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和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開通以來,投資者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滬深港通的成交額屢創新高。2024年前10個月,滬深股通和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額分別達到1363億元和439億港元,分別佔內地股市和香港股市總成交額的7.3%和17.2%。
11月18日,互聯互通十週年高峰論壇在香港召開,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證監會、港交所等相關負責人出席併發表演講。
《證券日報》記者從論壇上獲悉,目前多項互聯互通優化措施正在籌備中,包括在滬深港通中引入大宗交易、將房地産信託基金(REITs)納入滬深港通,以及將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檯納入港股通。這些優化措施落實後,將為國際和內地投資者的資産配置提供更多機遇和選擇。
發展壯大互聯互通機制
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展望未來,整個互聯互通機制的創新將從量變到質變不斷發展。香港國際化發展的含金量將會進一步提高。隨著與全球經貿往來聯繫的加深,推動金融高水準對外開放,內地企業必定會加快進入國際市場,而國際市場對內地的投資也一定會持續增加。
陳茂波還提到,互聯互通機制將為國家實體經濟發展和金融強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互聯互通機制還會為國際資本市場之間的聯繫做出更大貢獻。“未來,我們會鼓勵更多連接不同市場的創新産品的發展。同時,也會鼓勵更多國際企業到香港上市,為全球投資者創造更大價值和機遇。”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表示,未來將不斷發展壯大互聯互通機制,同時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和離岸人民幣業務生態圈的建設。
據余偉文透露,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與內地監管當局商討債券通“南向通”擴容,包括擴大境內投資者的範圍,如家族辦公室、證券、保險等非銀金融機構。
余偉文還表示:“我們也正在與內地監管當局探討推動開放境內的債券回購業務,希望可以進一步豐富我們的金融市場。”
鞏固香港市場特色
與內地市場形成有效互補
香港證監會主席黃天佑表示,香港發揮差異化優勢,與內地市場形成互補,助力高品質發展,讓海內外投資者分享發展紅利。
黃天佑解釋稱,第一個優勢是市場的國際化,香港市場落實了國際化的遊戲規則,法規與監管制度對標國際準則,完善且具有透明度,讓海外投資者更熟悉和放心。第二個優勢是國際監管方面,香港證監會擔任了多個領導決策角色,確保了香港在金融、科技等重大領域的監管制度有話語權,並採用領先的監管標準。第三個優勢是投資産品的多元化。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表示,互聯互通機制已迎來十週年,下個十年,互聯互通增量擴容將迎來更多可能性。
“在政策的支援和所有參與者的共同努力下,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優化升級。在産品覆蓋範圍、交易結算機制、投資者參與等多個維度,互聯互通都極具生命力。”唐家成提到,互聯互通投資範圍不斷擴大、交易資金不斷充裕,不僅推動了內地資本市場的高水準開放,也提升了香港資本市場的吸引力,鞏固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與內地金融合作的潛力無限。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互聯互通不僅大力推動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成為了香港區別於其他國際金融中心的最獨特優勢。
陳翊庭提到,目前滬深港通已經成為國際投資者交易持有內地A股的主要渠道,有接近77%的外資通過該渠道持有內地股票。債券通、北向通也已經成為國際資本投資內地債券市場的主渠道,國際投資者投資內地債券市場的交易中,一半以上是通過債券通進行的。10月份,滬深港通南向、北向交易的成交額分別創下了2800億港元和5100億元人民幣的新高,再一次驗證了互聯互通模式的可靠和成功。
“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陳翊庭表示,未來,香港交易所將繼續與監管機構、合作夥伴和市場參與者合作,不斷提升互聯互通機制,為兩地市場創造更大的共贏。香港交易所在連接資本與機遇、連接中國與世界方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