3.2億元將用於南京生物的模式動物全球銷售渠道建設,和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篩選和檢測平臺、轉基因小鼠人源化平臺建設以及基於平臺所開發、引進創新型大分子藥物産業化,為上市公司佈局精準醫療産業鏈奠定基礎。

  熱潮背後:市場預期+政策紅利刺激

  據西南證券預計,201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近600億美元,未來5年市場增速達15%,是醫藥行業增速的3~4倍。

  另據《全球癌症報告2014》顯示,全球癌症病例將呈現迅猛增長態勢,由2012年的1400萬,將逐年遞增至2025年的1900萬,而中國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

  業內普遍認為,在此背景下,腫瘤治療正逐漸從宏觀層面對症用藥向更微觀的對基因用藥轉變,個體化用藥已經成為腫瘤治療的公認趨向。新華社引用的世界癌症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癌症發病人數為306.5萬,約佔全球發病人數的1/5;癌症死亡人數為220.5萬,約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1/4。且很多患者在發現癌症的時候已經到了晚期,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提高我國腫瘤診斷與治療技術迫在眉睫。

  除了可觀的市場預期和需求外,政策層面也利好不斷。

  2014年3月,國家衛計委醫管局發佈通知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試點,明確試點的項目包括産前篩查和産前診斷、遺傳病診斷、腫瘤診斷與治療、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等。

  2015年3月27日,我國發佈了第一批腫瘤診斷與治療項目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試點單位名單。

  同月,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計劃在2030年前,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支付200億元,企業和地方財政配套400億元。

  衛計委科教司司長秦懷金曾在2015清華大學精準醫學論壇上明確表示,衛計委和科技部正進一步完善精準醫療計劃並將提交國務院,該計劃有望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

  4月15日,衛計委和科技部組織生物醫藥等領域專家,同中國科學院等部門共同研討精準醫學研究計劃。

  5月10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決定》,其中第31項是關於取消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審批,取消的審批項目包括原來由國家衛計委負責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晶片診斷、免疫細胞治療等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

  史立臣認為,在市場和政策的雙因素刺激下,未來會有更多資本投向精準醫療領域,這是一個大趨勢,但精準醫療是一個複雜的工程。“資本市場上不缺概念,但從概念到真正落地卻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大規模的基因測序、基因大數據的構建,都耗時耗力,非幾家企業就能做成的,其未來發展存在很大變數”,史立臣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