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表示,針對財務造假的頑疾,證監會加強部際協調和央地協同,加快構建綜合懲防體系,開展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專項行動,強化立體化追責。今年前10個月查辦相關案件658件,罰沒款金額11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
今年以來,打擊資本市場財務造假上升到新高度,多部門聯手發文出臺新規,形成財務造假綜合懲防新格局,助力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建立綜合懲防體系打擊財務造假的效果是積極且顯著的。這不僅體現在案件數量和罰沒款金額的增加上,更體現在監管體系的完善和長效機制的建立上。”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政策“組合拳”提高財務造假違法成本
財務造假擾亂資本市場秩序,嚴重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新“國九條”提出,構建資本市場防假打假綜合懲防體系,嚴肅整治財務造假、資金佔用等重點領域違法違規行為。
今年以來,針對財務造假的政策“組合拳”力度不斷加大,持續提高違法成本。7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六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從堅決打擊和遏制重點領域財務造假、優化證券監管執法體制機制、加大全方位立體化追責力度、加強部際協調和央地協同、常態化長效化防治財務造假等五個方面提出17項具體舉措。
8月16日,最高檢印發《關於辦理財務造假犯罪案件有關問題的解答》,明確財務造假犯罪案件事實認定、法律適用重點問題。同日,司法部會同財政部、中國證監會起草了《國務院關於規範仲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的規定(徵求意見稿)》,聚焦規範仲介機構服務中的相關收費問題,加強監管,增強仲介機構的獨立性等。
“只有嚴打財務造假,才能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持續優化資本市場生態,恢復市場信心。”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監管部門合力打擊財務造假,構建財務造假綜合懲防體系,一方面健全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刑事追責立體化懲戒約束體系,並對財務造假者、配合造假者一同打擊;另一方面強調懲防並重,不光注重行為處罰,還強調常態化防治機制,如增強公司治理內生約束,壓實仲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加強聯合懲戒與社會監督等。
涉信披違法違規問題仍然突出
從上市公司角度來看,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1月19日,125家上市公司發佈143份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告,超過八成(122份)涉嫌信披違法違規,同比增8.9%。其中,9家退市公司收到10份證監會立案調查書,均涉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
“資訊披露違法違規問題在上市公司中仍然較為突出。資訊披露是資本市場健康運作的基礎所在。上市公司涉嫌信披違法違規的情況需要高度重視,信披品質提升任重道遠。”田利輝表示。
從立案調查對象來看,上述122份涉嫌信披違法違規立案調查書涉及105家公司,36家公司及其重要股東、實際控制人等“關鍵少數”均被立案調查,56家僅公司被立案調查,13家僅公司“關鍵少數”被立案調查。
此外,今年以來,證監會公佈多起涉財務造假、欺詐發行的罰單。其中,針對恒大地産在交易所債券市場欺詐發行及資訊披露違法等行為,對恒大地産罰款41.75億元,對公司董事長、實際控制人許家印處以4700萬元罰款,並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
田利輝表示,這有助於維護上市公司整體的聲譽和信譽,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公司的長期發展。通過提高資訊披露品質和透明度,投資者可以更加準確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從而做出更為理性的投資決策。此外,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可以遏制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構建良性資本市場生態,整體效率和公平性,推動市場規範有序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