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定增頻現爽約機構揮淚出血找過橋資金

  • 發佈時間:2016-04-09 01:22: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週末特稿

  “‘熊市不炒股、牛市不做定增’,這個規律一直都沒有錯。現在是底部區域,很多公司的股價都處於底部,而定增折扣又比較大,不同於去年同期,那個時候股價貴,折扣少;現在是股價便宜,折扣高。”深圳一位私募基金負責人坦言,儘管募集資金較難,但近期會加大參與定增項目的力度。

  □本報記者 黃瑩穎

  儘管市場有所回暖,但由於跌破定增價,以及高凈值客戶對未來市場信心不足,上市公司定增募資十分困難,不少私募定增産品甚至頻現客戶爽約,以至於私募不得不忍疼讓渡大部分利益以確保順利發行。

  大客戶臨陣撤資

  李鳴(化名)所在的私募公司近期發行了一隻單票(只投一家上市公司)的定增産品,不過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問題就出在募集資金環節。“有一位高凈值客戶原本要認購1.5億元份額,但是到了打款截止日前的最後一個星期,這個客戶卻臨時改變主意,以賬戶現金不夠為由,只願意認購2千萬元。如此一來,5億元規模的産品一下子空出1.3億元缺口。”李鳴説。

  李鳴所指的定增産品主要是參與華南某上市公司的3年期定增項目,上市公司所處的行業以及公司未來的成長性都不錯,以發行價格和目前股價比較,有近60%的浮盈。“雖然浮盈較多,上市公司項目質地不錯,但是客戶對未來股市信心不足,3年期限太長。受去年股市大跌影響,不少投資者的信心還沒有恢復過來。”李鳴表示。

  受市場變化影響,目前定增産品發行並不順暢,“1年期産品還好説,3年期産品發行難度明顯增加,如果投顧知名度不足,基本上很難發行出去。”深圳一家券商的銷售人士説,不少1年期項目近期解禁且虧損幅度較大,高凈值客戶遭受一定程度損失。

  此前,參與新華醫療定增項目的基金即面臨重大虧損的可能性。新華醫療1年期定增項目于2015年2月詢價,彼時市場普遍認可該公司優質的基本面及成長性,不少機構對該定增項目大為追捧,最終定增中標價為37.5元/股。時過境遷,至3月4日解禁時,該股收盤價僅為23.83元/股,虧損幅度接近36%。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收盤價(未複權),二季度解禁的定增項目中,超過30多家公司股價低於定增價,這意味著參與資金有虧損的可能性。財通基金認為,定增項目的參與價格較二級市場一般有15%左右的折價,具有一定安全邊際。在市場震蕩期,折價空間往往更大,安全墊通常更厚。但由於定增標的解禁後在二級市場退出,屬於權益類的投資品種,受二級市場波動、個股基本面走勢等因素影響,存在虧損的可能性。

  真假保底函

  由於臨近打款日,無奈之下,李鳴只能求助第三方渠道,“每年2%的管理費,我們給第三方1.5%,後端的超額收益分成20%當中的一半也給第三方。”李鳴透露,這實際上已經讓私募公司所能賺的利潤空間損失大半。

  儘管如此,在一週內,仍然未能募集到足額資金,最終只能暫時求助過橋資金,“先過渡一陣,爭取多一點時間説服客戶參與。從目前來看,缺口的1.3億元,實際上是不賺錢了,但是為了保證其餘3.7億元的利益,也只能這樣做。”李鳴無奈地説。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高凈值客戶信心不足,募資難度加大,不少私募機構不得不説服上市公司大股東出具相關的“保底協議”。大股東為了保證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成功,會對特定發行對象作出“保底承諾”:若定向發行股票鎖定期解禁後售價未達到承諾價格,由大股東負責補償差價。“為了將定向增發做成固定收益,基本的保障做法就是讓大股東簽訂相關的保障承諾或回購協議。如果大股東實力一般,可能還會要求提供相應的資産抵押,甚至拿出真金白銀成立信託産品。‘保底承諾’成為定向增發市場的潛規則。”一位證券律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説服大股東保底不太容易,尤其是一些較好的項目,而一些資質差的項目,大股東其實沒有實力保底,保了也是白保。”深圳一位專注于定增的私募人士劉先生稱,有些定增項目質地一般,但是大股東對公司比較有信心,對保底之事無所懼。

  劉先生透露,“有些同行在壓力下,對於一些大股東不願意保底,但是又認為項目確實不錯、穩賺不賠,下面負責募集資金的人甚至會偽造所謂的保底相關文件,以説服客戶掏錢。”而偽造的保底協議並不具備法律效力。

  為確保定增産品成功發行,部分定增私募不得不通過“後端超額收益給大股東分成的方式”以換取大股東的保底。“也就是説,大股東給定增産品保底,定增産品讓渡後端的超額收益給予大股東,比例可能達到50%,甚至70%,具體得看怎麼與大股東談。基本上有保底的産品就會比較容易發行。”劉先生説。

  上市公司出力定增

  一些募資意願強烈的上市公司,為了保證定增順利發行,不斷釋放利好消息,以刺激股價上漲。

  “公司的定增項目最近要路演,但是股價之前一直表現較弱,所以我們提前把一些業績釋放出來,以維護股價,增厚安全墊,提高參與資金的積極性。”深圳一家上市公司證券部的負責人透露。

  此外,還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調低發行價,甚至降低募資額。“新方案募資額是原方案的60%,發行價也調低40%左右,主要是市場波動,造成公司股價下跌較多,為保證融資項目順利推進,只能用這種折中的辦法。”廣東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近期為了保定增總金額而調低發行價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比如諾普信4月5日公告,發行底價由15.16元/股調整為10.19元/股,發行數量由不超過11250萬股調整為不超過16738萬股。此外,有部分上市公司準備採取“七折”定價模式,如利民股份近期公告稱,“公司定增價根據高於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90%來確定,若上述發行價格低於發行期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的70%,則發行價格調整為發行期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的70%。”

  由於上市公司“放水”,不少投資老手開始提高對定增的參與度。“從過往多年的投資經驗看,‘熊市不炒股、牛市不做定增’,這個規律一直都沒有錯。現在是底部區域,很多公司的股價都處於底部,而定增折扣又比較大,不同於去年同期,那個時候股價貴,折扣少;現在是股價便宜,折扣高。”深圳一位掌管著百億元規模的私募基金負責人坦言,儘管募集資金較難,但是近期會加大參與定增項目的力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