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商業銀行轉型或成資管市場發展引擎

  • 發佈時間:2016-04-07 02:09:2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霽晨

  4月6日,中國光大銀行與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聯合發佈《中國資産管理市場2015》。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各類資管機構管理資産總規模達到93萬億元,過去3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1%。2020年預計將達到174萬億元;其中,剔除通道業務後預計規模達149萬億元,2015-202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7%。

  發展空間前所未有

  隨著“大資管”時代的到來,我國資産管理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健康發展的資産管理行業是我國資本市場效率改善的基石。

  根據BCG財富管理數據庫測算,2015年底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産總額大約為110萬億元;其中,高凈值家庭(家庭可投資資産600萬元以上)財富約佔全部個人可投資資産的41%,總額約44萬億元。未來5年,隨著中國經濟邁入新常態,私人財富累積增速將有所放緩,但仍會以13%左右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平穩增長至2020年的196萬億元。其中,高凈值家庭財富約佔全部個人可投資資産的45%,總額約88萬億元。不斷積累的居民財富將催生大量的投資理財需求。同時,財富重新配置,居民財富配置由房産為主導逐漸轉為金融資産為主導。

  光大銀行資産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表示,商業銀行轉型是資産管理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當前銀行亟待變革,這種變革將把銀行從傳統的存貸仲介變身為數據分析者、服務整合商、交易撮合者、財富管理者。變革的路徑就是通過資産管理業務,讓銀行成為直接融資體系和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報告顯示,從資管機構來看,至2020年,我國資管市場中銀行仍為中堅力量,佔管理資産規模總額的27%,2015-2020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5%;保險資管將繼續佔據重要的市場地位,在管理資産規模總額中的佔比達到16%;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增速最快,2020年管理資産規模佔比分別為15%和9%,2015-2020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16%和25%;信託公司、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資管等比較依賴通道類業務的機構則面臨轉型,2015-202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將分別放緩至8%-10%。但信託公司由於發展時間長、基礎體量大、轉型早,2020年仍為第四大資管機構,管理資産規模佔比14%。

  關於未來5年中國資管市場主要發展趨勢,報告預判,隨著養老金三大支柱的完善,險資規模擴大以及銀行委外投資需求提升,未來機構資金佔比將進一步提高。資産類別上,被動管理型和除非標固定收益外的另類投資産品整體發展較快;主動管理型中的股票類、跨境類産品也有較大潛力。

  強化監管至關重要

  採訪中記者獲悉,剛性兌付日漸成為我國資産管理深化發展轉型的主要障礙之一。但剛性兌付的打破很難一步到位,需要監管機構、資管機構和投資者三方共同有計劃、有準備地迎接“後剛兌”時代。此外,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也離不開健全資管行業的法律和監管。

  張旭陽表示,打破剛性兌付問題關鍵是要按“風險可隔離、風險可計量、投資者可承受”路徑設計,針對不同性質的業務區別進行風險隔離,以此為核心建立風險隔離的“柵欄”原則,使基礎資産的收益與風險真正“過手”給投資者,回歸受託代客業務的本源。其次,要促進資管業務發展,必須要提高資本市場的效率,豐富資管産品譜係。最後,還需要完善金融立法,進一步統一監管標準,通過募集方式、産品投向區分確定對投資者的保護程度,並實現穿透監管與資訊披露。

  報告也指出,在我國機構監管為主的體制下,金融混業經營的趨勢使得不同機構之間的業務邊界更加模糊,在不同的監管標準之間進行監管套利的現象普遍存在,産品創新更多基於“監管套利”,而非為投資者創造價值,因而不利於資管行業的健康發展。

  報告建議,在機構監管的基礎上,需要加強功能監管,統一針對同類金融行為的監管標準,防止監管套利,使不同的機構在統一的監管標準下發展業務、創新業務,使資管行業更加健康規範地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