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二季度緊盯資金面變化

  • 發佈時間:2016-04-08 00:43: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霽晨

  剛剛過去的3月,A股上演了一場絕地反擊。當月,上證綜指上漲11.75%,股票型基金(含指數基金)上漲13.67%,混合型基金上漲8.61%。Wind數據顯示,金鷹核心資源、中郵核心資源、國富深化價值、融通領先成長、東吳行業輪動5隻主動偏股型基金漲幅超25%。從凈值表現來看,這些基金或早已提前佈局,因而踩準了反彈節奏。

  績優基金之一融通領先成長的基金經理劉格菘表示,未來市場行情的表現取決於市場更關注經濟數據還是關注貨幣政策。此外,他指出,A股站上3000點後需重點關注減持和結構化産品到期等信號帶來的拋售壓力。

  警惕潛在拋售壓力

  劉格菘曾在2月份指出,成長股的資金撤離隨著個股較深下跌已經接近尾聲。儘管彼時市場過於悲觀,但劉格菘對3月份的行情由悲觀轉為看好反彈。他認為,部分個股存在超跌佈局機會,在市場接近底部區域時已經逐漸提高倉位。

  展望後市,劉格菘認為,需要警惕隨著經濟復蘇通脹壓力可能再次抬頭。接下來需重點觀察3月份CPI數據,目前來看通脹數據對資産價格影響最大。機構普遍預測,3月CPI數據或在2.5%-2.7%,但最終公佈的CPI數據如果達到了市場預測的上限或者超預期,會倒逼央行收緊貨幣投放。“我們需要關注貨幣操作的微妙變化。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6年第一季度例會上指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鬆緊適度。4月5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稱,近期經濟前景已有改善,央行進一步擴大貨幣寬鬆的空間變得更加有限。”

  劉格菘分析,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2%,自去年8月以來首次回到榮枯線以上,這意味著經濟企穩得到了驗證。短期需求旺盛、産能擴張有利於經濟企穩。供給側改革與價格上漲的矛盾意味著去産能一定要過苦日子,而地方待去産能企業的背後複雜利益關係,意味著去産能的過程會較曲折。

  “未來市場行情的表現取決於市場更關注經濟數據還是關注貨幣政策。如果市場認為經濟復蘇更重要,那麼後市反彈仍有機會。”劉格菘表示,回顧3月份,上證指數已經反彈11.75%,站上了3000點,需要關注留意其他的信號。比如,去年3月至5月,A股行情正酣,市場成立了規模可觀的結構化産品,這些産品大多數都是一年期的,時至目前這些産品將陸續到期,會給A股帶來拋售壓力。

  看好智慧汽車和消費電子

  具體到看好的相關行業,劉格菘表示,主要看好汽車智慧化和新硬體兩個方向。

  “近日特斯拉Model 3訂單超過27.6萬輛,總金額超過116億美元,是去年全年銷售額的近三倍,這將給相關産業鏈帶來投資機會。同時,這也促使傳統汽車産業加大汽車智慧化的投入。”劉格菘認為,未來汽車智慧化是大趨勢。

  此外,新硬體也是劉格菘個人比較看好的領域。“與傳統的LCD相比,OLED具備輕薄、響應時間短、對比度高等特點,適合手機、可穿戴、VR等設備。預計OLED將逐步取代LCD,成為未來主流的顯示技術之一,OLED螢幕有望成為兩年後的標配。”劉格菘表示,消費電子行業的投資機會在於存量時代下的變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