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可拿出三大創新政策支援文化企業
- 發佈時間:2014-12-04 02:30:4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恒
一是為銀行貸款貼息,二是政府進行股權投資,三是為擔保公司注資
“文化産業的發展不能完全靠政府,市場引導與政府支援要並存。”日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在首屆中國文化産業與金融資本高峰論壇上明確指出。
蘇明建議綜合運用各種財政手段,區分文化産業不同發展階段,明確重點方向、明確扶持環節。通過政府的扶持,引導更多、更好的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産業發展。
目前,稅收、財政支出、專項資金、財政貼息等財稅政策對文化産業的支援仍不夠,資金規模有待提高,重視方向需要更好把握,更重要的是,支援手段需要創新。
“中國財政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有能力在文化産業發展方面做幾件大事。”蘇明稱,財稅支援對文化産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蘇明強調,文化産業關係到國家軟實力建設,同時,對我國經濟增長、經濟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經濟硬實力近幾年來發展迅速,但軟實力仍有待提高。文化産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蘇明指出,文化産業發展需要財政政策的全方位支援。可以將財政的補助資金補助在生産、消費環節。大量運用財政貼息政策,文化企業在銀行的貸款利息,財政可全部或部分承擔。此外,為了扶持文化産業和文化企業的發展,政府可進行股權投資,在企業當中佔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同時,政府資本要與社會資本相結合,把社會資本調動起來。以産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減免文化産業相關稅收,通過投資抵免、加速折舊、加計扣除、減計收入、延期納稅等手段促進文化産業的發展。
“財政資金可對擔保公司進行注資,同時,可考慮設立擔保風險補償,在擔保公司遇到困難和危機時,幫助擔保公司緩解難題。”蘇明解釋説。
蘇明表示,政府採購要成為促進産業發展的重要工具。發展綠色採購、中小企業採購、技術創新採購。政府可購買公共服務,包括購買文化産品、組織電影放映、劇團下鄉,推動文化産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